泓睿達原創201,本文2220字。
深中通道帶來的大橋時代是西岸城市崛起的機遇。歷史上已有鏡鑒,滬北城市南通,依靠蘇通大橋,納入上海一小時交通圈,近4萬億體量的上海帶動南通在2020年成為萬億俱樂部的一員。
01
地理相近是第一個因素。
但大橋互聯只是經濟發展的客觀條件,交通條件的改善并不必然帶來經濟的快速發展。比如,比大橋更便利的,是大路,惠州和深圳擁有綿長的行政接壤區,但是為什么近3萬億體量的深圳對惠州的帶動有限?
2020年深圳最“猛”的幾個區,包括南山、福田、龍崗、寶安基本都集中在深圳東部,為什么說基本?因為大家會說龍崗不是東部,而是深圳的中北部地區,而且和惠州直接大路連通,發達的龍崗為什么沒有帶動惠州?
龍崗雖和惠州接壤,但是經濟總量70%集中在龍崗東部坂田一個街道里,是龍崗其他10個街道之和的2倍,坂田并不接近惠州,它連同區的街道尚未充分輻射,又怎么輻射到惠州?
另兩個和惠州接壤的坪山和大鵬區,2020年GDP分別為801億元和340億元,合計1141億元,惠州這邊的大亞灣和惠陽區,則分別為703億元和632億元,合計1335億元。兩市接壤地經濟總量其實實在不相伯仲。
這只是原因之一,沒有帶動的其他原因還包括接壤部位沒有升級交通,比如2016年就在提出的深圳城軌14號線(惠州段)還在論證,以及房地產泡沫對產業產生了擠出效應。
深圳和東莞接壤地之間又是什么關系?
2020年,光明新區1100億元,龍華區2492億元,合計3592億元,東莞與之接壤的幾個鎮街,包括松山湖園區,長安鎮、虎門鎮、塘廈鎮、黃江鎮、大嶺山鎮合計3347億元.,也在季孟之間。
憑借深中通道即將和中山接壤的深圳南山和寶安區又是什么情況?2020年,南山GDP6502億元,寶安3846億元,合計10348億元。
經濟高差是第二個因素。
南通沒有躺在蘇通大橋上等“風來”, 南通和上海通過蘇通、崇啟、滬通大橋連接,就最接近南通的嘉定區和崇明區來說,不足以拉動南通經濟,但南通一是遇到了上海疏解非核心功能的時機,二是主動打造八龍過江交通通道,七大產業轉移園,三是吸納上海金融,吸引上海金融、證券、投資機構落戶,四是打造新出海口和城軌對接,擴大交通互聯優勢。
02
地理聯通和靠近富鄰只是天賦優勢,城市逆襲還需要自身努力,打造競爭優勢,競爭優勢來源于差異性。
大橋連通之后,帶給中山的機遇是這樣的:當深圳發展向北處于均衡飽和狀態的時候,一條大橋的突然連通,好比水位出現高差,出現了傾瀉溢出的一個新出口的機遇。
如果中山有土地,有低廉的人力資源,那么會帶來深圳制造業企業的轉移。但是顯然,我們不僅僅需要深圳的制造業轉移,我們需要高質量發展。一個區域將競爭優勢建立在依靠土地資源、廉價勞動成本以及低生活成本這些條件上,會引導企業走到價格競爭的道路上,對區域自身,跟隨戰略難以讓城市并駕齊驅或彎道超車。
但城市逆襲還看兩樣。
第一深圳會不會溢出?
會。一是前海擴區后定位發生了變化,注重金融在內的現代服務業和科技創新策源地,產生和上海一樣的非核心功能疏解需求;二是前海距離中山20分鐘且存在巨大經濟高差,比任何城市都接近也更易于溢出;三是深圳的企業沒有鄉土情結包袱,以營商環境和政策優惠為首要標準;四是珠江西岸有廣闊的現代服務業市場,企業需要西擴。
第二該怎么努力?
利用自身優勢,創造新的優勢。
憑借大橋時代,中山自身第一個優勢是制造業立市,為深圳金融業流向實體經濟打開了新的市場;第二個優勢是產業鏈配套,為深圳制造業向西進軍提供了新的鏈接;第三個是優勢是法律、科研、設計的市場,為深圳現代服務業進入提供了空間;第四個優勢是城市更新和城市建設的升級換代,為深圳的城市建設和運營企業提供了機會。
一是城市塑造。把馬鞍島打造成為深圳和中山其他地區的樞紐。南通在打造八龍過江的交通體系,以及七朵金花的合作園區時,更重要的措施是吸引上海的金融、證券、投資機構紛紛落戶南通,帶來大量發展資金,大大緩解了南通基礎設施建設和企業發展的融資難題。據統計, 南通全市179家創投風投機構中,近40%來自上海。實現的方式就是打造和上海金融產業一樣的經營環境和城市形態。
通過深中通道,馬鞍島的整個對面都是前海,相比于只吸引深圳的企業制造環節過來,頭部在深圳,尾部在中山,經濟貢獻有限的格局,我們當然更希望企業整體遷入,形成頭尾都在中山的完整體系。要讓深圳的企業在這里感覺和深圳別無二致,馬鞍島的城市形態應該更接近于深圳前海,以樓宇經濟主打造適宜金融業、現代服務業、生產性服務業導入的經營環境,以及天然的島嶼形態適合打造政策高地。
二是整備土地。馬鞍島更多承接深圳現代服務業、生產性服務業和科技創新平臺,環馬鞍島區域就成為深圳制造業企業轉移的首站,能否提供連片的土地成為決定企業留下,還是當做過道的決定因素。這里包括土地連片,具備承接深圳企業落戶的條件。
三是交通連通。把更多的毛細血管以最快的速度連接進入深中通道交通體系。
四是產業關聯。沒有夕陽的產業,只有落后的企業,而企業一旦鏈入龍頭,也將是朝陽企業。只有產業互相聯系才能創造競爭優勢。工改的目的是打造集聚的主題產業園區,中山的企業不應各自為戰發展,重要的是推動優質的本土企業進入產業鏈、產業體系當中,這既包含空間上的集聚,也包括合作關系的集聚,生產性企業向龍頭企業集聚,制造業和生產性服務業集聚。
五是人才供給。要提升產業適配,強化教育和培訓是唯一手段,深圳企業的進入一定是不斷提高對工人、技術人員和管理人員的本土化需求,如果不能提供穩定的人力資源供應,將對營商環境造成負面影響,中山要加快應用型大學建設。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