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反復的疫情,一直在磨礪我們的身心。只是這一次,比想象中來得更加猛烈,全國范圍性的感染、A股的下跌、油價的上漲、隔離的無奈,這只黑天鵝席卷了上至80歲下至嗷嗷待哺的嬰孩。
適應改變的同時,我們也厭倦了改變,所以一面是企業不停地裁人以節省開源,另一面則是大家為了保住飯碗,守著目前的崗位,自然也談不上夢想,可至少能每月按時領糧。
而近段時間,文章【賣了4套房,創業12年,如今負債1億,無家可歸】刷屏了,教育者王園長賣房創業,用自家房抵押救公司,卻仍苦苦掙扎在破產的邊緣,甚至有家長在留言區,要她趕緊清算與家長們的債務關系,金錢,在這種危難關頭,越能體現出它的舉足輕重來。
可今天我介紹的這位主人公,卻有點招人恨。
她來自于英國著名作家黑茲爾·普瑞奧的新書《追企鵝的人》。
86歲的薇若妮卡,獨自住在大別墅里,錢多得花不完,衣食無憂,每天幫傭艾琳定時上門做清潔工作。不過,她不是什么善茬,喜歡跟在艾琳后面,幫她關閉每一扇她忘記關的門,一時興起讓艾琳把房間里的所有鏡子 ,第二天卻又質問艾琳,為什么不經過她的同意撤走鏡子了呢。
86歲的薇若妮卡,她不會上網,更別說回復電子郵件了。于是,她委托艾琳,利用網絡幫她找到從未見面的孫子-帕特里克,但見面留下的不愉快,令這個老人痛快作出決定,「我的遺產將被用于更有價值的事業。帕特里克可別想用他那骯臟的小指頭來碰我的錢。」
86歲的薇若妮卡,每天固定的消遣節目便是觀看企鵝類電視節目,科學家們對南極洲阿德利企鵝的研究給她留下了深刻的印象,加上她本身十分喜歡企鵝,所以她很開心,能找到一件重要而有價值的事情去做,那就是去南極島視察科學家們的工作,如果真如他們在電視上所說的,那她將捐贈700萬英鎊,以保護這個瀕臨滅絕的物種。
「營地條件艱苦,幾乎沒有什么生活設施。我們甚至連自來水都沒有,更不用說套房臥室了。雖然我們很高興見到您,但請恕我們無法按您的建議接待您」,科學家的委婉拒絕沒有起到多大作用,一旦薇若妮卡下定決心做什么事情,駟馬難追,于是,她出發了,她才不管科學家們怎么想。
2
孫子帕特里克也跟自己哥們兒描述了奶奶薇若妮卡,「你沒見過她,她是個冷酷無情的人,和她一比,連冰柱看起來都算挺溫暖蓬松呢。」
聽完帕特里克的抱怨后,他回復說,「他們對事情的看法不同,因為他們經歷了太多。他們有的不光是皺紋,還有……故事。再說,太多時候,我們是在他們離開后才懂得理解和懷念。」
還記得以前在課堂上,老師曾讓我們寫下生命中10個最重要的人,再一個個劃掉你認為最不重要的人。幾乎所有人在最后都泣不成聲,因為每做一次選擇,都是一次煎熬,而這還僅僅是一次課堂練習而已。
書中的主人公-薇若妮卡,在與企鵝相處一段時間后,決定向身旁的科學家袒露自己的人生經歷,年幼時因為戰爭痛失雙親,愛上的戰俘被強制送往其他集中營,15歲的年紀生下兒子,被修女們送走,后來得知兒子的消息時,卻是他喪生的噩耗…
書中的另一主人公,企鵝。研究表明,它們走向搖晃著向前前進,除了因為腿太短之外,這么走路可以提高能量的利用效率,加州大學伯克利分校的Timothy m. Griffin和科羅拉多大學博爾德分校的Rodger Kram曾做過一個研究,企鵝行走時的能量回收率,達到了80%,是所有陸行動物中能量回收率最高的。
而86歲的薇若妮卡,她以冷冰冰的形象對待事物,苛刻而嚴肅,也許和企鵝一樣,是為了回收心靈的能量,「不太真心地付出就能避免不必要的傷害和痛苦」。
但是,隨著她與收養企鵝相處日子的拉長,病情的加劇與孫子的到來,一切都重新洗牌了。
3
前面我們提到,她喜歡跟在艾琳后面,關上每一扇門,現在為了讓企鵝有更自由的活動空間,她不再執著于關門這件事,雖然這個適應過程還蠻痛苦的。
一開始很討厭孫子的邋遢和無所事事,恨不得自己從未主動尋親。隨著孫子來到南極吊墜島照顧她,為她讀書,幫科學家們修好充電站,還做得一手好飯,86歲的薇若妮卡開始小心翼翼地喜歡著這個孫子,甚至為了幫他爭取到更多戀愛的時間,還裝死了一回,好錯過來接他們回去的船舶。
在薇若妮卡準備離開吊墜島時,她回憶了過往的日子,「生活里總有接踵而至的痛苦和麻煩,但有時候,當你快要放棄的時候,它卻又會讓你感受到絕對的快樂。這快樂可能來自:你突然驚喜發現你很愛你的孫子,你身邊有一群比你想象中更關心你的科學家,一個女孩不厭其煩地去理解你。一群矮矮胖胖、嗷嗷叫著的鳥兒可能會給你帶來啟示」。
最重要的是對你自己要真誠,如果熱愛,就出發,如果喜歡,就大膽去追求,如果悲傷,就盡情享受眼淚的洗禮,但之后一定要釋懷。
總結
治愈系小說《追企鵝的人》,還讓我想起了日本小說《孤獨小說家》。小說家耕平出道10年,碌碌無為,他的作品從未被加印過,三年前因為交通事故失去妻子,盡管如此,他沒有放棄,筆耕不綴,「最黑暗、最絕望的時候,正是你離夢想最近的時候。」
我很喜歡的心理學家塞利格曼曾提過「習得性無助Learned helplessness 」,它指的是,個體經歷某種學習后,在面臨不可控情境時,形成無論怎樣努力也無法改變事情結果的不可控認知,繼而導致放棄努力的一種心理狀態。
這正是薇若妮卡一開始的狀態,她不相信被拋棄的宿命會被改變,她習慣針對問題來內化自己,也認為身邊人是問題的存在,影響了生活每個層面。當她打開心扉,與人交流,學習與企鵝相處之道時,她已經獲得了幸福的能力。作者未曾給我們任何說教,但我還是總結了幾點,能提升我們幸福感的生活小妙招。
- 1.與別人分享
- 2.建構你的記憶,用證據反駁腦海里出現的消極、悲觀的想法;記錄每天的開心時刻
- 3.祝賀自己
- 4.把注意力集中在某些方面,把不想要的排除在外,使我們的知覺更敏銳
- 5.學習專注,讓自己完全沉浸在其中
- 6.學會承受和消化失敗
我是@二狗和奶牛,希望你在閱讀《追企鵝的人》時也能給你帶來生活的力量。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