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珠寶匠原創,未經授權,請勿轉載~
如果你喜歡珠寶,或是歐美歷史劇的愛好者,那么,你對這些詞應該不會太陌生:“美好時代”、“維多利亞風格”、“裝飾藝術Art Deco”、“新藝術Art Nouveau”......
↑↑↑梵克雅寶作品
珠寶和藝術從來不分家,在藝術史上流轉過不同的風格,每段時間都有具有時代風格的珠寶問世。在近代短短百年間,隨著歷史環境的劇變,珠寶風格也如走馬燈一般,你方唱罷我登場。
↑↑↑不同風格珠寶 | 制圖:珠寶匠
在這些絢爛登場的風格流派中,有一種風格,突然出現,席卷歐美,但僅持續了短短30年就滑入低谷。
在這期間,誕生了如雷諾·拉里克(René Lalique)、菲利普·沃爾弗斯(Philippe Wolfers)、喬治·富凱(Georges Fouquet)等一大批才華橫溢的珠寶巨匠。
↑↑↑雷諾·拉里克(René Lalique)作品
這種曇花一現的、奇特的、前所未見的珠寶形式,顛覆了以往的審美,風格極為強烈,讓人一眼就能與之前的珠寶區分開來。這就是新藝術主義風格。
↑↑↑穆夏的作品
什么是新藝術運動
在說新藝術主義珠寶之前,我們先來說說新藝術這個詞。
1895年,珠寶商薩繆爾·西格弗萊德·賓,在法國巴黎開設了一家畫廊,取名為“新藝術”。
↑↑↑珠寶大師Philippe Wolfers 作品
但也許連他自己也想不到,這個看似不起眼的名字,在之后的20多年的時間里,會給這個時期的審美賦予了一個新的名稱。
1871年,普法戰爭結束,整個歐洲進入相對和平的發展時期,政治和經濟相對穩定,工業化進程加快。
這對工業是個福音,可批量制造降低成本,但對藝術領域卻未必是好事——工業化粗制濫造的批量加工品入侵,讓藝術家們尤為不滿。
↑↑↑珠寶大師Henri vever作品
加上人們對19世紀流行的復古繁復的維多利亞風格產生了審美疲勞,不少設計師們決心在設計上進行突破。
↑↑↑珠寶大師Henri vever作品
于是,在1890年——1920年間,一場發源于法國,在歐美地區蔓延的,覆蓋繪畫、建筑、家具、服飾、珠寶首飾等多個領域在內的,影響面巨大的新藝術運動便就此開始了。
↑↑↑新藝術風格頭冠
雖然新藝術運動是在法國發源,但英國19世紀后期的工藝美術運動、唯美主義運動延續了這場風潮,在歐洲大陸繼續傳播和蔓延。
英國工藝美術運動:在1880——1910年間,英國掀起了一場轟轟烈烈的設計運動——工藝美術運動,這場運動以英國為中心,影響延續到20世紀20年代,對后世的設計產生了深遠的影響。
↑↑↑珠寶大師René Lalique作品
珠寶是這些藝術運動最為濃墨重彩的表現形式之一。
受到工業革命的影響,機械批量生產的珠寶質量大不如前,而且缺乏藝術性和創造性。新藝術運動的出現,使得珠寶又煥發出新的活力。
↑↑↑喬治·富凱 鮑珍珠琺瑯胸針 1901年
這一時期的珠寶,最為典型的特征就是推翻枯燥乏味的機械珠寶,從自然、植物、動物、甚至是女性中尋找靈感,通過流暢、優美的曲線,來演繹神秘又夢幻的自然。
↑↑↑路易· 奧科克 女孩頭像琺瑯胸針
返璞歸真 自然主義
自然主義風格,是新藝術運動時期最受歡迎的珠寶主題。
↑↑↑珠寶大師Rene Lalique 的作品
但這里所說的“自然”,與早期的“自然主義”不同,它摒棄了傳統的寫實風格,將更多的想象和藝術元素加入其中,通過大膽張揚的處理方式,呈現出真實而又生動的自然美感。
變化萬千的花草植物、輕巧柔美的蜻蜓、詭異暗黑的蝙蝠等,都是這一時期最引人矚目的珠寶主題。
↑↑↑珠寶大師René Lalique作品
設計師們使用新藝術派流暢的線條和暈彩顏色的琺瑯,將不同種類與風格的自然元素進行重新組合,通過描繪它們生命中的某一個階段,從而制作出一件件顫動且具有感官感受的珠寶作品。
↑↑↑珠寶大師Rene Lalique 的作品
