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
中國混合經濟實踐與新宏觀主義儲備需求理論一定程度上契合所以其效率相對較高,但因其理論不自覺仍不能大膽有效化解公益國企債務問題……新宏觀主義儲備需求理論精髓之一是主權貨幣利潤補償市場主體同時積累公共資產,此恰好可以為中國混合經濟中的公益性國企賺物虧錢正名,中國公益性國企今后若理論自覺地按新宏觀主義儲備需求理論繼續賺物虧錢,不僅可以高效積累更多更好公共資產,其他市場主體的貨幣贏利也更有保障。
一、新宏觀主義儲備需求理論精髓簡介
新宏觀主義儲備需求理論[1]提倡央行用非債務性的主權貨幣購買市場相對過剩商品轉化成公共資產或國民免費分享或以“天地為倉”、“智力為庫”[2]為國家儲備積累之。
凡以貨幣利潤為目標的企業都是一般性市場經濟主體(市場主體),以提供公共品為目標的企業則是公益經濟主體。中國混合經濟中,國企與民企間既存在競爭又可合作協同。一般國企仍以貨幣利潤為目標所以它也屬于一般市場經濟主體,它與其他民企市場經濟主體間主要是競爭關系;公益性國企以提供公益正外部性公共福利并積累公共實物資產為目標所以與其他市場主體間主要是合作協同關系。
在現行債務金融中,因市場主體存在宏觀投資必然貨幣利潤虧損及相對過剩現實,如果所有企業都以競爭貨幣利潤為目標,不但宏觀投資貨幣利潤虧損成為必然、相對過剩無法有效出清、公益資產也無法高效積累;所以中國不能走純市場經濟之路,必須繼續完善混合經濟體系,讓其中的市場經濟主體與公益經濟主體間良性互補性高效發展。
新宏觀主義儲備需求理論研究表明,公益性國企與其他市場主體合作協同的最佳狀態是“公益性國企賺物虧錢其他市場主體售物賺錢”[3],只有這樣,一般市場主體的相對過剩商品才能通過公益國企有效轉化成國家公益資產消費或積累,同時一般市場主體也有錢賺而可持續。
非債主權貨幣利潤補償市場主體的方式較多,直接購買市場主體相對過剩商品只是其中一種,發行公益性國債投入公益建設是另一種更高效的策略。“儲備信托基金RTF ”[4]可高效募集國民存量儲蓄投入公益建設儲備,非債主權貨幣支付基金利息等。此既增加公益產出,又消除熱錢炒作,同時還可提供大量公益工作崗位保障就業繁榮市場…
二、中國混合經濟成就及問題
改革開放四十多年來,中國人民實事求是探索出的混合經濟模式很有效果,取得了驕人的成績,不僅各類市場主體欣欣向榮,公益國企在提供大量公共福利解決大量就業的同時還為中國積累了1300萬億元價值量的公共資產,完善了工業化體系升級了國家生產力系統,為中國今后經濟的可持續奠定了堅實基礎。
中國混合經濟中的國企主要問題是債務積累較多,(全國M2達兩百多萬億,各類國企總負債近百萬億),系統性金融風險已經客觀存在。傳統金融策略對此基本無解,去杠桿降債務風險則經濟緊縮,加杠桿又會繼續增加債務累積加大金融系統性風險;各類企業發展都受債務拖累舉步維艱,中國經濟被迫進入低增長新常態…國企是否進入市場化改革深水區也成了重大理論與實踐問題…
面對中國經濟債務問題,西方經濟學根本無力給出有效解決方案,一刀切式的國企市場化改制不是出路。根據新宏觀主義儲備需求理論推理,重要關鍵公益性國企不宜市場化改革成為一般市場主體同其他市場經濟主體競爭,仍宜繼續承擔國家重要公益性支柱產業的歷史重任,但要名正言順地通過央行主權貨幣替換公益性國企的公共性債務,讓其輕裝上陣沒有債務拖累地用央行主權貨幣購買其他市場主體相對過剩商品轉化成公共資產積累,同時促進市場繁榮。
三、中國鐵路總公司改制試點簡析
2018年12月5日,原國家工商總局網站發布最新一批《工商總局企業名稱核準公告》,“中國國家鐵路集團有限公司”企業名稱出現在已核準名單內。名稱核準通過后,中國鐵路總公司將正式更名為“中國國家鐵路集團有限公司”。改革之后,18家鐵路局自主參與市場競爭、自負盈虧[5]…
中國鐵路總公司市場化改制的內生邏輯是中鐵總高負債低盈利的經營亟待改善,鐵路建設融資需求與盈利能力提高需求共同推動鐵總改革進程。這是中國經濟改革進入深水區探索的試點結果,改制后的“中國國家鐵路集團有限公司”市場化競爭與管理水平很可能會一定程度提高,其經濟效益也會有相對好轉。這是其改制之利。
鐵路交通有很強的自然壟斷性,中鐵總市場化改制中,相關企業提供鐵路運輸服務要注意壟斷的發生,國家監督管理仍有必要;此外,中鐵總相關鐵路資產等仍然國有,相關運營企業只是利用這些公益資產進行市場化運營,只可賺取正常運營利潤…
