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談一談鈔票收藏中的幾個特殊品類》第一篇里,我們談過測試鈔、紀念券、國庫券、樣票、商業鈔等收藏品類,今天我們往下繼續說幾種。
首先說一下外匯券。外匯券,全稱為“外匯兌換券”。
在一些特殊的時代背景下,為了限制資本流出、方便外匯調控、保持經濟相對穩定等原因,一些國家采用了外匯管制的辦法,禁止民間自由使用外匯(外幣),由政府指定機關統一管理相關業務。
但是畢竟不能閉關鎖國,來訪的外國人手持外幣,也有消費需求。為了滿足這一現實需要,一些國家就發行了外匯兌換券。外匯兌換券有別于各國流通貨幣,一般是在特定的外國人專門商店消費才能使用。
1979年民主德國5馬克外匯券
1994年古巴5比索外匯券
外匯兌換券并不是普遍發行的,據了解,迄今為止,全世界共有11個國家發行過外匯券,除了我國之外,另有前蘇聯、民主德國、古巴、朝鮮、緬甸等國,多為社會主義國家。
1993年緬甸20元外匯券
我國的外匯券是中國銀行發行的,與人民幣等值,1980年4月1日開始正式使用,1995年1月1日停止流通。
我國發行的1元兌換券
我國發行的5元外匯券
我國發行的外匯卷共有7種面值,共計有:79年版(1角、5角、1元、5元、10元、50元、100元),88年版(50元、100元)。
下面再說一下軍票。軍票是指戰爭時期由軍事機構發行并主要流通于軍隊中的小面額鈔票,世界上很多國家都發行過軍票,如英國、美國、日本、前蘇聯……等。
英國軍票1鎊
美國的軍票全稱為“軍用支付券”(Military Payment Certificate),從1946年第二次世界大戰末期開始使用,直至1973年越南戰爭結束。
1961年美國50分軍票
日本鬼子發行的軍票名稱為軍用手票,早在1904年的日俄戰爭中已經付諸使用。
1940年日本50錢軍用手票
二戰中,日本在中國以及東南亞各地的占領區瘋狂發行軍票,強迫占領地居民將手中的財富全部兌換成軍票,滅絕人性地大肆掠奪占領地的財富。
1942年日本在馬來亞發行的10元軍票
1945年,蘇聯對日本宣戰,蘇聯紅/軍司令部在我國東北地區以及朝鮮等地也是大肆發行軍票,強制使用,用老百姓的血汗供給軍需。
蘇聯軍票1元
民國時期,我國軍閥林立,為了籌集軍需,各大勢力很多都發行過軍票。可以參考本人《鈔票上的歷史文化——中國》一文,此處不再贅述。
新中國真正的軍票是1965年越南戰爭時期發行的“軍用代金券”,這批軍票使用時間短,回收銷毀也比較徹底,因此收藏市場上難得一見,價格昂貴。
再說一說具有私人發行性質的錢莊票。
煙臺同祥公司1元券
錢莊可以粗淺地理解為銀行的前身,私人錢莊自己發行的錢票(信用券)就是錢莊票,廣義上的錢莊票還包括一些商鋪以及公司發行的錢幣兌換券,比如醋店、油店等。
因為錢莊票發行的基礎是“有多少存銀發行多少鈔票”,因此,大多數情況下,錢莊的信譽度是非常高的,各地的錢莊票廣為老百姓所接受。清末民國時期是錢莊票使用的巔峰時期,各大錢莊和外國在華銀行以及國內銀行共同維持著我國的金融環境。
有關鈔票收藏的特殊品類,暫時想到這么多,以后如果有新的思路,我會繼續補充這個題目的文章。本文由“清溪紙幣收藏”撰寫,任何其他網易號發出均為抄襲洗稿。
小眾冷門題材寫作不易,路過的朋友希望能夠關注我,點贊轉發,感恩。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