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老的文明,都有獨特的魅力,玄奧而迷人。
《周易》就是古老的文明。在諸子百家很早之前,它就已經出現了,而且諸子百家的這些“子”們,也都借鑒他,研究他,佩服他。
人類歷史上曾出現一個文明璀璨,文化井噴的時代,東西方都是一樣的。
中國有孔子、老子等,西方有畢達哥拉斯、蘇格拉底、柏拉圖等,印度出了釋迦牟尼,以色列人造出了猶太先知。
這些人,共同塑造了一個全球化的璀璨文明。
然而,《周易》比他們還要早。
越古老的東西,就越神秘,越神秘的東西,越吸引人。因為謎團很多呀,大家都會鉆到謎團里,去尋找答案。
但迄今為止,似乎《周易》的秘密還沒被完全解開。
據說,18世紀的德國哲學家、大數學家萊布尼茨發現二進制的時候,他的一個法國傳教士朋友,叫白晉,這個人在中國混過,也是個數學家,他還寫過《康熙帝傳》、《中國現狀》等書。
這個人很熟悉中國,他寫信告訴萊布尼茨,說,哥們,中國《周易》的八卦圖的排列順序,跟你發明的二進制的記數法相同。
換成現在的小朋友們,肯定氣壞了,因為越無知的人,就越自大、越固執、越偏執。
但萊布尼茨是大哲學家、大數學家,他沒覺得丟人,還很高興,他可高興了,因為他覺得他的創造與幾千年前中國古人的智慧不謀而合,他甚至以為自己揭開了《周易》的謎團。
二進制只有兩個數字符號,0,代表零,1,代表一,現代計算機就使用二進制。
而《周易》的基礎,也恰好是兩個符號,一個代表陰,一個代表陽,陰陽交互組成不同的圖像。
所以,《周易》其實說透了就是數學游戲。
我們要讀懂《周易》,一定要明白這個道理。很多人以為《周易》是一種古老的魔法,似乎只能預知未來,占卜吉兇。其實不是的,古人的智慧遠不止于此。
在中國文化里,它甚至包含了宇宙中的一切,東方的哲學、政治學、經濟學、法學、美學、軍事學、倫理學、修辭學、人文學、決策、管理、中醫、植物、旅游、養生、建筑(其實就是風水學)等等學問,無不包括。當然,武術、氣功等,也常借用《周易》的東西。
這簡直是個巨大的文化系統。
要讀,是非常難的,但并非不能讀。我們要講的,就是怎么讀的一些基礎問題。
首先,我們得清楚,我在說《周易》,而非《易經》,這兩個之間是有區別的。
搞清楚這個問題,我們就有了基礎認知。
《易經》,確實是占卜算卦的,周代人的方法一般用蓍(shī)草,這種方法叫占,殷商人多用龜殼等,燒一下,看裂痕的紋路而預測吉兇,燒龜殼(甲骨等)時,發出撲撲地聲音,所以這個方法叫卜。
合起來就叫占卜。
有一個詞叫作筮短龜長,意思是龜卜比筮占靈驗。
但畢竟龜殼、甲骨比筮草難的,總得有骨頭,捉烏龜才有器具吧,所以周人采用到處都有的蓍草,野地里到處都有草,隨便你抓來占卜。
這要感謝古人改變了占卜的方法,否則,可能烏龜會絕種。
那么《易經》就是專門為占卜服務的,它的內容也很簡單,只會告訴你簡單的結果,比如吉兇、禍福。
人生很苦,不但古人苦,我們現在人活著也難。
生活里有很多不可預測的禍福吉兇,即便我們科技發達,也是無法解決的。因為科學也預測不了生活里的很多事情。
至少,科學不會幫助你找到靠譜的男朋友。所以,求姻緣的沒見過誰問專家,問菩薩,問大師的反倒比較多。
古人就更難了。
他們只能不斷地探索,他們也知道人生多變。變,就是易,比如我們說交易,那就是變換了東西嘛,否則怎么叫交易呢。
所以,這個名字就很準確,叫“易”。
當然,它還有簡約方便、容易的意思,算一卦,安心做事,多么簡便。問題是,他們很相信這東西,所以他們很安心。當然了,他們也沒別的東西可以相信。
最初就叫,易。易,其實也是陰陽。
這個字有很多的說法,最流行的是,易,就是日月二字的組合,金文“易”就是日在上,月在下,只不過那時候的字很形象,后來發展成容易的易這個樣子。
這很好理解,地球上就是日月輪轉,黑白交替的。這種變化,就是易。
其他的說法還有說是蜥蜴的易,因為蜥蜴是變色龍。還有說是倒水,考古發現的甲骨文的易,確實很像倒水,兩手拿著一個杯子,把水倒進另外一個杯子,就是易。
不管哪種說法,都是易,易就是變化。
那為啥叫《易經》呢?
