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92期
本文大約10906字,閱讀預計36分鐘
“生命的下一秒,是世間一道無法破解的天問?!?br/>
這是戴民寫的《生命的下一秒》其中一句,一天清晨醒來,打開微信,看到戴民傳來的這篇文字,讓我斧正。
我看完,感到他對生命有了更透徹的感悟。
我和戴民有著三十年的文友情,我在《人民警察》當編輯時,與戴民相識,那時他在閔行分局任局長助理,百忙之中給我寫過幾篇接地氣的佳作,但因其忙于破案和行政事務,稿件寫的少了,隨之聯系也少了。他不斷擢升,官至上海市公安局治安總隊長。雖然各自奔忙,但我與他交往從未中斷。彼此不求禮尚往來,但求詩文互賞,相交甚歡。
我們退休賦閑后,又重續文緣,知己互唱詩文,可謂人生幸事。
他扯了一大半床單,咬破右手食指,血書:請戰上前線,接受黨的考驗!
1991年冬,我剛調至《人民警察》雜志社,有次參加報社通訊員會議,與戴民相識,一見如故,就此結下了友情。
更令人感到有緣分的是,我們經歷相同,我倆都屬狗,1976年中學畢業同年投筆從戎,又同是上世紀80年代初脫下軍裝又穿上警服。
1977年,戴民在部隊拉手風琴
至今想到戴民談起當年入黨的經歷,依然讓我動容。
1979年2月,中越自衛反擊戰打響之際,戴民所在部隊奉命奪取老山,團部召開戰前動員會,每個連隊挑選4名戰士上前線作戰。會后,戴民口頭向連長報名參戰。
連長低聲唬他:“想清楚了嗎?你可是家中獨生子,打仗是要死人的!我和指導員商量過了,挑那些個家里有幾個男孩的兵去?!碑斖?,戴民翻來覆去睡不著,他說他當時就想著“當兵打仗,天經地義,如果僅僅為了‘鍍金’前程,豈不猥瑣和恥辱?”他翻身而起,扯了一大半床單,咬破右手食指,血書“請戰上前線,接受黨的考驗!”鄭重地落下自己姓名。
團首長聞訊感嘆:“這個上海兵還真不容易!”
連隊宣布命令前,指導員專門找戴民談話:“連隊黨支部決定,出征名單中沒有你,但同意你的入黨申請,批準你為中國共產黨黨員?!?/p>
戴民說當時自己聽罷,心熱血涌,發誓今后一定盡忠報國。
1978年,戴民和戰友在南湖紅船旁學習,右二為戴民
我們又說到寫稿,他說不滿足于寫豆腐塊新聞,許多精彩大案新聞稿無法容納。我便向他約稿,他欣然應允。
彼時,《人民警察》辦得非常紅火,每期發行幾十萬份,上海幾乎每個書報亭都擺在顯眼位置,每到月底書販們紛紛騎自行車來雜志社取新出爐的雜志。那時還沒有普及電腦和傳真,在嚴寒的冬天,戴民騎著紅色兩輪摩托,膝蓋上戴著護套,風塵仆仆地從郊區老閔行土路上飛駛而來,送上“熱氣騰騰”的稿件,我馬上著手編發。
我印象里,戴民寫的幾篇破案主題的報告文學《戴安娜的誘惑》《古宅疑案》等案件,不但善于講故事,并注重捕捉細節,文采斐然。當時,大家都是用鋼筆手寫,再抄寫在方格子文稿紙上,所以叫“爬格子”。戴民一手楷書寫得漂亮瀟灑,字如其人,人也英武瀟灑。
