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次及摘要
(長按掃碼,可閱讀和下載原文)
作物科學
◆大麥灌漿期干旱脅迫對麥芽主要品質性狀的影響
作者:洪葉,張國平*
摘要:以麥芽品質和耐旱性差異很大,而抽穗與成熟時間基本相同的栽培品種浙大9號和西藏野生大麥XZ166為供試材料,研究在灌漿期不同時間干旱脅迫處理對2個基因型大麥麥芽主要品質性狀的影響。結果表明:干旱脅迫增加了麥芽蛋白質含量、庫爾巴哈值和α-氨基氮含量,降低了麥芽浸出率和麥芽汁黏度,且浙大9號的變化幅度大于XZ166;灌漿前期(開花后7 d)干旱脅迫對浙大9號的影響顯著大于XZ166,而灌漿中期(開花后14 d)干旱脅迫對XZ166影響更明顯。因此,灌漿期不同時間干旱脅迫對麥芽品質有顯著影響,在啤酒大麥品質育種和優質生產上應該特別關注。在實際生產中應根據當地干旱發生的歷程,選用適宜的大麥品種,盡量使其品質形成的關鍵時期避開逆境脅迫。
關鍵詞:干旱脅迫; 麥芽品質; 蛋白質含量; 麥芽浸出率; 酶活性; 大麥
DOI: 10.3785/j.issn.1008-9209.2021.10.142
園藝科學
◆發光二極管日積累光照量對辣椒、黃瓜和生菜幼苗生長的影響
作者:齊振宇,胡玉屏,蔡溧聰,董桑婕,喻景權,周艷虹*
摘要:以辣椒‘博辣紅帥’、黃瓜‘津研4號’、生菜‘巴達維亞’為試驗材料,設置160、200、240 μmol/(m2·s)3組不同的光量子通量密度(photosynthetic photon flux density, PPFD)和12、15、18 h/d 3組不同的光周期,共組成8組不同的日積累光照量(daily light integral, DLI)處理進行試驗,以研究發光二極管(light emitting diode, LED)的DLI對辣椒、黃瓜和生菜幼苗生長的影響。結果表明:PPFD為160 μmol/(m2·s),光周期為15 h/d[DLI為8.6 mol/(m2·d)]的光照條件最適宜‘博辣紅帥’辣椒幼苗的生長;PPFD為200 μmol/(m2·s),光周期為15 h/d[DLI為10.8 mol/(m2·d)]的光照條件最適宜‘津研4號’黃瓜幼苗的生長;PPFD為200 μmol/(m2·s),光周期為18 h/d[DLI為13.0 mol/(m2·d)]的光照條件最適宜‘巴達維亞’生菜幼苗的生長。本研究結果為蔬菜工廠化育苗提供了優化的LED光環境參數。
關鍵詞:辣椒; 黃瓜; 生菜; 光量子通量密度; 日積累光照量
DOI:10.3785/j.issn.1008-9209.2021.07.121
◆葡萄新品種‘南太湖特早’果實發育過程中特征香氣物質的變化規律
作者:奚昕琰*,楊淑娜,王莉,殷益明,賈惠娟
摘要:以自主選育的葡萄新品種‘南太湖特早’及其母本‘夏黑’的果實為實驗材料,重點比較了二者發育過程中揮發性特征香氣物質的變化規律,并對二者的果粒質量、固酸比等果實品質指標進行了評價。結果表明:‘南太湖特早’比‘夏黑’提早7 d左右成熟,且其果實中具有花果香的萜烯類和酮類物質含量較高,在果皮和果肉中分別提升了162%和233%;在‘南太湖特早’果實發育過程中,果皮中積累的特征香氣物質含量呈現先快速上升后緩慢下降的趨勢,且峰值較‘夏黑’更高且出現更早;2個品種葡萄果肉中1-辛烯-3-酮、β-大馬酮、檸檬烯的含量變化規律存在顯著差異,‘夏黑’表現為在果實發育中期保持高含量、后期快速降解,‘南太湖特早’則表現為在中期以低水平增長、后期較少降解。本研究結果為葡萄優新良品的香味遺傳育種提供了理論依據
關鍵詞:‘南太湖特早’葡萄; 果實發育; 香氣物質; 變化規律