這其實跟你打麻將一樣的,打麻將的時候,你停牌,兩邊的牌肯定比中間張多,比如你停二五八萬,肯定比停卡三萬容易和牌。
最初你可能不懂,但是你打多了,就有經驗了,總結出一條恒久的經驗,停二五八萬,比停卡三萬好和牌。
所以,經,就是經常,總是如此,經是不會變的。
所以,能叫做經的,基本上都是當時認為是亙古不變的永久的道理,才叫經,而不是經典的意思。
古人預測吉兇,也是善于總結經驗的,他們發現很多時候,得到某種指示,果然應驗,或者說應驗得很多。就把這些經驗總結下來。
當然,是占卜的經驗,慢慢就形成了《易》,后來儒家搞出了六經,認為這其中都是代表永恒真理和絕對真理的著作,其中就包括《易》,易也叫《易經》。
但這只是個占卜的書。
而人類歷史上,占卜是不會永恒發展的。光占卜,就變成了生活概率學,人們都是懵懵懂懂地過日子,碰運氣,那可不行。所以,西方也有占卜,他們研究而往科學方面發展。
中國人的思維,是對生活有意義的。所以,咱們往哲學方向發展。
也就是,人們不斷地研究這個占卜書,發現這里面不僅僅是算卦啊什么的,還有很多值得稱道的東西。
更何況,這種遠古生物,也比較難懂呀。
《易經》,第一句說“乾,元亨利貞”,你能懂啥意思嗎?
其實凡是叫《經》的東西,都不容易懂,得去解釋。
《春秋》就很難懂,一眼看過去,根本不知道他在說什么,它的第一句話說——“元年春王正月。三月,公及邾(zhū)儀盟于蔑。夏五月,鄭伯克段于鄢”。
就完了,其他啥都沒有,這特么誰看得懂。
所以,《春秋經》的解釋,很多人解釋——當然可以補充說明,自己發揮,解釋得最出名的,就是《左傳》,《左傳》的第一篇就是“鄭伯克段于鄢”,《春秋》的一句話,《左傳》寫了一篇文章,我們才看懂。
大家發現了,解釋《春秋經》的,叫《左傳》,左是左丘明,傳,就是形式了。
所以,解釋《易經》的,就叫《易傳》。
《易經》和《易傳》合起來,就叫《周易》。
當然了,我們還得說一句。
如果大家聽了我講的,然后覺得愛佛僧說得對,易,就是變得意思。然后到處給人說,易只是變得意思。那就錯了,那說明你還不會讀《周易》。
《周易》是辯證的,是二元對立與統一的哲學,二元就是陰陽。
所以,既然易是變,那么其實它也是不變的意思。
這是《周易》很重要的一個思想。得讀好多書,得仔細領悟才能明白。
其實中國文化里到處有這種思想的體現。我們以文字舉例子,比如,亂臣賊子這個話,或者說美國很亂。
我們對亂很害怕,我們也討厭亂。
但我告訴你,我們現在所說的亂,實際上是文字發展變化的結果。
漢字里有很多多義字,至于為什么會那樣做,是個很復雜的問題,我曾寫過文章專門討論過,這里就不多說了。
但總之,很多多義字,甚至獨立字,后來要么多意變單義,或者獨立意義取消,變成綜合意義。
獨立意義的,比如,前后的后,大家發現簡體字的后,寫成繁體字的時候,是另外一個字。還以為這個后,是造簡體字時造的。
其實,以前有兩個后,一個是繁體字的那個后,一個就是我們現在看到的前后的后。
繁體字的后,代表的是方位,比如前后,就是方位。
簡體字的后,在古代是一個號,類似于職位頭銜,比如大家聽過“后羿射日”的故事,后羿,不叫后羿,就叫羿,后是頭銜,是他們那個部落或者部落聯盟的首領。
后來,這個字就發展為皇后專用的。
所以,皇后的后,就是簡體字的后,而不是繁體字“後”。當然了,我們做簡體字的時候,皇后這玩意兒已經不存在了,當然就完全失去意義,變為簡體字里表示防衛的。
那么,那個亂臣賊子的亂。實際上,在最初,它不僅僅是亂,還是治。
就是它有兩個意思,而且是相反的意思。
一個是亂,就是亂糟糟的,這個國家大亂,造成國家大亂的人,就是亂臣賊子。
另一個意思就是治,治理天下的治,古人說天下大治。說明天下太平,國家治理得很好。
這兩種意思,用一個字表示,就是亂。治的本義就是亂。
因為按照《周易》的觀點,沒有治哪里來的亂?