我當責任編輯時,最頭痛的是頭條文章。頭條文章要求高,需熱點題材,就像我們現在說的有熱點,還要求故事精彩,文字生動,還要有思想性。
資深編輯都是請地方實力派作家擔綱采寫。我發現刑警大追捕題材貼近公安工作,是社會熱點,也是難點。請作家寫需要大量采訪,且需熟悉刑警生活,雜志周期安排上來不及。
我就大膽地請戴民來試試,他聽說是寫頭條文章,雖給他的時間不多,但他沒有猶豫,滿口答應。唯一不足的是戴民負責地區破案,僅有閔行分局的材料顯然不夠,于是,我先采訪了刑偵總隊和幾個分局刑隊,取得了第一手資料,打算請戴民突擊寫稿。
為了趕時間,我們約定,晚上到我家來寫稿。
因寫稿需要環境安靜,我讓妻子回娘家先住幾天。入夜,戴民騎著摩托趕到我當年新婚住的小屋內。我泡上新茶,戴民點上煙,我講了一下自己采訪的情況,跟他提了寫作要求。戴民開始熟悉材料,我陪至深夜,頭昏腦脹,架不住就呼呼入夢。等半夜醒來,見他一手捏著香煙,一手秉筆疾書。
我趕緊起來給他添水,勸他:“稍微休息一下。”
他正寫到興頭上,頭也不抬地說:“沒問題,阿拉搞案子經常通宵呢?!?/p>
翌晨,等我醒來,已是晨霧微茫,戴民爬格子已近尾聲。等我洗漱畢,一篇名為《大追捕,刑警的瀟灑和無奈》大功告成。我們在弄堂口吃了一碗熱氣騰騰的面條就各奔東西。
那期雜志,就差頭條主食“下鍋”。主編老周看到戴民的稿子,連連贊嘆:“好稿!好稿!不但故事鮮活精彩,文筆生動,且富有思辨色彩?!?他原本開始對戴民寫稿沒把握,當時也是抱著試試看的心理,沒想到戴民不負厚望。
《大追捕,刑警的瀟灑與無奈》上了《人民警察》1994年第三期封面,連夜寫完后,作者和戴民在弄堂口吃了一碗熱氣騰騰的面條就各奔東西。
那味道依然口齒留香,“吃過山珍海味,不及當年一碗陽春面”。
戴民一文成名,成了雜志社骨干作者,是編輯部重點約稿的對象。那時沒有高架,也沒有小車,更沒有地鐵,為了去閔行分局約稿,我一大早出門,坐上4元錢的中巴,車主為了做生意,不斷地停車招手拉客,屁巔屁巔地坐一個多小時的車趕到閔行。
當我興致勃勃地剛走進戴民辦公室,屁股尚未坐熱,他突然接到電話,神色頓時凝重起來,放下電話,搖頭嘆氣地對我說:“發生兇殺大案了,我必須去現場。”
他開車把我扔在附近新裝修的家里,取出我推薦給他的《文化苦旅》,說:“你先看書,等我忙好再來接你。”說罷,匆匆趕去破案。我就坐在他家的沙發上枯坐讀書。
直到暮云四合,他才風風火火地趕回來,內疚地說:“人命關天,今天只好委屈你了?!?/p>
我非常理解他的苦衷,勸慰他:“破案是刑警的天職,兄弟當然理解,我回去了,你抓緊去忙吧?!?/p>
戴民眼睛一瞪,不容置疑地說:“不吃飯怎么行?”
