還記得上學時背誦的《木蘭詩》嗎?“唧唧復唧唧,木蘭當戶織。不聞機杼聲,惟聞女嘆息。”為何木蘭嘆息,只因其父年邁身體不好,而朝廷要每家每戶都要出一壯丁,無奈弟弟還是一位小孩,只好女扮男裝替父從軍。這一去便是12年之久,當時的小編就在想一個問題,木蘭女扮男裝12年,他們同行的戰友一直都沒發現嗎?
關于花木蘭女扮男裝12年未被發現,網上流傳這樣一個段子:
網友A問:花木蘭女扮男裝,一定是假的。士兵們天天待在一起,怎么可能不會被發現?
網友B答:要是你是花木蘭的戰友,你發現了她是女兒身,你會說出去嗎?誰說誰是傻子!
上面看似是一個無厘頭的猜測,似乎也有一定的道理。但是,專家們卻給出了自己的解答,他們從花木蘭從軍的兵種給出解答。
種種跡象表明,花木蘭從軍中,很可能是騎兵。《木蘭辭》中這樣描述,“愿為市鞍馬,從此替爺征。東市買駿馬,西市買鞍韉,南市買轡頭,北市買長鞭。”
其次,花木蘭很可能是騎兵中的一名信使。這就給人一個猜測了,花木蘭從軍時的行動都是獨來獨往,以天為被,以地為床,以馬為伴。這樣的生活狀態,讓花木蘭降低了被人發現死女兒身的幾率。
除了從事的兵種讓花木蘭很好地隱藏自己外,花木蘭的民族也有利于她隱藏自己。有專家研究得出結論,“花木蘭是北方少數民族女人,基因的特點決定花木蘭虎背熊腰,進行裝扮后根本不輸男子。”
有專家表示,花木蘭本名穆蘭,“花”是后人加上的。“穆” 鮮卑人的姓,約出現在公元前412年的河南一帶。需要了解的是,“穆”姓雖不是一個大姓,可在對中國歷史有著重要推動作用。比如北魏時期,鮮卑穆姓的崛起,直接影響了后來的盛唐。
總之,無論花木蘭通過何種方式隱藏自己的女兒身。有一點是肯定的,女子也能橫刀立馬,也能上戰場去殺敵報國。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