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活虐我千百遍,我待生活如初戀,不管遭遇過什么樣的苦難,卻還總能保留著一絲善念,跟這個狗血的世界和解。
如果要用一句話來形容厚道人郭威,我想上面這句應該是最合適的。
寫宋朝,就不得不提后周,而寫后周,后周太祖郭威則是一個無法繞開的人物,在豺狼當道,虎豹橫行的五代十國里,厚道人郭威就是一個另類,另類到讓人感覺他根本不屬于這個時代,而他獨特的氣質,浸染了他一手開創(chuàng)的后周,又深深影響到了后來的宋朝,《大宋人物志》這個專欄,就讓我們從郭威開始吧。
01
雖然聽起來很奇怪,但其實郭威是標標準準的唐朝人,唐天祐元年(904年),郭威出生于河北邢臺隆堯縣(時屬邢州),說郭威是窮小子出身并不恰當,因為他祖上也曾闊過,比如說他爹郭簡就擔任過順州刺史,順州是今天北京順義,順義區(qū)長,妥妥的正廳級干部,按說郭威同志應該會有一個無憂無慮的童年外加美好的前程才對。
可惜好景不長,公元907年,朱溫篡唐,郭簡被朱溫派系的幽州節(jié)度使(北京市長)劉仁恭所殺,父親死了,家就散了,沒奈何,母親帶著小郭威來到了太原,投奔郭簡的生前好友常思,也因此,有說法郭威本姓常,這其實是個誤解,常思此人后面我們還要提到,這里暫且按下不表。
這一年,郭威只有三歲,可是生活的毒打并沒有因為他小就停止,沒多久,郭威的母親也因病去世,小郭威成了一個孤兒。
生活對他展現出了張牙舞爪的一面,我們已經可以開始跪求郭威的心理陰影面積了。按照正常的劇本,郭威的性格會變得陰沉扭曲,會變本加厲地報復身邊的人和事。
不信你可以參照幾百年后的朱元璋,從小孤苦伶仃,受盡欺凌,稱帝后極度心理變態(tài),動不動就要給人剝皮點天燈,當年自己遭受的,都要加倍拿回來。
但是郭威并非如此,只因為他生就是一個人。
《五代史》的后周太祖紀里,關于郭威青年時期的經歷只記載了兩件事,無一不體現了郭威異于常人的厚道。
第一件是太祖殺人事件。
這一年郭威十八歲,長得高大威猛,脖子上還紋了一個雀兒,江湖人稱郭雀兒。
此時的郭雀兒正給潞州節(jié)度使李繼韜打工,一日在上黨鬧市區(qū)逛街,遇到一個屠夫,兩人一言不合吵了起來,屠夫很蠻橫,當即把衣服掀起來,拍著大肚子對著郭威喊:“瞪什么瞪,有種你朝這里刺。”
郭雀兒二話不說,拔劍刺去,白刀子進白刀子出,帶出了肥膩白花花的一堆脂肪,屠夫當場斃命,他死得毫不瞑目,臨死也沒鬧明白,對面這小子為啥這么實誠,讓你刺你就刺啊?