他拉我來到馬路邊一家小飯館,說起破案,他“嘆苦經”說:閔行屬于市郊結合部,又是上海第一個工業開發區,所以外來人口集中散居于此,他們幫助開發的同時,一些不法之徒混跡其間,導致各類案件頻發,尤其是兇殺案,分局的發案數占當時整個上海兇案的百分之三四十左右。
戴民當時領銜的刑偵隊,像消防隊一樣忙著“救火”,他自嘲:“當一輩子刑警,干兩輩子的活,苦了三代人?!?/p>
我安慰他說:“我可真羨慕你居住兩室一廳,廳里還有一張自己的書桌。”
戴民也欣喜起來:“這次局里照顧我,分了兩室一廳。你不知道我熬了十幾年,才解決了蝸居之苦。”
接著,他感嘆起了以前的夜巡日子。1980年,他退伍回家,一家五口人蝸居在20平米的兩間小屋里,兩個妹妹已長成姑娘,擠在一室多有不便。每晚,他只得挪開北屋那張八仙桌,靠窗沿搭一張帆布床,勉強熬了半年光景。也是湊巧,局里開始組織夜巡,任務落在治安科,每晚派三人騎一輛三輪摩托,負責全區的夜間巡邏。當時,派出所夜間不設門面服務,也沒有報警系統,遇上突發案件,都朝局里打報警電話,值班室第一時間設法通知夜巡的人趕赴現場處理。夜巡組包攬了全區夜間治安工作,十分辛苦。
戴民不僅報名參加夜巡,而且自愿成為一個固定名額,他是打算參加夜巡,可以利用“錯時睡覺”,從而解除家里睡覺的煩惱。科長正犯愁人手少之際,見他自告奮勇攬下一份“苦差事”,也樂得順水人情。
頭天巡邏,正是三九嚴寒,一彎冷月像把土耳其軍刀懸在半空。他隨師父和駕駛員跨上那輛泰山牌“老坦克”出發。北風勁吹,戴民坐在駕駛員后邊,翻起棉大衣領子,裹緊脖子,警惕觀察周遭。巡邏全程將近七十公里,身子凍得僵硬,腳踝被風刺得生疼。
深更半夜,凍得顫栗,腸胃轱轆,師父帶著他倆走進一家飲食店,熟練地要了三碗陽春面,8分錢一碗,二兩糧票。半支煙功夫,胖師傅挖小半勺豬油,又朝面里撒一撮蔥姜末,三碗熱氣騰騰的陽春面端上了桌。他感嘆著,說那味道依然口齒留香,“吃過山珍海味,不及當年一碗陽春面”。
我倆還聊起了余秋雨的文化散文,戴民隨口就能朗誦書里的許多金句,我暗暗佩服他的記憶力超好。
匆匆扒完飯,戴民送我至中巴汽車站,抱歉地說:“對不起,不能送你回去了?!?/p>
他站在馬路旁揮手,直到我坐的中巴消失在黑幕里。
對他人的尊重也是對自己的尊重,堅守這般信念,終將贏得一生的尊嚴。
大案偵破后,戴民特意約我小酌,他還為失陪的事感到歉意。
我好奇地問:“那個兇殺案是怎么破的?”
戴民心情頗好,娓娓道來。
一個叫毛相信的殺人惡魔,被戴民麾下逮住后,連審三天,也沒有吐過一個字,最后戴民出馬。
現場,五個女人慘死,而審訊時,毛相信卻神情若定,一副玩世不恭的模樣。
犯罪現場都有迷惑性,掩飾與偽裝是罪犯慣常的伎倆。
戴民抿了一口酒,接著說,每次站在犯罪中心現場,不僅要專注核心部位,更應注重其他地方。如果要從那里獲得關鍵信息,需逆向思維,真實的東西往往在與現場關聯的地方,那里有他們擦不掉的作案痕跡。兇犯貌似坦然,正是篤信對手——警察尚未拿捏到他的穴位。
審訊前一天,戴民找到了與毛相信相處的女人,是個羸弱且謹小慎微的鄉妹子,而毛相信虎腰熊背,戴民還發現在只能容得下一張床的屋內,床頭角居然碼著一堆亂七八糟的情色雜志,名堂就在這里——他成天埋在聲色犬馬的字畫里,身邊卻躺著弱不禁風的女人,雄性荷爾蒙勃發難抑……
審訊時,戴民換了一種出人意料的方式,雙方都坐在小板凳上,彼此相視,平和談話。戴民以一種貌似理解的口吻對他說,你家的女人滿足不了你,才讓你蠢蠢欲動?毛相信聽完此話,好半天怔怔地望著戴民,驀地,眼眶泛出懺悔的淚水,隨后囁嚅地說:“我雖然犯了不可饒恕的天條,你卻把我當人看。我先交代一起你們不掌握的案子,松江縣那個入室強奸殺人案也是我做的?!贝髅裎⑽⒁徽?。
這個時候,市局刑偵總隊的弟兄們正在松江泖港蹲點偵辦這起疑難案件,想不到罪犯已落入手中。當天,毛相信一氣吐出十多起驚人大案,讓滬上名探803當家人、刑偵總隊長張聲華驚喜不已。他在電話那頭對戴民感嘆:“你是一名福將??!”
