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桃花月球
四個不同的內在人格部分--內在小孩、內在審判者、應對方式和成人自我,我們在靈魂的地圖上有了自己的坐標
--吉塔·雅各布《0次與10000次》
最近有一部反應中國式家庭教育的影片《青春變形記》大火。
故事主人公美美是一個品學兼優(yōu)的孩子,一直做著"媽媽的乖寶貝”。即便是在地鐵里,也在馬不停蹄地復習。
然而,這樣個被馴化得如此優(yōu)秀的女孩,內心卻有著完全不一樣的世界。她有自己喜歡的明星,渴望靈魂自由,一直在“實現(xiàn)自我”和“被媽媽掌控”中,拉扯疼痛。
直到青春期,因為家族的神秘力量,變成了紅色小熊,美美才看清媽媽的專制:偷看日記,當眾展示涂鴉,斥責朋友帶壞了自己……
與此同時,這些專制累積的負面情緒,憤怒、羞愧、恐懼,也隨之失控。
“自己做主的大女孩”,還是回歸到曾經的自己?美美反復調試,為校準自我和他者的認知抉擇。于是,被毀滅的自尊心覺醒了!最終找回了自己。
每個人的內心似乎都有一個不一樣的自己。似乎大家都有過這種,人生叛逆變形,重新認識自己的經歷。
到底是什么決定了我們的這種心態(tài)?又是什么將我們變形的人生重塑?
《0次與10000次:如何創(chuàng)造全新的人生腳本》這本書中,為我們提供了答案。本書的作者吉塔.雅各布是一位德國心理學家。
他用圖式療法,揭開了我們大部分人內心的世界。
原來,每個人的內心都有一個內在的小孩,找到自己內在的小孩,改變自己,然后在后面的人生中,告別同樣的壞感受、同樣的錯誤、同樣的創(chuàng)傷,覺察并修正自己的日常行為模式,才能真正擁有不受傷害的能力。
1:剖析自我,每個人的自我模式大致相同
作者認為:
"我們每個人的思維和行為模式都是由內在小孩、內在審判者、應對方式、成年人自我四種內在部分構成。"
這是一個完整的內心鏈條。
比如,董卿在對話麥家的時候,曾經講述過自己的一個內心體驗。
即便是如此優(yōu)秀,她還是經常感到自卑。
她坦言:如果和別人一樣一優(yōu)秀,她會焦慮,只比別人優(yōu)秀一點,她會覺得不滿意,只有優(yōu)秀很多,內心才會有安全感。
雅各布就用圖表加文字的形式,完美闡釋了董卿自卑和焦慮的根源。
在董卿的成長中,父親不允許她像其他女孩子一樣裝扮。從初一到高三,每個學期的寒暑假都要求她,靠自己的努力去賺錢。當時的董卿,做的是一天賺一千塊錢的賓館清潔工,非常辛苦。這種情緒沒有得到及時的紓解,才塑造了董卿現(xiàn)在的內心模式。
因為在童年和青少年時期遭遇被他人或環(huán)境欺負的情況,自己的天真被外界愚弄和嘲諷,外界表現(xiàn)得蠻橫無理、不友好,自己感覺不公或被傷害。
那些被拒絕,被威脅,被拋棄,被批評,被愛經歷,存儲在內心,造成了極大的不安。它在我們內心的世界分層,住入后成為了三種小孩:受傷的內在小孩,被寵壞的內在小孩,幸福的內在小孩。
這些不完美不成熟的小孩,深深影響了他們外在的行為模式。為了能夠應對自己心里的這些糾纏,他們選擇了順從、回避和過度補償?shù)姆绞絹響獙Α?/p>
所以在他們以后的成長過程中,要么對自己期望值過高,要么對自己絕對貶低,內心一直處在審判中,一種極其苛刻,一種習慣性存在,內心極其痛苦困擾。
而要想擺脫這種來自童年或青春期的有害聲音,只有重新對自己的思維和行為模式校對。
2:捋順關系,繪制專屬自己的的內在地圖
校對自己的心理模式是一個非常漫長的過程。
想要找到改變的入口,先要對那個活躍的成年人自我,繪制一張專屬自己的內在地圖。學會向內反省,正視生活里的各種煩惱和難以啟齒的秘密。
比如,問自己是什么樣性格的人?內心是怎樣曲折地走向的?