四、央行主權貨幣替換公益國企債務
仍以中國鐵路總公司為例進行簡析。
中國鐵路總公司進行市場化改制,新成立的18家鐵路局按市場規則競爭贏利,但鐵路資產本身并沒有私有化仍屬于國家所有。為了改制后相關企業輕裝上陣經營業務,原中國鐵路總公司的公益性負債宜正確處理。新宏觀主義儲備需求理論給出的方案就是央行主權貨幣直接購買鐵路資產,用主權貨幣替換中鐵總相關債務。
中國鐵路總公司總負債貨幣5萬億元,不算它曾經為國家提供的大量廉價鐵路運輸服務等正外部性價值量,僅僅就它為國家積累的大量交通公共實物資產就遠超5萬億元(據介紹,2019年,我國完成交通固定資產投資32451億元,北京大興國際機場、京張高鐵等世界級工程投入運營。截至2019年底,鐵路通車總里程13.9萬公里,其中高速鐵路達3.5萬公里[6]。其鐵路實物資產的價值已經遠超5萬億元債務),顯然,央行主權貨幣直接購買其鐵路資產替換其5萬億元貨幣虧損總債務,國家并不吃虧。
中國鐵路總公司5萬億元債務被央行主權貨幣替換后,后續新增量國有鐵路資產等可以在新宏觀主義儲備需求理論指導下發行公債(央行支付利息)繼續建設。
五、改革開放四十多年國家公共資產積累狀況簡析
中國改革開放四十多年來,各類市場主體欣欣向榮,國家經濟持續高速發展,公益資產也積累了1300萬億元,這些公益資產又為中國今后的可持續發展奠定了生產力基礎。
中國當下1300萬億元的實物公益資產對應的國家機構貨幣利潤虧損性負債估計不會超過100萬億元(中國當下M2約200多萬億元,國家機構債權債務相抵后的凈債務量并沒有多少,因暫未找到具體準確數據此假定其凈債務為100萬億元),其資產負債比為13:1,這是一種十分良好的資產負債情況[7]。依據新宏觀主義儲備需求理論推理,此100萬億元的負債實際上屬于公益性負債,理論上講公益債務對應的貨幣可以等價于非債主權貨幣,所以它們可以由央行直接支付替換,此相當于央行用100萬億元主權貨幣購買了1300萬億元價值量的實物國有資產。
13:1的公益資產負債比例,意味著每負債1份價值就能產出13份公益資產價值;此負債投入的1份價值也并不是真的虧損了而是被中國國內其他企業主體贏利拿走了。此類國家貨幣利潤虧損轉換市場相對過剩積累公益資產同時讓市場主體相對過剩商品得以出清而貨幣贏利保持活力的混合經濟,正是中國混合經濟持續高速發展的主要秘密之一。
公益國企生產公共資產的效率很高,其經濟學邏輯主要是相對過剩的轉化效率很高[8]。公益性國企生產時,自己生產大部分生產資料,還會購買其他市場主體產出的商品作為部分生產資料,再經過勞動加工形成最終可消費可儲備的公共品;消費性公共品直接被國民們消費,產能性公共品作為生產力軟硬件資產被儲備積累,不存在任何浪費;再加上公共品生產規模大、技術成熟、交易成本低和國家政策保護等,公共資產的生產效率自然就很高了。中國1300萬億元價值量公共資產的積累就是基于公益國企的這種生產的高效性。
六、為公益性國企賺物虧錢正名
弱化相關公益性國企及國家機構的貨幣贏利目標強調其單位投入產出盡可能多的正外部性為其他市場主體保駕護航,同時盡可能高效地轉化市場相對過剩商品積累公益資產是新宏觀主義儲備需求理論要義之一;它意味著貨幣贏利意義上國家要承擔虧損(傳統意義上的賬面貨幣虧損,因這種虧損對應著更大價值量的公益資產,央行主權貨幣購買時很合算)而讓其他市場主體貨幣贏利進而促進市場繁榮,同時國家在實物積累意義上要得到大量補償,目的是高效積累實物公益資產升級生產力系統,進而保障后續各生產周期價值生產的可持續健康增長。
從資產負債角度看,中國改革開放四十多年積累的1300萬億元實物公益資產對應的負債約100萬億元,其資產負債比為13:1,這是一種十分良好的資產負債情況。
從傳統債務金融視角看,100萬億元的公共債務已經成了中國當下混合經濟中公益國企持續發展的障礙;但從新宏觀主義儲備需求理論視角看,此100萬億元的公共債務等價于相同數量央行主權貨幣在混合經濟宏觀運營中購買市場主體相對過剩商品高效轉化成公共實物資產時用掉了。
在現有生產力基礎上,中國每年可以積累更多價值量的公共資產;假定未來20年中國央行仍以100萬億元主權貨幣支持公益企業既廉價地為國民提供大量公益正外部性又解決大量就業,同時還能再為國家積累1300萬億元增量公共資產,將是一種十分優良的經濟成果。顯然,這是公益性國企一種極高效率的賺物虧錢經營方式。
公益性國企就應當繼續如此高效率地賺物虧錢性經營!新宏觀主義儲備需求理論在此明確地為中國公益性國企賺物虧錢正名!
