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
當我寫下這個標題時,立即想起那位僅有一面之緣的種菜大叔。話說我路過他家,見滿園青菜郁郁蔥蔥,只是禮節性地投去贊賞的目光,連“嘖嘖”聲都沒發出,便被其引為知己,用語言把我扣留了至少15分鐘。我承認都是太陽惹得禍,那天的陽光太美風也太溫柔,才會讓他擱那嘎達一直和路人甲喋喋不休。
圖0
大叔從“為啥現在這么多怪病”開始侃侃而談,講食品安全,講保健養生,有假語村言的“理論”,也有事必躬親的實踐,還驕傲地向我展示被蚜蟲侵害的菜葉。我幾次想離開都被阻攔,“別著急,馬上講到關鍵地方了”.......最后,我鄭重表態,堅決貫徹落實他的重要講話精神才得以脫身,走出幾步之后,仍聽見大叔自說自話,余音不絕于耳。
“表態”只是權宜之計,大叔的菜園講話,我幾乎沒一句認同。“理論”既屬虛妄,實踐更是偏執,殊不足取。滿園都是小油菜,有什么意思?以我之見,家庭菜園只是美好生活的點綴,不能指望實現自給自足,與其種些大路貨,不如整點兒別開生面、色藝俱佳的,順便陶冶一哈子情操。這正是本篇的主旨,別急,廣告之后才是正題。
10種適于家庭種植的“新奇”蔬菜
1. 棱軸土人參
Talinum triangulare
圖1.1 棱軸土人參
圖1.2 棱軸土人參
圖1.3 棱軸土人參
在附近小菜園發現的,有掐尖采摘痕跡,起初疑為土人參/T. paniculatum,經研究確定為本種。長勢旺盛,植株較高,莖葉稍肉質,小花玫紅色(也有白色),頗有幾分姿色,花莖3棱,“棱軸”即源于此。嫩莖葉可食,涼拌、炒食或做湯,土人參亦可依法炮制。某乎有一篇談“尼日利亞美食”的文提到一道叫“Edikaikong”的菜,食材之一即是此物,英文稱之為“waterleaf”,然成品賣相極差,不堪入目,不建議參考。
2. 錦繡莧
Alternanthera bettzickiana
圖2.1 錦繡莧
圖2.2 錦繡莧
圖2.3 錦繡莧
圖2.1和圖1.1~1.3棱軸土人參攝于同一個小菜園,開始我很詫異,該種一般用于園林造型或布景(如圖2.2攝于青島世園會,圖2.3是網圖),沒聽說有人吃,后來才知道這玩意兒在南方部分地區算是較常見蔬食,稱枸杞菜、旱地西洋菜或泰國西洋菜等。其葉型和顏色變化很大,長度不一,青紅不定,長成啥樣像水瓶座一樣“看心情”,反正吃都是一樣吃。也沒什么花頭,煮湯或焯水涼拌,味道平和百搭。
3. 冰葉日中花
Mesembryanthemum crystallinum
圖3.1 冰葉日中花
圖3.2 冰葉日中花
圖3.3 心葉日中花
圖3.4 食用日中花
俗名冰草或冰菜,葉片寬大扭曲,葉表覆有包含鹽分的泡狀細胞,晶瑩剔透猶如冰粒。菜市場常有,但對于多數人來說也還是陌生面孔,口感和味道獨特,可直接鮮食之。同屬的還有(分類有變動,暫不采用):心葉日中花/M. cordifolium,栽盆里它叫“牡丹吊蘭”,在菜市場或餐廳改叫“田七”或“穿心蓮”;食用日中花/M. edule,國內鮮見,除“食用”外,顏值也很能打,和黃花照波略似。這三種均適宜家庭栽培。
4. “草莓菠菜”
Chenopodium capitatum
圖4.1 “草莓菠菜”
圖4.2 藜
英文名“strawberry-blite”,顧名思義,既能收獲“草莓”,又能當菠菜吃。該種的正式中文名可能是頭狀藜,屬藜科藜屬之“多汁花被組”,國內有近緣種球花藜/C. foliosum,花在葉腋集成緊密的球形團傘花序,果熟后變為多汁并呈紅色,看起來有一點點像草莓,據說酸甜可口,真假不知。嫩莖葉可供食用,就像普通的藜/C. album一樣,菠菜亦屬藜科,也許口味相近。種子可網購,我打算試種一下。
5. “生蠔葉”
Mertensia maritima
圖5.1 “生蠔葉”的花
圖5.2 “生蠔葉”