這些看似荒誕的珠寶,有時鮮活靈動,有時怪異神秘,將新藝術珠寶高度情緒化這一特點,表現得淋漓盡致。
↑↑↑珠寶大師Rene Lalique
女性元素
女性元素的使用,是新藝術珠寶最大的創新。
↑↑↑以沙拉·伯恩哈特為原型的胸針 喬治·富凱
數個世紀以來,除了在浮雕、繪畫等作品中,在珠寶中很少能夠看到女性的元素。
而新藝術珠寶則一改常態,將女性的肖像、裸露與感性的女性身體等符號,與珠寶完美地結合在一起。
↑↑↑珠寶大師Philippe Wolfers 作品
這種創新,不僅改變了維多利亞時期保守、謹慎的設計理念,同時對于進一步提升女性的社會地位、改變女性的形象具有重要的意義。
↑↑↑路易·奧科克 胸針
這一時期,女性題材的珠寶大致可以分為三類:
一、正面、側面的秀發美女頭像;
二、半身或全裸的體態;
↑↑↑珠寶大師Philippe Wolfers 作品
三、女性與動物組合在一起的造型;
↑↑↑牙配寶石及琺瑯彩別針 1920年
↑↑↑尤金·弗亞特爾 透明鏤空琺瑯配月光石胸針 1900年
靈動有力的軀體、曼妙婀娜的身姿,豐富多變的表情,與周圍其他元素有機地融合在一起,體現出一種勇敢無畏、敢于突破束縛的美感。
↑↑↑Masriera y Carreras作品 、Alphonse Mucha作品和Paul Henri Vever作品
曲線之美
在新藝術風格的珠寶中,你很難能夠看到直線。
↑↑↑牽牛花吊墜1900年
這一時期的設計師們,從自然界中的花草蟲魚中汲取創作靈感,追求生物形態的自然造型,而只有流暢婀娜的曲線,才能呈現出這種獨特的美感。
↑↑↑René Lalique歐泊紫水晶吊墜
半寶石和廉價材料揚眉吐氣
除了在設計主題上有所創新外,新藝術珠寶在材質上也發生了突破。
↑↑↑珠寶設計師 Henri Vever 的作品 珍珠胸針
相對于前期對“材質美”的過度追求,這一時期的設計師們更加注重材料本身的藝術價值,他們從珠寶設計出發,根據珠寶設計的需求選取材料,致力于使材料和圖案更趨近于自然。
因此,前期流行的鉆石、紅藍寶等昂貴寶石常被用來裝飾邊框或者是表達線條,不再成為焦點。
而犀角、牛角等角制品,縞瑪瑙、月光石、電氣石等次貴重寶石,以及琺瑯、玻璃、老化銀等,相對廉價常見的材料,在這一時期被廣泛的使用。
↑↑↑Georges Fouquet X新藝術風格蛋白石、琺瑯和珍珠吊墜項鏈
琺瑯工藝的巔峰
琺瑯工藝的運用,是新藝術珠寶最為顯著的特點之一。
↑↑↑新藝術風格內填琺瑯首飾
新藝術風格的設計師們十分偏愛琺瑯這一材料,為此他們復興了早在拜占庭時期就已掌握的空窗琺瑯技藝,并大量使用內填琺瑯技藝,使得琺瑯技藝在這一時期達到了高峰。
空窗琺瑯,又被稱為“透琺瑯”,先用黃金勾勒出輪廓,然后再將琺瑯填充到空格之中,從而呈現出薄如蟬翼的效果。
↑↑↑René Lalique代表作
法國新藝術運動時期杰出代表人物之一,René Lalique,更是將空窗琺瑯的美推向了新的高峰。
他的空窗琺瑯作品,不僅能夠展現出花瓣葉片的柔韌,也能展現出昆蟲翅膀的輕飄,使得作品十分靈動,給人一種耳目一新的感覺。
↑↑↑珠寶大師René Lalique的作品
相對于清新典雅的空窗琺瑯,內填琺瑯則艷麗繁復了許多。
珠寶匠人先是在器物的表面雕刻出各種空間,然后再填入各種色彩的琺瑯,鮮艷的色彩對比,呈現出一種奢華精致的感覺。
↑↑↑內填琺瑯戒指
J先生說:
與低調、優雅的美好時代風格珠寶不同,新藝術主義風格珠寶常給人一種神秘怪誕的感覺。
這一時期的藝術家們,一方面復興了文藝復興時期的珠寶風格,另一方面大膽嘗試新的材料,
他們從自然中汲取創作靈感,推翻枯燥乏味的機械珠寶,通過流暢、優美的曲線,來演繹神秘又夢幻的自然,呈現出與以往不同的美感。
參考資料:珠寶簡史 史永 賀貝
注:本文圖片源于網絡,如有侵權,請聯系小編刪除~
推薦閱讀: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