DOI: 10.3785/j.issn.1008-9209.2021.03.231
植物保護
◆楊梅衰弱病發生測報模型的建立
作者:羅金燕,鄭錫良,戚行江,張淑文,俞浙萍,任海英*
摘要:為開發楊梅衰弱病的關鍵防控技術,掌握楊梅衰弱病發生規律,迫切需要建立對該病的發生測報模型。本研究于2018—2020年在浙江省9地各選擇一個衰弱病發生較輕的楊梅果園,隨機選取病樹,進行病情級數調查以及土壤和葉片營養元素、營養生長和果實品質參數測定。結果發現:楊梅衰弱病的病情指數與病樹周圍土壤有效硼、有效磷、速效鉀含量,葉片中的鋅、鉀、錳、硼含量,營養生長的梢長、梢粗、葉長、葉寬,果實中可滴定酸含量、單果質量、可溶性固形物含量、維生素C含量等因子之間具有較顯著相關性。選取較容易測量的梢長和葉寬與病情指數進行擬合,利用SPSS軟件進行數據分析,成功建立了楊梅衰弱病的發生測報模型,最終得到楊梅衰弱病的預測預報方程Y=-0.058X1-5.255X2+165.35(R2=0.64,P=0.02)。隨機選擇3個果園樣本進行準確率檢測,得到預測模型的準確率均大于90%。該測報模型的建立為楊梅衰弱病的測報及防控奠定了一定的基礎。
關鍵詞:楊梅衰弱病; 病情指數; 土壤理化性質; 葉片營養元素; 營養生長; 果實品質
DOI:10.3785/j.issn.1008-9209.2021.09.021
食品科學
◆白茶花青素苷的結構鑒定與分析
作者:胡金祥,葉鈺珊,蔡梅生,張青碧,李博,吳媛媛,屠幼英,何普明*
摘要:通過高效液相色譜-質譜聯用技術初步鑒定白茶(白毫銀針、白牡丹、貢眉和壽眉)中主要的花青素苷組分,并分析白茶花青素苷的組成特點與含量。結果表明:白茶花青素苷主要組分有飛燕草素-3-O-半乳糖苷、矢車菊素-3-O-半乳糖苷、天竺葵素-3-O-半乳糖苷、矢車菊素、飛燕草素-3-O-[6-(Z)對香豆酰]吡喃半乳糖苷、飛燕草素-3-O-[6-(E)對香豆酰]吡喃半乳糖苷、飛燕草素-3-O-蕓香糖苷、矢車菊素-3-O-[6-(E)對香豆酰]吡喃半乳糖苷和天竺葵素-3-O-蕓香糖苷9種;白毫銀針、白牡丹、貢眉和壽眉中的花青素苷組成差異較大。白毫銀針特級、白毫銀針一級、白牡丹特級、白牡丹一級、貢眉一級、壽眉一級和壽眉二級的花青素苷總量分別為83.80、88.70、90.59、70.67、122.75、126.04和122.28 μg/g,貢眉和壽眉的花青素苷含量顯著高于白毫銀針和白牡丹。上述研究結果為白茶花青素苷組分分析提供了科學依據。
關鍵詞:白茶; 花青素苷; 結構鑒定
DOI:10.3785/j.issn.1008-9209.2021.03.181
資源利用與環境保護
◆亞熱帶紅層母質形成土壤的發生特征與分類問題——以浙江省為例
作者:章明奎*,吳夢潔
摘要:為理解紅層母質形成土壤性狀的空間變異性及影響因素,以浙江省為例,剖析了亞熱帶地區紅層母質形成土壤的分布、成土特點和發生特征,分析了紅層形成古環境、現代地形和土地利用方式對紅層母質形成土壤理化性質的影響,并探討了紅層母質形成土壤的分類問題。分析認為,地質構造決定了紅層母質形成土壤的分布,紅層母質上土層的形成主要是物理風化與地表侵蝕平衡的結果,化學風化和脫鈣作用導致了土壤的酸化。紅層母質形成土壤趨于幼年性是母質的特殊風化特性和成土時間較短共同作用的結果;紅層形成的古環境深刻影響著土壤的物質組成,現代地形影響著土壤發育的階段性,土地利用方式可改變土壤的垂直發育。紅層母質形成的土壤顏色并非一般認為的始終保留母質的顏色,在某些情況下其土壤顏色與紅層有著明顯的差異。由于紅層成因的復雜性和物質組成的多樣性,紅層母質形成的土壤遠比一般認為的要復雜、多變,浙江省紅層母質形成的土壤在“中國土壤分類系統”中只劃分為紫色土1個土類和石灰性紫色土與酸性紫色土2個亞類,不能很好地反映紅層母質形成土壤的多變特點。根據“中國土壤系統分類”的診斷層和診斷特性,可把浙江省紅層母質形成的土壤劃分為雛形土和新成土2個土綱、濕潤雛形土和正常新成土2個亞綱及7個土類和14個亞類。