同樣,不亂也沒必要治。亂和治,就像陰陽,都是同時存在的,而不是只存在一個。
大禹治水,就是把四處亂流的水治理好。古人把一團亂麻絲線理順,也叫治絲。
當然,這很不方便。后來就又造了一個字,治。
這個,其實就是《周易》的辯證法。
這就是為什么我說《易經》的意思是永恒不變的真理呢。因為易雖然是變,但變其實也跟不變同時存在,而且兩者隨時轉換。
說了這么多,就是讓大家理解清楚《周易》最重要的根本思想,就是《周易》的道。
道,就是一陰一陽。一陰一陽才叫道,孤陰孤陽都不是道。
總之,在《周易》體系里,什么都可以分為陰陽,男女,君臣,日月花草,都是又陰又陽的。
這不單是辯證思想,更是因為這樣簡單。
我們考試,選擇題總給四個答案,很麻煩。《易經》占卜,就兩個選項,吉,或者兇。行,或者不行。
多方便!
復雜的宇宙,需要簡單化才能掌握規律的。《周易》講陰陽,也是為了方便的意思。
但這中間還是有分別的,因為二元對立的選擇題,就是一個判斷而已,對和錯,行和不行,吉和兇,要么A要么B。
但為什么是A,為什么是B,大家好奇吧?肯定好奇啊,你得告訴我為什么啊,不然我怎么知道你判斷的是對的呢。
所以,要把這些判斷來說服人,就得講道理,就得哲學化,講出一個一二三四來,那總不能分門別類的講,太麻煩了。就選用陰陽,用陰陽的相生相克共存和變化的關系,給你說清楚為什么是A,為什么是B。
這就很好解決了。
陰陽剛柔動靜,生活里所遇到的無非就這么點東西。男人陽剛,女人陰柔。就用這種簡單的東西,把復雜的東西解釋清楚。(當然了,這里得注意,說陽剛,不一定就是全陽剛,我說了,陰陽是共存的)。
然后,《周易》就用這個簡單的陰陽,打造了一個系統。
這個系統里面,也是兩個東西,一個是符號系統,一個是文字系統。
符號系統,就是陰陽的符號,就像正負電子,用加減號代表一樣。
畫一個橫杠,中間斷開來的,代表陰,連在一起的,代表陽。
這個符號,叫作爻。
爻,兩個叉叉摞起來這個字,大家發現了吧,你把兩個X形狀的架子摞起來,肯定是搖搖晃晃的。所以,爻,就是變動的意思。也有說讀仿效的意思,仿效宇宙的變化規律。
這個爻,是變化的。
爻和爻,是一定要發生變化的,因為陰陽是必須共存的,不可能是孤立的。二元系統里的變化,很簡單,實際上就是數學的排列組合的問題。
要么陰陽組合,要么陽陽組合,要么陰陰組合,要么陽陰組合,就這四種。
陽陽組合,就太陽了,那是陽中陽,所以,兩個陽爻加起來,就叫太陽(老陽)。
陽和陰組合起來,陽爻在下,陰爻在上,因為最初生發的是陽爻,說以陰像是摻雜進來的,所以,這個叫少陰。
陰和陽組合起來,陰爻在下,陽爻在上,跟上面那個道理一樣的,因為是由陰生發的,里面開始有了陽,所以叫少陽。
陰和陰組合,那就太陰啦,陰中陰,就是太陰(老陰)。
現在,大家一定有個問題了。
肯定有人不明白,也有人到現在都解釋不清楚。
為什么一定要從下往上數呢,為啥反著呢。我見過有人解釋,就說《周易》就是這樣規定的。
但其實也是有道理的。我剛才說從下往上看,由陽生發出陰,就是少陰。
生發的意思,就是蘊藏的東西變化表現出來了,不是他不存在,而是他現在才表現出來,這就是基礎。
從下往上數,是逆天行事。
為啥要逆天行事呢?