戴民說他事后想,即便是窮兇極惡的罪犯,也應尊重其人格,審訊問話,與其平起平坐,常人難以想象,而事實卻是你用一種最質樸簡單的力量撼動了一顆兇殘冥頑的心。戴民說,從那一刻起,他感悟到什么叫做平等,什么叫做對人性的尊重。對他人的尊重也是對自己的尊重,堅守這般信念,終將贏得一生的尊嚴。
警察是個鐵血的職業,更需要文化的滋潤。我發現但凡愛讀書的警察,做事辦案都有些人文情懷。
我真的不敢認你,想說什么,陡覺喉管哽咽,竟很尷尬干咳起來。
1993年冬,聽說五星級上海影城圣誕節放映通宵電影,均是進口大片。我為了感謝戴民賜稿支持,豁出去了,花了近一個月的工資,花了100元托長寧分局的朋友買了兩張票,算“奢侈消費”了一回。圣誕之夜,我打電話給他說請他吃四道精神大餐,他聞后大喜,立馬趕來。
我還記得,第一部電影是《聞香識女人》,艾爾·帕西諾演的軍人,令人拍案叫絕,堪稱經典。不過,可能太累了,我看到半夜呼呼大睡,醒來見戴民則聚精會神,目不轉睛。我醒過來看一會兒,又昏昏睡去。翌日清晨,電影劇終,戴民眼里布滿了血絲從電影院走出來,我倆來到馬路邊買了兩副大餅油條,各自趕去上班。
1994年春節前夕,雜志社組織家屬到閔行飯店聚餐,酒足飯飽后,與妻兒一起步出飯店,上車前邂逅戴民。他見我兒子,便取出錢款塞給我,說:“第一次見你兒子,這是給他的春節紅包?!蔽易寖鹤又x謝戴叔叔后,上車打開紙包,見里面有100元,心里頗感過意不去。
不久,我又上門向戴民約稿,聽說他麾下的一位老刑警積勞成疾,病危住院,戴民陪了幾夜,還安排其他隊員陪夜。老刑警的女兒尚小,家里困難,戴民率先捐了1000元,其他隊員們也紛紛捐款,老刑警的妻子淚水漣漣。
我為戴民如此體憫部下而感動,激動地說:“你就寫篇如何關心老刑警的報告文學吧,這種文章不亞于兇殺大案?!?/p>
戴民點頭說:“我試試看?!?/p>
一個星期后,戴民的文章交來,我發現他沒有寫自己如何關愛部下,而是以刑偵隊長與老刑警對話的角度切入,寫得情真意切,又有獨特思考。
他寫看到躺在病床上的老刑警時,自己內心的茫然和無措。
“白色的病床上掙扎著形如枯槁的你,哦,這是你嗎?長發稀疏,臉色蠟黃,眼睛卻異常的大。我真的不敢認你,想說什么,陡覺喉管哽咽,竟很尷尬干咳起來。搜腸刮肚,也找不到象樣得體的詞匯?!?/p>
雖然故事沒有大案吸引人,但人物鮮活,細節生動,令人動容,使讀者感到刑警不只是風風火火的赳赳武夫,也是有情有義的柔情俠客。
一位刑警隊長和臥病在床的老刑警的心靈對話,感人至深,令人不禁落淚,刊于《人民警察》1995年
在這篇文章最后,老刑警后來病逝,戴民在文章里飽含思念地寫道: “其實你沒有死亡,就像黎明前稀釋的星辰,溶化在燦爛的天穹,正在孕育積蓄著今夜的輝煌。”
2008年5月,汶川大地震發生不久,編輯部收到一封讀者來信,打開一看,署名是一位叫蔣敏的女士,她說家里珍藏著一本《人民警察》雜志,是戴民寫刑警如何關愛她父親的,這篇文章在她心里埋下了愛的種子。今天見到與其同名的四川女民警蔣敏,為失去母親的孩子喂乳,非常感動,表示她想給那位女警察蔣敏捐三個月的工資。
我與這位蔣敏女士聯系,并接她到軌交分局去拜訪戴民局長,她見到戴民非常激動,代父母感恩他對父親的臨終關愛。
戴民聽說蔣敏的義舉后,立刻取出1000元,讓我一起轉給四川女警蔣敏。
冥冥中,愛的力量在流動,在傳遞。
挫折最考驗人的意志,也最磨礪人的性格。