關鍵詞:紅層; 紫色土; 古環境; 地形; 物理風化; 脫鈣; 診斷分類
DOI:10.3785/j.issn.1008-9209.2021.04.271
◆有機肥部分替代化學氮肥的安全施用比例及環境容量研究——以典型土壤生菜種植為例
作者:顧思婷,陳謇,李志洋,施加春*
摘要:通過對浙江省9種不同典型土壤進行生菜種植盆栽試驗,并聯合多元線性回歸和土壤環境靜態容量模型,研究不同有機肥替代化學氮肥比例對土壤環境質量、農產品產量及質量和土壤環境容量變化的影響。結果表明:有機肥部分替代化學氮肥施用增加了土壤全氮和有機質的含量(除黃松土外),且顯著增加了生菜產量。不同施肥處理下不同土壤類型及其生菜地上部重金屬累積差異明顯,有機肥施用顯著增加了小粉土、培泥砂土和黃斑田的鎘(Cd)含量。施加有機肥后,在黃斑田、小粉土和培泥砂土上種植的生菜地上部Cd、鉻(Cr)、砷(As)和鉛(Pb)含量顯著上升,但黃紅壤中的顯著下降。在培泥砂土和小粉土上種植生菜的有機肥部分替代化學氮肥的安全施用推薦比例均為10%,青紫泥田和黃紅壤均為20%,黃斑田和黃松土均為30%,淡涂粘田為40%。隨著有機肥替代施用年限的增長,土壤重金屬環境容量逐漸降低,因此,嚴格管控有機肥的施用量及施用年限有助于保障土壤環境質量和農產品的安全。
關鍵詞:生菜種植; 有機肥部分替代化學氮肥; 重金屬; 土壤環境容量
DOI:10.3785/j.issn.1008-9209.2021.03.041
◆減肥減藥配施硅鈣鉀鎂肥對小麥產量品質及赤霉病防控的影響
作者:盧惠敏,黃奇偉,吳伊鑫,梁永超,彭紅云 *
摘要:采用三因素二水平隨機區組設計,以‘蘇麥188’品種為試驗材料,設置常規施肥和減施20%肥的2個施肥水平,施硅鈣鉀鎂肥(150 kg/hm2 Si)和不施硅鈣鉀鎂肥的2個施硅肥水平,以及施藥和不施藥的2個施藥水平,共8個處理24個小區,每個處理設置3個重復,以研究減肥減藥配施硅肥對小麥產量、品質和抗赤霉病的影響。結果表明:減肥減藥配施硅肥使小麥莖壁厚增加29.6%~36.5%,常規施肥減藥配施硅肥的小麥產量顯著提高9.4%~47.0%;與不施硅肥處理相比,減肥減藥配施硅肥組小麥產量顯著增加7.3%~21.4%,小麥抗倒伏指數提高12.6%~37.6%;減肥減藥配施硅肥組小麥穗部赤霉病發病率為16.5%。因此,減肥減藥配施硅肥可有效增加小麥莖壁厚,提高小麥抗倒伏能力和小麥產量,顯著降低小麥赤霉病的發生率。硅鈣鉀鎂肥的施用對小麥大田減肥減藥具有積極意義。
關鍵詞:硅鈣鉀鎂肥; 氮肥農藥減施; 抗倒伏; 小麥赤霉病; 產量品質
DOI:10.3785/j.issn.1008-9209.2021.04.021
◆基于地理信息系統和遙感技術的山核桃產區林地土壤質量退化評價
作者:王羅其,傅偉軍,葉正錢,馬閃閃,丁立忠,趙科理*