社會我郭哥,人狠話不多。
后來有個叫施耐庵地把這件事給演繹了一下,寫進了自己的書里,就是那篇有名的魯提轄拳打鎮(zhèn)關西。
第二件是太祖娶妻事件。
這個事更神奇,還是發(fā)生在郭雀兒十八歲這年。他憑借自己的勇敢,當上了一名馬步軍使,其實就是個最基層的小軍官,那個戰(zhàn)亂年代,這樣的小軍官遍地跑,比現在的大學生還不值錢,一磚砸下去能拍倒好幾個。
有一天郭雀兒路過黃河邊一個小旅店,恰好碰上一柴姓女子在這里投宿。該女子不是一般人,而是后唐莊宗的嬪妃,莊宗死了以后被遣返回家。
柴氏能成為皇帝嬪妃,相貌自然不會差,而且柴家還是邢州當地豪門,用話說就是白富美。白富美見到了郭雀兒,三言兩語之下竟然一見鐘情,發(fā)誓非郭雀兒不嫁,她把隨身所財物一半分給了父母,一半當做自己的嫁妝,就這樣把自己嫁了出去,郭雀兒財色雙收,從此走向人生巔峰。
對了,柴氏的哥哥柴守禮有個兒子,名叫柴榮。
亂世之中,兵荒馬亂,柔弱女子最需要的是什么?是依靠!什么樣的男子最能依靠呢?當然是厚道人。
郭威一定是那種一眼看上去就足夠忠厚老實之人,才會如此快地獲取柴氏芳心。所以不要信那些老實人的鬼話,做人,還是老實些好。郭威的后半生也一再地證明了這一點。
02
情場得意,職場一定失意。
郭威的雇主李繼韜死了,被后唐莊宗所殺,郭威成了唐軍的一份子;
接著后唐被后晉所滅,郭威又開始為后晉打工。
按照這個節(jié)奏,郭威這輩子也就這樣了,估計不會出頭之日。然后在后唐時,郭威認識了一個人,這個人叫做劉知遠,這一次,又是厚道幫助了他。
當時的權臣楊光遠很欣賞郭威,出征一定要帶著他,但是郭威堅決拒絕,執(zhí)意要回到勢力遠遠不及楊光遠的劉知遠身邊,誰讓劉知遠對他好呢,沒辦法,厚道人就這樣,懂的知恩圖報。
而這次政治投資也給郭威帶來了極為豐厚的回報,誰也沒想到這劉知遠居然是個潛力股,契丹人滅了后晉,羽翼漸滿的劉知遠趁機建立后漢政權,始終忠心耿耿跟隨的郭威成了開國功臣,咸魚翻身一躍成為樞密使,這可就成了國防部長,擁有了軍隊的控制權。
亂世之中,誰拳頭大誰說話,誰擁有軍隊誰牛X,郭威隨后的經歷再次印證了這一點。
公元948年,漢高祖劉知遠駕崩,蘇逢吉、史弘肇、楊邠、郭威四個人被選為顧命大臣,輔佐兒子劉承祐,是為后漢隱帝。
請記住這幾個名字,因為郭威最終走上反叛之路,跟這幾個人的瞎折騰脫不開干系。
03
說說這幾個人吧。
蘇逢吉:集賢殿大學士,名字不錯,逢兇化吉,又是個文化人,但可惜做的事情一點不文化,所有碰到他的人都算倒了霉了,一個個逢吉化兇。
蘇逢吉
蘇學士最大的愛好就是殺人,劉知遠在時,有一次過生日,讓蘇學士去“靜獄”,意思是讓他把犯人都放了,跟僧人一個道理,積點福報。
蘇學士可好,直接把所有犯人全殺了,美其名曰“獄靜”,畢竟死人不會說話,多安靜啊。
史弘肇:侍衛(wèi)親軍都指揮使,軍人出身,愛好也是殺人,只要捉到犯人,不問罪行輕重,一律處以極刑。據說有次白天天空出現太白星,京城有人抬頭觀看,指指點點,史弘肇當即下令將這些人腰斬了。
楊邠:宰相。相對前兩位大爺來說算是個好人了,不愛亂殺人,為人也清廉自守。但是他有個最大的毛病,就是看不起小皇帝,倚老賣老。
有一次楊邠在隱帝面前談論政事,隱帝忍不住插嘴:“你們一定要把事情辦利索啊,千萬不要落人話柄。”楊邠當即訓斥道:“陛下你就別說話了,有我在呢。”這哪里像是回皇帝的話,根本就是教訓自家后生。
除了這幾位顧命大臣以外,還有一位三司使王章,后漢的財政部長。這也不是個好東西,為人刻薄寡恩,橫征暴斂,鬧得民怨沸騰,怨聲載道。
