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次,綠色星巴克的臉,真的綠了。
12月3日,無錫市兩家星巴克門店使用過期食材、篡改保質期,碰觸食品安全紅線。事情被曝光后,引爆社會輿論。
對此,星巴克方面表示已經關注到無錫兩家門店的事件,對此事件已經展開深度調查。
13日晚,星巴克中國官方微博再次發布消息:
經過調查,我們已確認12月13日媒體報道的兩家無錫門店的伙伴(員工)確實存在營運操作上的違規行為。保障食品安全,我們責無旁貸。這兩家門店的情況,高度警示了我們在食品安全標準的日常執行中存在不足。對此,我們向所有星巴克顧客致以最誠懇的歉意。
同時,我們已于第一時間采取了以下行動:
1. 兩家涉事門店已閉店進行調查與整改;
2. 中國內地所有星巴克門店立即啟動食品安全標準執行情況的全面自查;
3. 立即組織對所有門店零售伙伴的重新培訓,嚴格落實公司食品安全制度;
4. 針對所有門店,增加來自內部及第三方的定期檢查與突擊檢查頻率與范圍;
5. 強化食品安全問題的伙伴內部舉報通道;
6. 積極探索更多技術手段,減少人為操作因素的干擾,爭取從源頭杜絕此類事件的發生。
星巴克進入中國內地市場22年來,我們一直將食品安全放在首位。對于此次事件,我們再次深表歉意,并將積極改正。同時,我們會密切配合政府相關部門的調查,也懇請公眾及媒體對我們進行持續監督。
與此同時,無錫市、區兩級市場監管部門已經對涉事星巴克門店進行了檢查,也初步查實了有改動食品原料內控期限標識、使用超過內控期限原料的行為,已經要求兩家門店停業整頓。
除此之外,無錫市市場監管局將組織力量在全市范圍內展開打擊虛假標注生產日期、保質期為重點的食品安全專項整治行動,全力保障市民食品安全。
這已經不是星巴克第一次出現食品安全問題。11月24日,星巴克咖啡(深圳)有限公司鹽田壹海城二分店由于未及時清理超過保質期的食品,存在食品違法行為,被深圳市市場監督管理局處以警告。
今年8月,星巴克因“400元自助餐事件”登上熱搜,一位探店的美食博主因吐槽自助餐,遭到疑似星巴克員工和水軍的反擊,引發關注。
中國是星巴克最大的海外市場。
作為全球第一快消咖啡品牌,星巴克1999年進入中國。在星巴克官網上,有這樣的承諾:“以行業最高標準為基礎,制定并嚴格執行星巴克食品安全金標準。”
2021年,星巴克在中國收入36,74億美元,同比增長42.29%。
截止目前,星巴克在中國的208個城市開設分店,總規模達到了5358家。星巴克中國門店數量占到全球數量的31.27%。星巴克總裁兼首席執行官Kevin Johnson曾表示,“2022財年,星巴克中國計劃進駐230個城市,總店數達6000家。”
規模如此之大,收益如此之巨的星巴克,不應該也不允許出現這樣的食品安全問題。
人民日報:“品牌再大,也不可能長久保鮮”。
“食品安全是餐飲企業的安身立命之本,也是對消費者身體健康的最起碼尊重。紅線不能碰,底線不能破。‘金標準’絕不能只是宣傳的口號,‘飛行檢查’更不能淪為走馬觀花的形式。這一事件也啟示我們,食品安全需要自律,也需要他律。我們希望相關企業能正視并反思自身內部監管模式的失靈,也期待監管部門拿出更嚴密的舉措,倒逼企業守牢食品安全底線。”人民日報評論。
星巴克在中國確實有大量粉絲,但那不是任性的資本。一個品牌生意再大、消費者再多,也不能傲慢示人,也經不起被食品安全丑聞毀了再毀。對消費者誠意道歉,對內部認真整改,從根本上解決問題才是星巴克重拾消費者信任之道。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