摘要:為全面提升山核桃林地土壤質量的整體水平,促進山核桃產業可持續健康發展,本研究以浙江臨安典型山核桃產區為研究區,以植被覆蓋度、坡度、土壤肥力和土壤污染情況作為土壤退化評價指標,采用模糊邏輯綜合評價方法結合地理信息系統(geographic information system, GIS)、全球定位系統(global positioning system, GPS)、遙感(remote sensing, RS)的“3S”技術,進行林地土壤質量退化程度的空間分析,并提出相應管理意見。結果表明:研究區林地土壤肥力以中度退化為主,僅有1.65%的區域處在高度退化狀態,主要集中于龍崗鎮北部和清涼峰鎮西南部;林地土壤污染整體處于較低水平,僅有6.35%的區域處于中高度以上污染退化水平,主要集中于島石鎮和湍口鎮;山核桃林地土壤綜合退化程度主要以中低度退化為主,占林地面積的66.50%,高度退化、中高度退化、中度退化和低度退化區域分別占林地面積的0.15%、2.44%、27.45%和3.46%,其中高度退化林地主要分布在清涼峰鎮西南部和龍崗鎮西部。本研究結果將為山核桃林地土壤質量提升和山核桃產業可持續發展提供理論依據。
關鍵詞:土壤質量退化; 山核桃; 空間異質性; 模糊綜合評價
DOI:10.3785/j.issn.1008-9209.2021.10.141
◆國土空間復合生態功能識別與分區——以浙江省湖州市為例
作者:姜芳茗,徐志紅,王建鋒,游詩雪,沈少澤,岑慶,鄧勁松*
摘要:復合生態功能識別與分區是國土空間規劃的研究重點和應用難點,也是綠色可持續發展模式的生態安全保障。本文以浙江省湖州市為研究區,構建復合生態系統服務評價體系,從生態調節、物質生產和景觀文化的視角分析和評估生態系統服務的內涵與強度,利用“三維魔方”模型進行空間分區,并提出管控建議。結果如下。1)湖州市生態系統服務呈現顯著的空間集聚性:生態調節服務高值區集中于市域中西部地區和北部山區;物質生產服務高值區集中于西部水網平原區;景觀文化服務高值區集中于東西中軸地區和北部山區。2)根據生態保護重要性將研究區分為3個等級,結合生態功能將其細分為7個分區。其中:一級劃定為重點生態保護,包括核心類生態保護區和重要自然資源保護區;二級劃定為生態功能保障,包括一般類生態保護區、生態-生產經濟復合區和生態-旅游經濟復合區;三級劃定為綜合利用,包括城鎮-旅游經濟區和城鎮-生產經濟區。建議新時代區域發展應考慮為生態保護留底線,給城鎮發展設上限;在生態保護空間內積極探索生態產品價值的實現路徑,在城鎮發展空間內合理布局,充分發揮自然資源的生態功能。
關鍵詞:生態系統服務評價; 國土空間分區; 生態系統服務和權衡的綜合評估模型; 最大熵模型; “三維魔方”模型
DOI:10.3785/j.issn.1008-9209.2021.03.122
動物科學與動物醫學
◆雷帕霉素緩解奶牛乳腺上皮細胞炎癥反應的作用機制
作者:徐連彬,任怡飛,蘭偉,侯鵬飛,劉紅云*
摘要:乳腺炎是泌乳奶牛的常見疾病,每年給養殖企業造成巨大的經濟損失。本研究采用不同濃度的脂多糖(lipopolysaccharide, LPS)誘導奶牛乳腺上皮細胞的炎癥反應,之后,在對照培養基(CK)基礎上分別添加100 μg/mL LPS(LPS100)、10 mmol/L雷帕霉素(RAP10)及2種物質聯合添加(LPS100+RAP10)并處理細胞24 h,結束后收集細胞及上清液用于后續測定。結果表明:在不改變細胞活力和凋亡的情況下,添加100 μg/mL LPS顯著提高了上清液中白介素-8(interleukin-8, IL-8)、白介素-1β(interleukin-1β, IL-1β)和腫瘤壞死因子-α(tumor necrosis factor-α, TNF-α)的濃度(P<0.05)。單獨添加雷帕霉素不影響奶牛乳腺上皮細胞上清液中炎癥因子的濃度(P>0.05),但10 mmol/L雷帕霉素處理顯著降低了LPS誘導的IL-1β和TNF-α分泌量(P<0.05)。LPS提高了核因子-κB(nuclear factor-κB, NF-κB)通路中p65蛋白的磷酸化水平,但雷帕霉素的添加消除了這種提高作用(P<0.05)。與LPS100組相比,LPS100+RAP10處理降低了奶牛乳腺上皮細胞絲裂原活化蛋白激酶(mitogen-activated protein kinase, MAPK)通路中c-Jun N末端激酶(c-Jun N-terminal kinase, JNK)和p38蛋白的磷酸化水平(P<0.05)。綜上所述,雷帕霉素通過NF-κB/MAPK通路緩解了LPS引起的乳腺上皮細胞炎癥反應,該結果可為雷帕霉素用于乳腺炎的治療提供理論參考。