因為順著你走不到頭,未來有多遠?你能知道嗎?你不知道?你得生命到底有多長,你能確切知道嗎?
不能。未來有個大福報,到底在什么時候呢?你不知道呀,也許把你等死了還沒等到,剛進棺材,福報來了,孝子賢孫跪了一地,娃娃大哭,這就是福報嗎?如果是,到底那一天來,你也不知道呀。
所以,未來是無窮的,未來的事情根本無法準確預知。至少你順著走,會走到無窮。無窮可是太可怕了,大家上學時害怕數學里面的無窮大嗎?太折磨人了。
但你逆行,就會找到答案,因為未來在未來,那么我就從未來向當下走來。走到我占卜的時間,等于時間和空間上歸零了。就像你用計算器計算的時候,先要歸零。
從無窮大往當下的零狀態走,就能走到頭,就能算出來。
所以,爻卦要從下往上走。從未來的變化走到現在的狀態。所以漢語有個詞叫“逆料”,就是我預判了你得預判,但方法是逆著思維的,不是順著的。
那么,我們返回來,既然陰陽是共存的。那么他們存在的四種組合我們講了。
這四個組合怎么來的?
由陰陽變化而來的,所以,這就叫兩儀生四象。
但是呢,中國還有句話,叫有個再一再二,沒有再三再四。
一泡狗屎把你滑倒兩次,可以說是意外,滑到三次,那肯定是你蠢。
所以,《周易》很寬容的,它用了排除意外概率的方法,比如算一卦,陰陽變化兩次,都一樣,那不算規律,因為有可能是巧合。
要排出巧合,就得多變化幾次,跟搞科學實驗差不多,多試驗幾次,都驗證了,那就可以成為規律,甚至成為定律。
所以,這四個兩兩組合的結果,并不是那么讓人放心,那就再來一次。
分別用陰陽,跟他們四個去排列組合。
太陽上面加陽爻,就是乾。
太陽上面加陰爻,就是兌。
少陰上面加陽爻,就是離——稍微解釋一下,你在紙上畫一下,就知道了,少陰我們說是陽生發了陰,按道理要繼續陰了吧,但突然變成了陽,所以是離。
少陰上面加陰爻,那就是震。
少陽上面加陽爻,那就是巽。
少陽上面加陰爻,就是坎。
太陰之上加陽爻,就是艮。
太陰之上加陰爻,就是坤。
這個就叫兩儀生四象,總共八個結果,就是八卦,這是八個基礎卦。
這個有個口訣的,
乾三連,坤三斷,震仰盂,艮覆碗,離中虛,坎中滿,兌上闕,巽下斷。
這八個卦象,也叫經卦,就是能解決一些小范圍問題的基本卦。
后來當然要復雜一點,因為要占卜的事情比較多,但不管怎么變化,都是由這八個基礎卦組成的。
儒家說,這八卦是伏羲發明的。
后來,據說文王推演八卦,就是八卦之間排列組合,這是個數學問題,大家都知道,最終結果是64。
這64卦,幾乎解決了全宇宙的問題。
這就是《周易》的全部。
當然后來推演的很多方法,都過于復雜,很少有人用,比《周易》更古老的還有《連山》、《歸藏》,都失傳了。
后來還有漢代楊雄的《太玄》,李白《俠客行》詩中所謂“白首太玄經”指的就是它,白首太玄經啊,想一想,難不難,還有《焦氏易林》,天文地理各種知識都摻雜著,而且占卜方法是自創的體系,復雜無比。
《焦氏易林》將六十四卦又排列組合了一次,有四千零九十六卦,金庸《倚天屠龍記》里昆侖派掌門何太沖夫婦和華山二老所用的正反兩儀刀法,就是從這里化出來,共有四千零九十六招,很厲害的。
但其實64卦已經很復雜了。
為什么復雜呢?
因為還有一個重要的東西沒說。
陰陽是怎么來的呢?
就是,陰爻陽爻是從何而來的?
我們知道,太極生兩儀,兩儀就是陰陽。
所以,太極生兩儀的過程還得講。
也就是,得到一個可以去組合成卦象的陰爻或者陽爻才是基礎。
這個過程我們來實操,通過教大家占卜一下,大家就明白了。
注:此文為愛佛僧《周易》公開課稿件整理,節選分享。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