作者按:“經濟”的本意就是“經世濟民”,即為老百姓提供衣食住行的基本物資。但凡“食人間煙火”者,其一切舉止言行,都必須以一定的“物質經濟”為前提基礎。就一個國家而言,經濟實力是綜合國力最關鍵因素。近40年來,中國經濟創造了世界奇跡,一躍而成為世界第二大經濟體。特別是面對新冠疫情沖擊,全球經濟萎靡不振,唯有中國這邊風景獨好。
“人間奇跡”—中國經濟飛躍增長
我們有幸親身經歷了,祖輩們期盼千年的“盛世中華”!概觀新中國成立以來的經濟發展史,大致可以區分為改革開放前三十年和改革開放后的四十年。這前后兩個歷史階段,都是黨領導人民,進行社會主義建設的偉大征程,絕不可以相互否定。
我們用了不足百年的時間,走完了發達國家幾百年的發展歷程。改革開放前,以毛主席為代表的中國共產黨人,帶領人民群眾自力更生,艱苦奮斗,蓽露藍蔞,以啟山林。構建起了一套完善系統的現代工業體系,為祖國經濟的騰飛奠定了堅實基礎;黨的十一屆三中全會之后,在前人勞動成果的基礎上,我國經濟搭乘著改革開放的春風,扶搖直上,驚艷世界!時至今日,我們全面建成了小康社會,中國人民創造了經濟發展的“人間奇跡”!
究竟何為“中國奇跡”?我們不妨用數字說話。從1949年—2020年,70余年時間里,我們中國已經從一個幾乎是“赤貧”的國家,成長發展為國際社會公認的中高收入群體,人均國民生產總值突破了1萬美元。尤其是改革開放以來,1978年—2020年間,我們國家的經濟增長速度年均超過8%,經濟規模擴大了40余倍。根據全球知名咨詢公司普華永道(PCW)的報告數據,以市場匯率(MER)來統計,中國的經濟總量也將在2030年,穩超美國。
歷史上沒有任何國家在如此長的時期里保持如此高的增長率。而且,中國經濟的崛起,同以往任何國家的經濟現代化歷程,都完全不同——中國的人口數量接近世界的20%,比所有其他高收入經濟體的人口加在一起還要多。因此,中國經濟快速增長所惠及的人口比例,也比任何經歷過快速經濟發展的國家,都要高得多。如此超大規模巨型國家的經濟現代化,對世界的影響無疑是天翻地覆的。
擁有全世界22%人口的中國,在經濟騰飛的同時,讓一大批人富裕起來,本身就是對世界人權事業的最大貢獻!就平均生活水平而言,1978年—2020年,我們國家的家庭平均消費水平陡增了1800%(18倍),排在第二位國家是東南亞“扛把子”印度尼西亞,同期增長近9倍。正如鄧公所言:“社會主義的本質,就是解放生產力,發展生產力,消除剝削,消除兩極分化,最終實現共同富裕。”
“中國經濟的發展依靠人民,為了人民,造福人民”,絕非虛言!改革開放以來,在全國人民的共同努力下,中國已經讓接近9億的人口,脫離了世界銀行標準定義的貧困,也就是讓世界四分之三貧困人口脫離貧困。衡量一個國家經濟發展的惠民程度還有一個重要指標,就是預期壽命。國家衛健委統計公報顯示,2019年我國居民人均預期壽命達到77.3歲,相比建國前的35歲增長了一倍有余,超世界平均水平4歲,超中高等收入國家平均水平1歲。