世紀之交的一天臨近中午,戴民突然來到《人民警察》雜志社,主編與我見骨干作者登門,熱情地請他到隔壁紹興路飯店小酌。他心情憂郁,幾口酒下肚,傾吐苦衷。
原來閔行分局刑隊在偵破一起特大團伙案時,戴民聽說主犯潛逃至福建,他親率幾位得力干將迅即趕去,主犯尚未抓到,副支隊長卻傳來不幸的消息,告知深夜在審訊嫌疑人時,因幾天奔波抵不住睡意,一不小心,對象趁機從看守所逃逸了,至今沒有抓到。戴民一聽頭炸了。待他們生擒主犯押解回滬后,市局紀檢部門要求追究責任。
分局長提出要嚴肅處理辦案偵查員,戴民懇求他說,他倆馬不停蹄奔波了幾天幾夜,身心疲憊,一時疏忽事出有因,如此撤職調離處分似乎太重了。局長執意必須嚴肅處理,為此,戴民情緒激動地說,我是一隊之長,那就處理我吧。戴民以為給個警告之類也就罷了,未料局長最后撤了戴民的支隊長職務,降級至派出所所長。戴民不服地解釋,還與局長爭執起來,隨之摔門掛冠而去。戴民的仗義之舉雖掉了烏紗帽,卻換來了兩位部下被免于處理。
戴民抿了一口酒,情緒低落地說:“我干脆到雜志社當編輯算了,搞自己喜歡的文學?!?/p>
我當場表態:“你真的來了,當編輯太屈才了,當常務副主編吧,我當第二副主編配合你?!?/p>
戴民“吐槽”一番后,離開時心情舒暢多了。
戴民走后,我與王主編議論起來,我們覺得戴民仕途剛開始還蠻順利,1980年退伍后,分配的分局治安科,寫出的材料頗有水平,那次參加市局考試榮登榜首,一下子露出水面,局里發現了人才,提為分局辦公室副主任,不久提拔為吳涇派出所指導員,1991年又破格提為局長助理, 1993年閔行分局與上??h局合并,兩個分局加起來有9個副局長,嚴重超標。局長找戴民談話,隨他挑選哪個部門,一般人多會選擇政治處主任或辦公室主任,戴民卻選擇挑戰性強的刑偵隊長,局長與全局都感到納悶,但戴民心里有自己的想法,他酷愛文學,想體現一下真正的刑警生活,寫出更接地氣的文章。沒想到合并后,開始不順起來……
人生經歷太順了,往往會忘乎所以,歷史上諸多文人考試金榜題名,年少得志,寫詩倜儻不羈,被誣陷貶謫后,從此變得成熟沉穩起來。我當時想,過去戴民太順了,突然遇到坎坷,不見得是件壞事,也許是因禍得福。挫折最考驗人的意志,也最磨礪人的性格。
沒多久,戴民來電說,政委找他推心置腹地談過了,現在想通了,還是到派出所去吧,要么不干,要干一定要干出名堂來。
戴民面對挫折后,沒有消沉,調整好心態,去田園派出所走馬上任。
當時,田園地區是一片開墾的熱土,有上百家加工廠,大量的外來務工者居住在出租房里,人員流動頻繁,臨時戶口申報率甚低,違法犯罪人員也隱匿其間,案件頻發,每天派出所接到幾十起報警電話,所里幾十名警力疲于奔命。隔三差五,所里傾其警力,檢查出租房,將不報臨時戶口的來滬人員勸返。這種花大量警力成本、治標不治本的做法,既與改革開放和國家鼓勵農民工入城打工的政策相悖,又使轄區治安的依法治理埋下隱患。
戴民帶領民警花了一番功夫,對轄區做了全面的調查研究,心中漸漸有了“譜”。田園轄區方圓幾十平方公里,匯聚大量來滬打工人員,因而造就一個龐大的出租私房市場。加之服務管理跟不上,房屋中介市場魚龍混雜,亂象頻生。有些“黑心”房屋中介人伺機抬價,層層轉租,房屋出租后只顧收錢,無視法律,引發眾多糾紛斗毆,甚至殺人逃犯也潛身入住,治安狀況令人堪憂。
梳理出租私房亂象,抓好來滬人員落腳地管理是穩定地區治安的“牛鼻子”??删暮味鴣??