這幾個人之間的關系也很奇妙,互相之間看不對眼。一次王章設下家宴,邀請這幾位重臣把酒言歡,剛開始氣氛還挺和諧,眾人嘻嘻哈哈,有說有笑。
酒過三巡,席間玩起了行酒令助興,大老粗史弘肇不會這文縐縐的東西,學了半天也沒學會,只能靠身邊的閆晉卿手把手地教。
蘇逢吉見狀,開起了史弘肇的玩笑:“將軍你身邊有姓閆的在,不用怕被罰酒啊。”
說者無心,聽者有意。史弘肇的結發(fā)妻子閆氏原來是陪酒女出身,蘇逢吉本意指的是閆晉卿,可是史弘肇認定了蘇逢吉是諷刺自己娶了個妓女。當即拍案而起,指著蘇逢吉的鼻子破口大罵。
蘇逢吉畢竟是個文人,靜坐不動,也不還口,大概不想像史弘肇一樣掉價。史弘肇看蘇逢吉無動于衷,更怒了,沖上來就想揍蘇學士。
好漢不吃眼前虧,蘇學士見勢不妙,拔腳就走。史弘肇拿出佩劍,這就打算上去砍了蘇逢吉。
楊邠見事情鬧大了,哭著抱住史弘肇勸道:“蘇公可是當朝重臣啊,你要把他殺了,置天子于何地!”這老頭也有意思,這時候想起來尊重皇帝了。
這一劍算是沒砍下去,不過將相不和之事已經人盡皆知,連隱帝也有耳聞了。
這就是后漢的朝堂,鬧哄哄一團亂麻。
至于那個被眾人選擇性無視了的隱帝劉承祐,一個不到二十歲的毛頭小子,也不是個啥好東西。
后漢隱帝劉承祐
劉承祐怕是有些龍陽之好,不找女人,倒是整天跟茶酒使郭允明和飛龍使后匡贊這兩個寵臣混在一起,君臣三人一天到晚湊在一塊嘀嘀咕咕,不理朝政,也不知道搞什么名堂。太后李氏看不過眼,多次勸誡也沒有作用,劉承祐依舊我行我素。
不靠譜的皇帝碰上不靠譜的臣子,禍事就此發(fā)生。
事情的起因還是因為楊邠,史弘肇等人的目無尊上。話說李太后有個弟弟叫做李業(yè),李太后很疼愛這個弟弟,但李業(yè)真不是個玩意,有一次李太后找了一幫尼姑進宮頌佛祈福,有一個尼姑去了趟廁所,回來以后就開始痛哭失聲,一連幾天不省人事,等清醒過來后問她,卻不知道發(fā)生了什么。
這件事要說完全可以當成個靈異事件,或者尼姑突發(fā)精神類疾病。但是奇就奇在,此事被一本正經地記錄進了《新五代史》的《李業(yè)傳》里面。
你說這是為什么呢?反正你怎么想我覺得都不為過,有時候想想史官也真不容易,這等春秋筆法,真難為他們了。
扯遠了,話說李業(yè)看上了一個官位,隱帝和李太后找到楊邠和史弘肇,想讓兩人把這個職位留給李業(yè)。皇帝都低聲下氣來求了,但可惜這李業(yè)品行實在太差,楊史二人說什么都不答應,大概隱帝和太后也覺得李業(yè)太不像話,自知理虧,這事就這樣過去了。
皇帝都讓步了,可是楊史二人并沒有承情,反而把隱帝當自己兒子一樣嚴加管教起來。一次隱帝請了個樂隊聽音樂,聽得很開心,于是賞賜了樂手們很多東西。事情讓史弘肇知道了,史大將軍勃然大怒,破口大罵:“將士們在外面出生入死未得賞賜,這些戲子何德何能,敢授這么好的賜品!”當即命令手下把賞賜之物收歸國庫。
這話說得沒毛病,但問題是也太不給隱帝面子了,皇帝當成這樣,劉承祐也夠憋屈的。但是忍無可忍,從頭再忍,可憐的小伙子只能打落門牙和血吞,但緊接著楊邠做的事,就讓劉承祐徹底忍不了了。
劉承祐有個寵妃耿夫人,小伙子很愛她,想將其立為皇后,不過被楊邠擋了回來。結果沒多久,耿夫人死了,劉承祐很郁悶,生前沒能滿足愛妃愿望,那就給來個風光大葬吧,以皇后之禮下葬總可以吧。
說這個要求不過分,絲毫沒問題。可不知道楊邠怎么想的,又給了。這事擱誰身上都受不了,更何況是皇帝,這皇帝當的,憋屈不憋屈,還有啥樂趣可言呢?