影響平均預期壽命的關鍵指標,就是人均GDP。很明顯的道理:口袋里有錢了,吃得好,穿得暖,病了有醫藥,壽命自然延長。這些鐵一般的真實數據充分說明:在社會主義的新中國,我們發展經濟的目的,絕不是簡單的積累財富,更不是堆砌政績,而是要實實在在地改善人民群眾的生活水平。通過經濟的發展繁榮,為人民群眾謀取最大的福利,這才是中國“經濟奇跡”的核心真諦。中國經濟七十年的歷程增長成效卓著,未來的發展更是潛力巨大。
“奮發有為”—中國經濟韌性十足
當前的中國經濟發展道路,雖然荊棘叢生,但持續增長的韌性十足。我國的經濟發展,在國家和社會層面上,都有著幾乎無可比擬的優越條件。中國經濟持續高質量發展有根本的政治保障。在國家層面,黨的領導和人民政權的長期執政,維護了社會的和諧穩定,并通過實踐特探索出了一套符合國情的經濟體制。這些條件,共同為中國經濟的持續高質量發展,“保駕護航”,成為中國經濟克服危機、創造奇跡的制勝法寶。
我們國家在啟動改革開放的初期,就深刻理解了建立現代市場經濟的重要性。但囿于當時的特殊國情因素,我們當時倡導的是“有計劃的商品經濟”。也就是說,我們的市場經濟體制改革,必然要在人民政權的引領監管之下進行。所以,(即通過快速而大規模的市場化和自由化改革,一次性根除計劃經濟的各種制度,實現徹底的“私有化”)。
改革堅持解放思想,實事求是。我們的改革并沒有按照盛極一時的西方“新自由主義”理念進行,更排斥了所謂的“休克療法”。根據我國的歷史國情,社會承受能力,世界經濟局勢等條件,因勢利導,循序漸進地推進“漸進式”的改革,逐步建立起完善的經濟制度。黨的十四大報告創造性地提出了建設“社會主義市場經濟”理論,從而打破了過去的“把社會主義經濟與計劃經濟劃等號”的固有思維。
上世紀80年代以來,蘇聯和許多東歐、拉美國家走了西方的路子,但結果如何?基本都是經濟長期崩潰,民生凋敝,積弱不振。改革開放之后,中國抓住了新一輪的全球化和全球產業分工的浪潮,改變了過去優先發展重工業的路徑模式,從具備比較優勢的勞動密集型和資源密集型產業做起,逐步積累資金、技術和管理經驗。經過數十年的積淀,逐步推進產業升級,發揮了后發優勢,最終實現了經濟騰飛。
中國經濟奇跡的一般意義,在于充分利用了后發優勢與比較優勢,這對于其他發展中國家具有借鑒意義。未來,我們將持續推動經濟體制改革,既不會走封閉僵化的老路,更不會走改旗易幟的邪路,堅定不移地為中國經濟再造奇跡提供政治保障。在社會層面上看,科技創新的不斷不突破,民族風貌的昂揚自信,都是我國經濟持續發展的必要條件。
科技進步是經濟高質量發展的不竭動力,科技創新更是時代進步的引擎。自新中國成立以來,從“科學的春天”到向科學進軍;從強調科教興國到倡導創新驅動發展;從建設創新型國家到追求科技強國,再到“科學技術是第一生產力”的思維理念。70年來,新中國的科學技術事業從奠基起步、突破封鎖、完善體系,到開放革新、奮起直追,再到全面提升、自主創新,塑造引領,正在加快向世界科技創新中心邁進。
2021年1月,我們國家的領導人就氣勢磅礴地指出:“當今世界正經歷百年未有之大變局,但時與勢在我們一邊。”今年3月中美在阿拉斯加舉行會談時,楊潔篪同志就代表中國人民怒斥美國:“請從實力的地位出發同中國談話”! 如今的中國,已經完全有實力,有資質“平視”這個世界。“唯天地萬物之父母,唯人萬物之靈長”,一個擁有14億斗志昂揚,奮發進取的人民的國家,什么樣的經濟奇跡,創造不出來?延續不下去呢?
