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西人愛吃醋,人均每年十斤,估計這個量是全國冠軍。
究竟山西人有多愛吃醋?有一個說法“山西人繳槍不繳醋葫蘆!”這是說山西人不管去哪兒,腰里都別著一個醋葫蘆。要是山西兵打仗打輸了,武器可以交,但是醋葫蘆不給。由此可知,醋對于山西人的重要。
外省人可能覺得好奇,不就是吃餃子蘸點醋嗎?至于嗎?那您可就太小看山西人的想象力了。
不僅是餃子、包子離不開醋,凡是帶餡的,要是沒有醋,山西人都會覺得難以下咽,燒麥沒醋能吃?餡餅沒醋能吃?還有燒肉豬耳朵沒醋能吃?再說炒菜,土豆絲沒醋能炒脆了?糖醋魚沒醋怎么吃?還有醬油醋魚呢?其他的需要醋在里面扮演靈魂的菜,比如糖醋排骨、酸辣藕丁、醋溜白菜等等能寫出幾百道來吧?還有拌涼菜呢?老醋花生呢?臘八蒜呢?
呵!所以山西人跟醋的淵源最深。一個山西的小后生到了外省,人家說,哎呀!來了一個“老醯兒”,你可別不知道人家在說啥,那是咱們山西人的別號哦!還有,你也別以為人家叫的是小老西兒,山西的“西”,這里說的是“醯”,一個筆畫很復雜的字。
這個“醯”和另外一個“酢”字,在古代都是“醋”的意思。個人懷疑,醋的讀音也是從“酢”一步步演變來的,當然這還需要訓詁學家去考證。
這個“醯”,從字體結構能初步看出來,它跟酒有關系,它是流動的液體,它下面的那個“皿”字底表示它得裝在一個容器里。您要從這三個方面去會意,除了醋還能是啥?
再說“醋”的字體結構,從最早的象形文字里,我們能看出,左邊是一個容器,很像一個酒壇子?還就是,在古文字里,“酉”字就是今天的“酒”字。漢字里有個神奇的規律,大家以后只要發現以“酉”為偏旁的字,那一定和釀造有關。
再看它的右邊,下面明顯是一輪太陽,那就是個“日”字;上面圖形像是“橫流的水”,意思是“如水一樣流去的時間”,實際是說釀造醋需要花費很長的時間和工夫。究竟是多長時間?從古到今應該都差不多,把釀醋的所有工序走完,需要整整400天。
從這個字里我們還能解讀的信息是,古人是在自然環境中偶然發現醋的,最早的醋是變質的酒。陳年老酒在自然環境中由于微生物的發酵作用而變酸,最后就成了我們今天酸溜溜又香噴噴的醋。
可能有人質疑,那們現在喝的酒不是有十年二十年甚至三十年的陳釀嗎?難道是酸的?那也不是,早期的糧食酒是酒精度比較低的米酒,如果放時間長了密封不好才會發酸,現在的高度白酒就不會了。
“醋”當中還藏著一個秘密,藏著老祖宗的智慧。
其中的那個“昔”字,拆開來看,是兩個“十”,下面是“一”,再下面是個“日”字,那合起來是不是二十一天?這個時間不長不短,正是造醋過程中的一個重要環節——醋醅醞釀的時間。呵!是不是老祖宗們怕我們后人忘了釀制的時間,特意把它藏在了漢字里?
說了這么多,來點實的。有朋友想知道,怎么才能買到最正宗的陳醋?一個小竅門:你只要在商品標簽上找一個數字18187,就可以放心買,那一定是好醋。或者,如果上面寫著“固態發酵”這四個字的話,也可以放心食用呵。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