戴民讀大學時,學過經濟學法則,知曉市場秩序是利益各方良性博弈的結果,而各方合作是一劑良藥,市場蘊藏著強大的力量。
所以,戴民提出了派出所聯通地區稅務、工商、房地部門和地區居委會,成立綜治小組,著手組建統一的出租房屋管理服務社,由政府搭臺,服務社“唱戲”,將閑置下崗人員組織起來,在田園組建了六個服務站。戶籍民警嚴格按照政府頒發的《出租房屋管理條例》運作,動員每個出租房屋的主人,簽訂委托出租房管理服務合同。其“亮點”是房屋委托服務社出租;服務社以“房東”名義再與承租人簽約,從中開展對承租人身份信息核查、臨時戶籍申報、日常租賃管理當面提供服務,解決了原先租賃者雙方信息不對稱、日?;顒硬灰娒?,甚至承租人到期拖逃租金等糾紛。
租賃房屋有個必要的前提,必須申報個人信息,之前,派出所戶籍窗口數據顯示,申報臨時戶籍信息最多達到四成,而出租房屋管理服務社正常運行后,申報率竟達百分百,那些渾水摸魚的人難以承租房屋,田園派出所管轄的治安狀況發案率直線下降,警力不再四處奔忙,服務管理社無疑成了派出所的強而有力的“臂膀”。
中央電視臺專題節目組當年采訪這一綜治創舉,戴民深有感觸地說:“警力有限,民力無窮。市場像蘊藏民力資源的大海,我們應當面向大海,虔誠拜師,勇于探索?!?/p>
是金子總會發光的,戴民果然干出了名堂。他到派出所一年許,就迅速改變了地區混亂局面,做法得到了部里和市局的肯定和推廣。不久,戴民被提撥為市局反扒分局副局長,又干上了破案老本行。對于公交車上頻頻發生的扒竊案件,他與偵查員一起出車研究小偷作案的規律,組織優勢兵力打擊扒竊團伙,最突出的業績是率領隊員打掉了一個人數龐大的在上海灘瘋狂扒竊的聾啞人團伙,兩年后,戴民擢升為軌道和交通分局局長。
戴民出任局長不久,傳來了英國倫敦地鐵爆炸案,死57人,傷700多人的消息,市里和局領導皆擔心上海地鐵發生類似惡性事件。戴民迅速調研如何防控惡性案件,很快在全市所有地鐵進口處都裝上檢測器,安全系數大大增加。
2018年,戴民乘坐上海公安警用直升機空中巡邏
他說,滿天繁星才是美麗的夜空。
2009年,戴民出任市局治安總隊長,整天忙于工作,彼此疏于聯系。
有天他突然來電,請我赴宴,趕去一看,一位大作家也在座。
席間,他聽說戴民讀了那么多書頗感驚訝,好奇地問:“你工作這么忙,哪來時間讀書?”