七、討論
央行主權貨幣購買公益資產時,仍要加強管理,盡可能讓每單位負債產出的公益資產價值最大化。
主權貨幣利潤補償市場主體時還存在一個補償數量控制問題,理論上現暫無法提供科學的最佳數量,實踐中宜動態試錯調整。
混合經濟體中加入主權貨幣利潤補償市場主體,傳統債務債權對應的邏輯被打破,債權量會大于債務量(大于的部分就是主權貨幣的使用量);經濟體中的錢多債少,金融管理重點不再是債務危機而是有錢人的熱錢投機炒作風險管理等。
中國混合經濟中的國企改革現已進入深水區,它需要科學經濟理論指導。新宏觀主義儲備需求理論研究表明,市場競爭充分的一般國有企業可以市場化改制,但一些重要民生產業如糧油、能源、交通通訊及醫療等和國家重要支撐產業如科研教育等,因它們在保障社會穩定積累大量公共資產持續升級國家生產力系統中的作用不可替代,不宜市場化改制;這些公益性較強的產業若市場化改制,市場正常運轉所需的各類正外部性誰來廉價提供?市場主體相對過剩商品如何有效出清并高效轉化成公共資產積累?國家生產力系統可持續升級的根本保障又在哪里?
公益性國企主要目的就是賺公物虧錢,它的管理強調的是單位負債盡可多的賺物。所虧損的錢也不是真正意義上的虧損,這些錢仍在中國混合經濟體內循環,它們被一般市場主體出售商品賺走了,市場主體出清了相對過剩改善了貨幣贏利狀況,公益國企高效地轉化了這些相對過剩商品成公共資產積累,這種良性互動的經濟學邏輯就是“公益性國企賺物虧錢其他市場主體售物賺錢”,它正是中國混合經濟總體高效的根本原因之一。
許多跡象表明西方經濟學理論很不科學,對西方本身的經濟指導意義都不大,根本無法有效解釋中國經濟事實。中國要逐漸擺脫西方經濟學理念的束縛,努力創建符合中國混合經濟可持續發展的相關系列新理論。
共同富裕是中國當下百年大計之一也是人類文明的正確方向,共同富裕不可能靠純市場機制實現。純市場中的所有企業都只想賺錢不可能為國家積累公共資產相對過剩也基本無法有效出清而導致實物財富大量無效性浪費;只有社會主義公益性的企業才會以最大化賺取實物財富并公平分配這些實物財富給國民享用為根本目標。
在中國當下的混合經濟中,既要保護一般市場主體創富積極性又要避免其相對過剩性浪費,還要保障足夠量公益正外部性提供并積累大量公共資產,最科學合理的經濟管理方式也許只能是“公益性國企賺物虧錢其他市場主體售物賺錢”。
八、結語
新宏觀主義儲備需求理論提倡央行用主權貨幣購買市場主體相對過剩轉化成公益資產或消費或儲備積累,可以實現市場經濟主體與公益經濟主體雙贏。中國改革開放四十多年的混合經濟實踐一定程度上與之契合,此是中國經濟取得偉大成就的重要秘密之一。
當下中國混合經濟中國企改革已經進入深水區,相關理論與實踐都存在諸多困境,傳統經濟學理論或實踐經驗都已經無力為其提供有效指導。新宏觀主義儲備需求理論系列研究成果表明它可以讓市場經濟主體與公益經濟主體良性互動促進經濟繁榮政治和諧,本文在理論上明確地為中國混合經濟中的公益性國企賺物虧錢正了名,若中國經濟以新宏觀主義儲備需求理論作為指導方針,市場經濟主體與公益經濟主體間的良性互動就會更高效。
參考文獻
[1] 新宏觀主義/張二寅著.北京:中國經濟出版社,2014.7
[2] 張二寅:新宏觀主義的“天地為倉”、“智力為庫”
[3] 廖仁平:中國國企虧錢賺物高效之謎
[4] 廖仁平:白話“儲備信托基金RTF”
[5] 中國鐵路總公司的正式更名,背后預示著什么?
[6] 2020年底預計全國鐵路營業總里程將達14.6萬公里!
[7] 廖仁平:高效生產與科學分配
[8] 廖仁平:中國混合經濟高效性分析
2021年10月25日
END
第1經濟,致力于學術研討、產業監測和部門應用!
版權所有,非授權不得轉載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