英文名“Oyster Leaf”,較正式的中文名也許是海濱紫草。葉圓柄長,色澤藍綠,花如風鈴,或藍或紫,整體氣質絕佳,然而顏值并不是重點,該植物的與眾不同之處在于葉子,味道恰似生蠔,陸地植物居然和海中牡蠣“撞味”,可謂神奇矣。切記只能生食,煮熟則味道盡毀。另,歐洲人愛吃蒜葉婆羅門參/Tragopogon porrifolius的根,據說也有牡蠣鮮味兒,很難想象是個什么情況。
6. 琉璃苣
Borago officinalis
圖6.1 琉璃苣的花
圖6.2 琉璃苣植株
圖6.3 假的琉璃苣種子
圖6.4 真正的琉璃苣“種子”
全株具黃瓜香味,葉可作調味料,也能當蔬菜鮮食----頂多就是拌沙拉而已,不然還能咋地,不知渾身毛茸茸會不會扎嘴。花是亮點,呈炫目的寶藍色或藍紫色,躋身于觀賞花卉的行列亦不遜色。我網購過種子,快遞拿來之后,看見地址“宿遷沭陽”心頭一驚,立時如被冰雪,打開果然不對版,如圖6.3......貌似菊科的瘦果,也許是萵苣,好歹有個“苣”字,真正的琉璃苣“種子”見圖6.4。一定要擦亮眼睛,避免重蹈本磚家之覆轍。
7. 蝦夷蔥
Allium schoenoprasum
圖7.1 蝦夷蔥
圖7.2 蝦夷蔥
圖7.3 我種的蝦夷蔥
別名細香蔥、香蔥,《中國植物志》稱北蔥,新疆阿爾泰山區有野生分布。外觀和普通的分蔥差相仿佛,目前在我國廣泛栽培,因花色艷麗,基本停留在“以色事他人”的階段,供觀賞;在歐洲則兼職西餐常用調料,和中餐的小蔥、香蔥地位相當,取葉鞘以上部位食用,據說味道較為柔和。今年冬我網購好幾坨,栽下后長期奄奄待斃,最終枯死者多數,好在我懶到連扔都不想動手,前兩天又有新葉出來了,未來尚可期。
8. 番杏
Tetragonia tetragonioides
圖8.1 番杏
圖8.2 番杏
圖8.3 我收獲的番杏“果實”,外有宿存花被
番杏科科長,又名法國菠菜、新西蘭菠菜,一年生肉質草本,卵狀葉片,花呈黃綠色,果實陀螺型,嫩莖尖和嫩葉可炒食、涼拌或做湯,還可與粳米煮成番杏粥。引入國內多年,東南沿海和云南有栽培,但作為一種蔬菜始終名聲不彰,你能理解它為啥姓“番”,卻不知道它憑什么叫“杏”。去年我出于好奇種過一批,一口沒吃,無法評價好不好,感覺產量應該還可以,適合家庭菜園。
9. 酢漿薯
Oxalis tuberosa
圖9.1 酢漿薯的花
圖9.2 酢漿薯的植株
圖9.3 酢漿薯的塊莖
因被引種到新西蘭而一度誤稱“新西蘭薯”,國內酢漿草愛好者叫它“土豆酢”,各種五花八門的“酢”都是它的同屬兄弟。塊莖質脆色鮮,一般呈黃色、綠色或紫紅色,艷麗不可方物;用途同馬鈴薯,口味因品種不同而異,大部分品種有輕微酸味,可用于燉、烤、炒或做成沙拉食用,有的品種很甜,能直接當“水果”吃。我覺得當成花種就挺好,不必心存奢望,如能收獲塊莖,嘗個新鮮也不錯。
10. 糙毛馬?兒
Melothria scabra
圖10.1 糙毛馬?兒
圖10.2 糙毛馬?兒
也叫“拇指西瓜”,《中國植物圖像庫》即采用此名,我感覺不太嚴肅,所以找了一個生僻而又有隔閡感的名字“糙毛馬?兒”。?字多音,此處讀作bó,意為“小瓜”。其果實外觀小巧,大小如鴿子蛋,花紋似西瓜,口感卻恰如酸黃瓜,能當水果吃也能做菜,但與其高昂售價極不相稱。我認為花錢買這玩意兒,無異于“錢多人傻”的“大冤種”,不如自家種幾棵玩玩。
人間四月天,一切都還來得及
圖11 火蔥/Allium cepa var. aggregatum,左邊是鱗莖
圖12 刺芹/Eryngium foetidum
說起來今年我也種了不少,然而成效一言難盡。火蔥長過一茬兒之后便宣告衰亡,用過幾次蔥花,也算沒白種;小香蔥剛剛萌芽,東倒西歪,不像成器的樣子;香菜一直羸弱不堪,看上去馬上就要咽氣;云南來的刺芹十喪六七,剩下的居然迫不及待開了花;羅勒長勢不錯,不料花盆從窗臺跌落,覆盆之下,豈有完芽乎?時也命也,夫復何言。
不過沒關系,現在春光正好,我要秉承“屢敗屢戰”的精神,咬定“家庭菜園”事業不放松,一切推倒重來也還為時不晚。與諸君共勉。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