2013年,戴民在現場指揮
戴民說:“每天不管睡得多晚,總習慣翻幾頁書,遇到好書就看到半夜,甚至通宵。”
戴民所在的治安總隊,業務上分管全市400多個派出所,就像一張巨網,聯系著千家萬戶。派出所是公安的基礎,社區民警是社會最基層的執法者,是黨和政府聯系老百姓最緊密的橋梁,基礎不牢,地動山搖。
戴民感到老百姓有種誤解,總以為公安就是破案。為了固化基礎,防患于未然,戴民向市局時任的張局長提議每年舉辦“十佳社區民警”評選活動,在全市范圍內舉行,讓社區老百姓選出當年度最佳社區民警,當選的民警授予二等功臣,入選的授予三等功臣,選優樹標,鼓舞士氣。
張局長聽后非常贊同,“重尋馬天民”工程一錘定音,這激勵了基層民警,也受到社區居民的歡迎。
戴民與時任百聯集團馬董事長是大學同窗學友,馬總聽說這項功德無量的工程后,主動提出百聯集團慷慨資助。滬上各家媒體獲悉后,聞風而動。上海電視臺每年跟蹤報道評選活動,推送“優秀社區民警精彩故事”;《解放日報》《文匯報》《新民晚報》滬上三大紙媒刊登專題報道。
戴民提議每年舉辦“十佳社區民警”評選活動,涌現了不少新馬天明,他們的事跡被收入在多本報告文學集《馬天民新傳》里。
戴民委托我組織作家深入采訪,圍繞市民推選入圍的社區民警,擷取素材,編寫美文,陸續在《人民警察》雜志登載,還委托文匯出版社連續出版了七本報告文學集《馬天民新傳》,著名作家葉辛等為新書作序。社會各界熱情參與和積極響應,表達了老百姓的內心呼喚和美好期盼。
“尋找馬天明”工程,激勵了上?;鶎用窬彩艿缴虾>用竦狞c贊,由此打造成一項項惠及民生、引領潮流的現代警務機制
通過評選活動,涌現了許多馬天民式的好民警,他們的事跡平凡而偉大。戴民又邀請劇作家趙化南創作劇本,請我協助劇作家采寫。我介紹了許多有趣生動的故事,并提供了一大堆《人民警察》作為素材。劇作家隨社區民警深入石庫門里弄整整待了一個月,觀察社區民警日常警務工作,體驗民警和居民的感受,一氣呵成地創作了情景滑稽劇本《今天他休息》。
滑稽戲是本地老百姓喜聞樂見的劇種,劇作家化甘苦于喜劇之中,凝贊美于滑稽之間,塑造了一個當代馬天民式的社區民警秦楠,將社區民警的酸甜苦辣與老百姓的愛恨情仇融入舞臺,令人對馬天民式的民警由衷感懷,刮目相看。滬上滑稽名家王汝剛、毛猛達、李九松等友情獻演?;鼞蛟跍辖舆B演出近百場,在各大戲院門口,竟然出現了“黃牛”倒票,想去來都讓人忍俊不禁。
此劇還被邀請至北京演出,劇團翻轉用普通話排演。前往觀賞的公安部部長和各地公安民警、各界觀眾笑聲連連,掌聲不斷,為此劇叫好,更為上海公安重尋馬天民的舉動點贊。
十年之中,在全市5000多名社區民警隊伍中,由市民推薦出845名馬天民式的民警,產生了88名最佳社區民警,其中7人被授予英模榮譽稱號,8人榮立一等功,42人被授予市級榮譽稱號。
舉辦了十年“重尋馬天民”活動后,治安總隊從十佳民警平凡的事跡中,由點滴的閃光點,提煉出可鑒的經驗,以此提升規范,凝成制度,打造成一項項惠及民生、引領潮流的現代警務機制,使新時代的警民關系成為上海城市一道美麗的風景線。
一個讓老百姓喜歡的警察,他眼中的世界必定是光明的。
轉眼,戴民與我都已年至花甲,先后告老回家。
戴民辦了那么多大案,又擔任上海市公安局治安總隊長十年之久,負責上海灘復雜而又要求甚高的社會治安,他憑著智慧和激情,率領麾下將上海灘的社會治安秩序管理得井井有條,且沒有出過大的岔子,委實不易,勞苦功高。
聽他說在位期間,沒有休息天,每個周末都忙于開各種會議,現在終于卸甲歸田,可以安心休息了,退休生活可謂是人生的第二個春天。
2020年,作者(左)與戴民(右)在交通大學門前合影
賦閑后,我倆有時間閑聊了,戴民對于三十多年的從警經歷有著深切的感悟,我們說起如何做一名好警察,他總結為三個“人”字。
我問,何謂三個“人”字?