再加上李業(yè)等人在一旁煽風點火,一個勁吹風說楊邠、史弘肇等人將來必反。隱帝終于動了殺心。
公道來說,楊邠等人根本不可能造反,因為他們幾個人互相之間都還不對付,彼此掣肘,根本就不具備造反的條件。可惜憤怒已經讓年輕的劉承祐徹底昏了頭,只剩下了一個念頭,殺人!
04
舅舅李業(yè)是最堅定的支持者,有這個成事不足敗事有余的隊友,劉承祐的下場基本也就可想而知了。兩人一起進宮將計劃稟告了李太后,太后畢竟是過來人了,沒有像他們一樣瘋狂,而是堅決反對兒子草率行事。
劉承祐也怒了,一句頭發(fā)長見識短就打發(fā)了老娘,繼續(xù)他的誅殺計劃。
這日早朝,楊邠、史弘肇、王章像往常一樣,聚在了一起商談國事。忽然間一群手提大刀的武士沖了過來,手起刀落,砍瓜切菜一般料理了這三位。
事情發(fā)展到這一步,我覺得都還正常,甚至有些佩服年少的劉承祐,干得干凈利索。歷史一再地證明了一句話,兔子急了也會咬人,千萬別把人往絕路上逼,得饒人處且饒人。
但是緊接著,就輪到豬隊友的表演時間了。在李業(yè)等人的慫恿下,大權在握,初嘗皇帝樂趣的劉承祐徹底昏了頭,竟然下達了對侍衛(wèi)步軍都指揮使王殷和在鄴都抵拒契丹人的天雄節(jié)度使郭威以及宣徽使王峻等三人下絕殺令。
欲使其滅亡,必先使其瘋狂。劉承祐團伙瘋了。
這時候需要說說郭威這段時間都干了什么,他先是平定了河中節(jié)度使李守貞、永興軍節(jié)度使趙思綰、鳳翔節(jié)度使王景崇的叛亂,在軍中的聲望如日中天。
公元949年,契丹南下入侵,郭威又帶領大軍鎮(zhèn)守鄴都,河北諸州所有軍政事宜,均由其節(jié)度。郭威真正的做到了兵權在握,大權獨攬。宣徽使王峻則是朝廷任命的監(jiān)軍。
至于王殷,身為侍衛(wèi)步軍都指揮使,相當于陸軍總司令,此時正坐鎮(zhèn)澶州。
說到這里,諸位應該明白了,劉承祐要對付的,是自己的軍隊總司令和國防部長,換句話說,他要跟自己的主力部隊開戰(zhàn)。
至于理由嘛,說實話我根本想不出這樣做的理由。難道是怕郭威等人為楊邠報仇?郭威和楊邠有這等過命的交情么?除非郭威腦袋有包才會這樣做。
郭威有包沒包我不知道,但李業(yè)腦袋絕對有包,這是一個對別人狠,對自己更狠的主,絲毫不給自己留后路。
他派平盧節(jié)度使兼開封府尹劉銖把郭威和王峻在京的家人全殺了。劉銖忠實的執(zhí)行了命令,不光把兩家的男女老少殺的干干凈凈,一個不留,而且還是“虐殺”,折磨致死,很好的滿足了自己的變態(tài)欲望。
至于王殷全家,運氣比較好,因為被派去屠家的是李業(yè)的哥哥李洪建,此人比較仁慈,只是把王殷全家軟禁了起來,并沒有下狠手。
據說郭威知道了家人全滅的消息后,大吼一聲直接昏了過去,這真是人在軍中坐,鍋從天上來啊。
辛苦奮斗三十年,一朝回到解放前。郭將軍終于又變成了無牽無掛的光棍一條,一如他十八歲,在街上拿刀子捅屠夫時那樣。只不過此時,他手里握著的不是刀子,而是百萬雄兵,要捅的不是屠夫,而是劉承祐、李業(yè)還有劊子手劉銖。
估計郭威想不到,一向厚道,與世無爭的他,就這樣被時代的浪潮挾裹著走上了帝王之路。
估計劉銖也想不到,自己的惡趣味絕了郭威的后,卻促使了柴榮的上臺,又變相帶出了趙匡胤,從而成全了中國歷史上一個重要王朝的誕生。
從這一點上看,劉銖的存在也還是很有意義的。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fā)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