“人間正道”—外部勢力動搖不了發展根基
“人間正道是滄桑”,中華民族的崛起,前路光明,任重道遠。在經濟全球化迅速發展的時代,任何國家的經濟繁榮,都需要充分利用國際和國內兩個市場,兩種資源,都是一個“內外聯動”的產物。實現了從“富起來”到“強起來”的中國經濟,要想持續繁榮昌盛,就必須大力“走出去”。“一帶一路”倡議,就是中國經濟在全球開拓進取的主要路徑和手段,更是中國以“世界大同”為己任,推動構建人類命運共同體的實踐探索。
“一帶一路”蘊藏巨大的機會。實施7年以來,我們得到了許多國家的積極響應,合作共贏成果突出。與此同時,中國實施“一帶一路”戰略也動了西方經濟霸權的“奶酪”,遭到了他們的圍追堵截。今年6月,美國聯合一群盟友,搞了個所謂的“重建更好世界”(Build Back Better World,B3W)計劃,要反制中國的“一帶一路”,鉗制中國經濟進一步走向世界。但我們走的是一條“人間正道”,外部勢力的干擾破壞,動搖不了中國經濟發展根基。
邪不壓正,自古皆然。表面上“重建更好世界”計劃,口口聲聲要加強對發展中國家的投資,但實際上卻沒有提出任任可行性的綱領規劃,完全就是開個“空頭支票”,畫了個“碗大的餅”。這種空洞乏味的計劃,無外乎就是個“吹牛皮計劃”,根本不可能撼動中國“一帶一路”倡議的國際影響力。美國等西方國家對中國的反對、制裁和搞破壞,都將是徒勞無功的。具體原因,有以下幾個方面:
第一,“一帶一路”精耕細作多年,根基深厚,成果豐碩。我們已經和超過150個國家和國際組織,簽署了合作協議。我們通過“六廊六路,多國多港口”建設,與沿線國家在鐵路、公路、港口、航空、能源等諸多領域,展開了深度合作。這些數額以千億計的合作,極大促進了相關國家的經濟發展和社會民生的改善。中國和“一帶一路”沿線國家,越來越成為了“一榮俱榮,一損俱損,精誠團結,互利共贏”的利益共同體,絕非外部干擾所能撼動。
第二,“一帶一路”與西方霸權主義、強權政治形成鮮明反差。我們中國經濟走出去,從來秉承的都是“共商、共建、共享、平等互利、合作共贏”的原則”。 中國不管是對外的經濟援助,還是與外國的經濟合作,都絕不附帶任何政治條件,不夾任何“私貨”,真心實意地與相關國家追求互利共贏。所謂“日久見人心”,誠以待人的中國,已經受到了越來越多國家的認可支持,中國未來的國際經濟合作,前景廣闊。
第三,任何缺乏資金支持的倡議或規劃,都是空中閣樓。美國牽頭的所謂“基礎設施建設計劃”,雖表面打著“綠色發展”等光鮮亮麗的旗號,但事實上是典型的“消耗型投資”,投入大,見效慢,成本回收周期長。近年來,以美國為代表的西方國家經濟遭遇一連串打擊,已經是“泥菩薩過江”,自身難保。再加上新冠肺炎疫情的影響,要這些國家拿出大筆資金,去支持廣大發展中國家經濟社會建設,無疑是天方夜譚。
第四,西方國家抱團并非鐵板一塊。不同于單打獨斗的特朗普,拜登在經濟上打壓中國,更寄希望于和歐洲合作。然而,歐洲雖然也將中國視為“經濟競爭者”和“制度性競爭對手”,但中國的經濟奇跡充滿著許多機會魅力,合則多利,斗則俱損,歐洲國家不會輕易放棄擺在它們面前國家經濟利益。美國想要聯手歐洲國家反制中國的“一帶一路”,無疑充滿著諸多變數。中國經濟也完全有條件、有實力向“霸凌主義”開戰,并取得進一步發展。
總之,中國經濟在與世界經濟良性互動中,為全人類做出了巨大貢獻,不僅收獲了友好國家的認可和支持,同時也為自身發展獲得了不竭動力。如果要問中國經濟奇跡還能持續多久?我的回答是“中國經濟奇跡只有進行時,沒有完成時!”當然,謙虛謹慎,戒驕戒躁也是我黨的優良作風。“經濟的獨立、長遠發展,最終還是靠不斷創新。在不斷的發展不斷進步中,我們也面臨新的挑戰,我們的近代經濟的發展時間還相對較短,還需要繼續學習。”
END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