撰文 | 魏水華
頭圖 | pixabay
“篤”并不是一個普通話里的漢字,幾乎所有包含“篤”字的詞語,都來自南方方言,比如“病篤”“篤定”“篤實”等等。
甚至普通話的發音音調(篤dǔ),都是不準確的。它是古漢語里的“入聲”,把舌尖和嘴唇團在一起,發出一個爆破音,才算到位:這種發音習慣,在吳語系統里保存得很完整。
受江南的影響,長江以北的淮揚地區也會偶見腌篤鮮,但淮揚方言不能準確讀出“篤”字,更多時候,人們叫他“腌燉鮮”。名字不一樣,做法和最終呈現的味道,當然也不一樣。
所以,“腌篤鮮”,當然也是一道江南菜。這里的“篤”字用得很傳神,既是象聲詞,描述小火燉煮時發出的嘟嘟嘟的聲音;又是形容詞,描述食材的形狀為篤實的小厚塊;還是副詞,表達了“篤定鮮”的贊美。
而這道菜本身,也是多味一爐的典范:新腌的南肉、剛冒尖的春筍、貼了一冬天膘的新鮮豬肉,三種食材放在一起,不需另外加鹽,就可以慢悠悠等著文火把它們馴服于一鍋白湯之中。
春筍
這三種食物里,筍是物流不暢的時代,北方所不易得的。
雖然理論上北緯46°以南、海拔2000米以下的區域竹子都能活。但竹子并不等于竹筍,一般說來,越耐寒的竹子,其嫩芽的苦澀味也就越重。在破土之前苦澀味和青草味較淡的時候,或許還能用來當冬筍,梁實秋曾描述過在北京館子里吃“炒二冬”“蝦子冬筍”的樣子;
但春筍是絕對的稀罕物,尤其是完全沒有苦澀,充滿了清甜滋味,適合做腌篤鮮的春筍。
(朱夢菲攝 )老上海們有句俗語,冬筍是“軋小道”的,春筍是“軋大道”的。意思是冬筍纖維細膩、滋味輕靈,適合清淡的料理;而春筍纖維比較粗曠,容易吸味,一定要搭配油水足的食材。
所以雪菜、菌菇、蝦子、薺菜之類,才是冬筍的歸宿;而春筍當前,不來個油燜筍、筍丁燒賣、筍煸肉絲,或者腌篤鮮,簡直對不起窗外盈盈的江南春色。
(朱夢菲攝 )腌篤鮮里用的筍,不能預先焯水、也不能煸炒。洗凈、剝殼、切滾刀塊、進湯鍋煮,才是正確的處理方式。
北緯30°左右出產的春筍,是公認的最高品質的春筍,因為和春雷同時來到,它又被稱為“雷筍”。它沒有雜味,鮮嫩回甜,代表鮮味的氨基酸極易溶于水,如果制作腌篤鮮之前預先汆燙,那么最終筍這一部分的鮮味就會大打折扣。
圖/企鵝吃喝指南
南肉
南肉,顧名思義,流行于南方、尤其是江南地區的腌肉。它名字里的“南”,帶著強烈的地域標簽。
從前的北方人似乎不懂得“暴腌”之法,更流行長時間腌制的臘肉和清醬肉。也許是寒冷的天氣讓人們對腌制的過程帶著無比的自信;但在南方,冬季里時不時出現的雨水和小陽春,讓人們對長時間儲存的腌臘制品抱以天生的懷疑,沒等腌透,就匆匆弄干凈吃掉——也許這就是南肉的由來。
某種程度上來說,腌制發酵和烹飪一樣,也是瓦解蛋白質、脂肪結構,使其成為更小的分子,更易被人感知和吸收,最終散發出更濃郁的香味和更深厚的鮮味。
但烹飪也好、腌制發酵也好,會有一個總的量級。過度烹飪和過度腌制一樣,會令原本美好的食物變得渙散枯敗。所以腌制發酵時間越長的食物,就越適合用“蒸”這種溫柔的手段對待,熏肉、臘肉、清醬肉,遇上好的,只要煮飯的時候放在上頭,輕輕隔水一蒸,就會滋味豐沛,但如果遇上更激烈的水煮久燉,往往味道散佚。
南肉則正好相反,因為腌制時間不夠長,所以依賴久燉,才能更充分地釋放它的鮮美。
至于火腿,腌篤鮮里可以放,但不是必須,也不宜多。江浙地區習慣用的金華火腿,和云南滇腿不同,它不是食材,而是調味料。薄薄切幾片加入腌篤鮮里,任其釋放微妙的鮮與輕微的咸。絕對不能用火腿骨,它的香味過于霸道,很容易奪了筍的清香。
鮮肉
腌篤鮮里的“鮮“,鮮筍與鮮肉應當各占半壁江山。
五花肉是最常見的選擇,但并不是最好的選擇。從菜品呈現來看,腌篤鮮總體風格應當以清新、清鮮為上。五花肉里的油脂太過豐富,烹制的時間把握不好,油脂析出過多,會讓成菜變得過于油膩而一敗涂地。
也有人選擇膠質豐富的肘子、豬蹄來做腌篤鮮。最終做出來的湯汁濃稠得粘唇,適合拌飯。它的滋味當然醇厚了,但這也不是腌篤鮮,而是另一道菜,肘子燉筍。
最適合用來做腌篤鮮的部位,應該是帶有些許五花部分的排骨。廣東人叫它“腩排”,能提供恰到好處的油脂,但又不會過于肥膩;豬骨能很好地調整腌篤鮮的湯頭結構層次,讓來自骨髓的厚重與鮮筍和南肉的滋味融合。
很多人烹制腌篤鮮,小心翼翼全程只敢用文火,其實大可不必。文火燉出來的湯是清澈的,用來做調味的高湯或許不錯,但作為腌篤鮮的湯汁,只能說貨不對板。最好的做法是大火與文火交替使用,大火滾出腩排里的油脂,形成乳濁液,也就是漂亮的白湯;文火則慢慢讓鮮筍、南肉和鮮肉的味道融合。
最重要的是,帶骨部分的肉久煮之后,會變得飽含汁水、酥松脫骨,這是整鍋腌篤鮮最好吃的東西。(吳學文攝)
輔料
標準的腌篤鮮,是不能加任何配菜與額外的調料的。尤其不能加帶有藥味的萵筍、慈姑,會破壞整鍋湯均勻內斂的氣質。小蔥可以有,但只能用氣味淡雅的蔥青,漂在白湯上點綴,蔥白辛沖,絕對要杜絕。姜蒜胡椒則更不能出現。
百葉結是例外。百葉結本身并無味道,倒是很容易吸收鮮美的湯汁。久燉之后,還能帶來一絲絲的黃豆香,對平衡油膩感、增強腌篤鮮的清新風味來說,益處良多。嘴饞者吃著腌篤鮮里的筍肉,覺得不過癮的時候,如果能再撈到一個飽含著汁水的百葉結,一口下去,春味四溢,足以慰籍思春之心。
粉絲也能加,但不是第一頓吃的時候,而是吃不完第二天復煮時的選擇。相比第一天剛出菜時的輕靈,泡了一夜的腌篤鮮會更加入味、更加醇厚,此時加入一把粉絲,再熱上一壺黃酒,配一碟炸花生,就能篤悠悠地吃上半天。
江浙人把這種吃法稱為“回湯”,吃了這一頓,美好而短暫的春天才算是真正來到。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