他說起,11年前,2010年世博會期間,他赴京參加《人民網》與網民交流的經歷。
當主持人楊艷問戴民:能否具體談談你對警民關系的看法?戴民當時就歸納了三個“人”字。
他解釋說,首先,要讓老百姓滿意,警察首當人格化。警察是國家機器,是一國法律之化身,但還得把自己看成普通常人,不打官腔,多說人話,親近老百姓,令尋常百姓畏于警察未必贏得民心,老百姓喜歡馬天民的人格魅力,警民融洽自不在話下。
其次,一個好警察應當人性化。執法與人性并不相悖,警察雖是執法者,手握法律裁量權,但凡事非得劍拔弩張,人世間很多事情有可原,青紅皂白不分,動輒處罰往往事與愿違。類似三五知己斗牌,小彩助興而無礙旁人,警察未必明鏡高懸劍走偏鋒,況且一部治安處罰法,教育與處罰相結合乃一大原則。老百姓心目中好警察應是通情達理,能以人性關照天下,既有霹靂手段,亦懷菩薩心腸。
第三,警察還應當人文化。老百姓眼里的警察多是一介赳赳武夫,只會拳打腳踢,這是警察被許多人誤解的原委。警察上管天文地理,下管雞毛蒜皮,當知曉百科,精通專業,才能更好地執法,抱有人文情懷與履行警察使命并非相悖,一個讓老百姓喜歡的警察,他眼中的世界必定是光明的。
一小時之內訪談,網民點擊量達365萬,其中海外點擊量83萬,境內外報道媒體37家,反響熱烈。
前不久,戴民還特意將這段經歷撰寫成文字,刊登在《新民晚報》上。
2010年,戴民在接受《人民網》采訪,最近他把這段經歷寫成文字,刊登在《新民晚報》上,他說當時講完三個人字后,心情怡然,被記者抓拍了下瞬間
人生莫非杯中一片茶葉,沉浮一世,最終都要沉淀落定,安頓了便好。
2019年秋天,我受群眾出版社文藝分社委托,主編《東方利劍》雜志,萬事開頭難,我想到了文友戴民。
戴民聽后當即表態全力支持,兩年來戴民不僅每期寫出高質量、接地氣的稿件,在發行等諸多方面也都給予了鼎力支持。
每次上門,見他書房里的沙發上整齊地堆了一排排書,掃了一眼都是經典書籍。古人云:“取法其上,盡得其中;取法其中,盡得其下?!弊x經典作品,才能開闊視野,升華情感,深刻參透。
2020年,戴民(左)與中國作協副主席葉辛(右)交流文學創作
戴民寫過他退休后的一篇心路歷程,他從觀察茶葉在杯子中的沉沉浮浮,念及人生,“人生莫非杯中一片茶葉,沉浮一世,最終都要沉淀落定,安頓了便好?!?/p>
他說,“在位時,你必須以眾人的眼光來處事行人,小心翼翼地接受他人挑剔的眼光,在乎別人的眼光,你必然活的很 ‘累’也很‘痛苦’,退休便是一種灑脫;在位時,你擁有權力,而權力是‘一匹狼’,權力愈多愈大,責任也愈多愈大?!?/p>
對退休,戴民也沒覺得失落,“工作意味著生活在固有的程序中,退意味著既有秩序的改變,失重是難免的,失態卻大可不必。”他最想還的是透支無數的親情,“如今,事父母盡孝贍養,夫妻間相濡以沫,貽兒弄孫,滋養情分,這些與鐵血男兒大不著調的習慣,是你新的生活彼岸?!?/p>
他說自己生命已過立秋之年,明白生命的甘苦悲歡,與其膽顫畏于生命的下一秒,莫如向死而生,珍惜當下的每一秒。
文中人物戴民簡介:
1958年8月出生于上海。中學畢業后參軍入伍,退伍后從警。從派出所治安民警干起,先后任派出所長、刑偵隊長、局長助理、分局長,2009年任上海市公安局治安總隊長,現已退休。作品散見于《新民晚報》《解放日報》《文匯報》《美文》等報刊。
作者李動簡介:
1958年5月出生于上海,祖籍山東泰安,副編審,三級警監,中國作家協會會員,上海作家協會會員,全國公安文聯理事兼散文分會副主席。曾任上海市公安局《人民警察》《東方劍》雜志總編輯。
注:文中圖片均由受訪者提供。
完
排版 :細辛
編輯 :胡冰
【近期內容】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