每一種性格人物的專屬特征,用圖譜的形式表現(xiàn)出來,可以歸納為以下幾種。
邊緣人:被極度的消極情緒掌控,多次傷害和侮辱自己。
自戀者:追逐自己狂妄自大的內心,如同生活在一個平行宇宙中一樣。
歇斯底里者:為了消除無價值感和孤獨感,急需大量地認同和關注。
缺乏安全感者:對表達自己的需求和感受抱以回避的態(tài)度,只是順從別人的想法。
強烈依賴者:幾乎不對自己的生活負責,需要別人來為他們做決定。
強迫癥患者:極度不信任他人的可靠性和能力。
妄想型的人:他把別人中立、友好的態(tài)度理解為敵意,總是懷疑身邊的人在計劃著什么卑鄙勾當。
當你了解了自己的內在、感受和行為方式時,改變才能開始了。這種反思內在的體驗,再結合外在行為,也會更清楚地知道焦慮的方向。
黃軒曾經在一次訪談之中,談自己內心校對的過程。
他認真分析了自己的成長過程。他說父母的爭吵,給了他較多的負面情緒。后來,他們的感情破裂,更是給他很多傷害。
所以,對于感情和婚姻,那個曾經受傷的小女孩,一直在接受審判。在重演無數(shù)角色的過程中,他看到了自己內心那個不完美的世界。
他努力將自己美好的經歷放大,逐漸找到了自己,并且成為了自己。 他對母親總能繪聲繪色地向他描述一件事情,印象深刻。她的肢體語言和面部表情的生動,給了他很大的啟發(fā),促使他走上了演藝道路。
所以,即便是成為流量明星,他也活成了最大的不同。熱愛讀書,喜歡思考,對于繁華和喧囂,有著清醒的認知。
梳理自己,不管是有形的圖譜還是無形的圖譜,只有我們認真地去捋順了成長這條線,才能夠知道我們后面的人生怎么去做,怎么去重新書寫。
3:刻意練習,擁有一個更加穩(wěn)定自我。
雅各布說:
"這個受傷的本體是我們的一部分,現(xiàn)在我們要照顧他。讓內在小孩最終得到被剝奪已久的愛,是我們的責任。"
我們每個人都可以重新去書寫自己的人生故事,任何改變都沒有最晚的開始。
成年以后,我們會發(fā)現(xiàn),恰恰是那些在隱藏的自我,才能真正讓我們強大。
擁抱那個沒有被妥帖照顧的內在小孩,并且與內在的審判者和解。人就會有機會,重新獲得自我掌控權,擺脫束縛。
尋找治愈是我們最終要去做的課程。如何來和我們內心的小孩和解,就需要進行以下練習。
一:認清自己。
反思內在體驗和外在行為,制定一個總體的目標,限制內在審判者的專橫、貶低的聲音,強化自身健康與快樂的部分。
然后,明確自己的優(yōu)先級,優(yōu)化自己對精力和時間的分配,設定實現(xiàn)后,可以讓自己真正感到快樂和滿足目標。
二:幫助內心受傷的小孩。
給他們取個名字,嘗試用回憶和輔助物品,找到曾經那個受傷的小小自我。然后,和他們建立聯(lián)系,接受和容忍其引發(fā)的負面情緒。和他真誠的對話,可以給他寫一封信,也可以靜靜地聽自己的心流,然后再去真誠的擁抱他。
三:撫慰被寵壞的小孩
被寵壞的小孩,他真正的原因并非在表面,只有找出背后的原因,才能真正治愈。
傾聽內心的聲音,找到寵壞后面那個“脆弱”的感受,幫助他們分清優(yōu)勢劣勢,最終獲得主動權。
設定一個盡可能積極而具體的想法,然后行動,成為你想成為的人。
四:強化幸福的內在小孩
建立過去和現(xiàn)在之間的聯(lián)系感,找到一個通向自己貪玩、好奇的一面的無障礙通道。
用心去感受,去做,去激活幸福小孩要做的那些活動,強化那些積極美好的選擇。
五:逐步擺脫內在的審判者
借助想象練習,與自己的內在審判者建立聯(lián)系,然后進行清理,甄別。
扔掉任何貶低你的、剝奪你擁有需求和感情權利的信息,重新用一種新的眼光去看待自己,減少有害信息對內心的侵蝕。
六:檢查自己的行為
對我們的應對方式進行重新審視。區(qū)分好壞,認識那些有害的行為。
然后開始進行成人自我的練習。逐步減少回避,順從,過度補償?shù)刃袨椤?/p>
七:讓自己成熟
實事求是地評估自己的生活狀況和能力。讓我們的成人自我獲得更多支持。
5:強化內心,活出生命的豐富
曹又方說:
"所謂成長,就是去接受任何在生命中發(fā)生的狀況。即使是不幸的,不好的,也要去面對它,解決它,使傷害減至最低。所謂的成長,所謂的智能,所謂的成熟,都不過如此。"
生活的經歷才是真正讓一個人豐富起來的根本。
所以,我們無需置喙曾經的傷害,多么的悲劇,也無需苛責自己的不完美。用正確的方法,正確的態(tài)度,和自己內心的那個小孩成為朋友,慢慢療愈就好。
每個人都是逐漸長大的,都需要走一些彎路,做出一些錯誤的選擇,經歷一些人生的低谷。
而能夠愿意去終生內心保持成長,才會一直創(chuàng)造全新的人生腳本。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fā)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