關鍵詞: 炎癥反應; 奶牛乳腺上皮細胞; 核因子-κB/絲裂原活化蛋白激酶; 雷帕霉素
DOI:10.3785/j.issn.1008-9209.2021.04.291
◆捻轉血矛線蟲酵母雙雜交cDNA文庫的構建及鑒定
作者:張惠,黃艷,周靜茹,吳飛,童丹妮,陳學秋,楊怡,馬光旭,杜愛芳*
摘要:為構建捻轉血矛線蟲cDNA文庫,進一步研究捻轉血矛線蟲蛋白互作機制以及為篩選捻轉血矛線蟲互作蛋白提供依據,本研究以捻轉血矛線蟲L3期幼蟲為材料,利用TriZol法提取捻轉血矛線蟲總RNA;使用試劑盒構建捻轉血矛線蟲的cDNA文庫,并對cDNA進行均一化處理,再將純化后的cDNA與線性化的pGADT7-Rec重組構建的文庫質粒轉化至Y187酵母中,構建出酵母轉錄激活結構域(activation domain, AD)文庫。結果表明:本研究構建了重組率為100%,插入片段平均長度為1 000 bp,工作液細胞密度大于3.5×107 CFU/mL的捻轉血矛線蟲均一化酵母AD文庫;所構建的表達文庫各項指標均達標,符合酵母雙雜交篩選要求。本文庫為捻轉血矛線蟲的分子機制研究以及疫苗的開發奠定了基礎。
關鍵詞:捻轉血矛線蟲; cDNA文庫; 酵母雙雜交系統; 蛋白質間相互作用
DOI:10.3785/j.issn.1008-9209.2021.03.251
◆鵝NLRC5序列特征及組織表達譜分析
作者:趙帥,顧天天,侯麗娥,張揚,曹正鋒,陳國宏,徐琪,張鈺*
摘要:作為NOD樣受體(NOD-like receptor, NLR)家族重要成員之一的NLRC5,在機體識別入侵微生物、傳遞免疫信號及調節先天性免疫反應中具有重要作用。本研究以揚州鵝為研究對象,分析鵝NLRC5序列特征,并通過實時熒光定量聚合酶鏈反應(real-time fluorescent quantitative polymerase chain reaction, RT-qPCR)檢測NLRC5基因的組織表達譜,同時檢測雛鵝感染腸炎沙門菌0、1、2、4 d后肝臟、脾臟和腎臟中NLRC5的表達水平。結果顯示:鵝NLRC5氨基酸序列在脊椎動物中高度保守,其中鵝與鴨NLRC5序列同源性為89.12%;NLRC5基因在心臟、肝臟、脾臟、肺、腎臟、十二指腸、肌胃、大腦和肌肉等組織中均有表達,其中在脾臟中的表達水平最高;此外,雛鵝感染腸炎沙門菌后其肝臟、脾臟和腎臟中NLRC5的表達量在1~2 d內顯著上升(P<0.05),然后在感染4 d內恢復至正常水平。上述研究結果有助于理解NLRC5在鵝感染腸炎沙門菌免疫應答中的作用。
關鍵詞:NLRC5; 鵝; 先天性免疫反應; 腸炎沙門菌
DOI:10.3785/j.issn.1008-9209.2021.03.012
◆豬的肝富集基因1a蛋白的分子鑒定(英文)
作者:孫銘浩,黃妤琪,黨燕娜,賀津*
Molecular characterization of pig LEG1a protein
Authors:Minghao SUN,Yuqi HUANG,Yanna DANG,Jin HE*
摘要:新發現的肝富集基因1(live enriched-gene 1, LEG1)在斑馬魚肝臟發育及鴨嘴獸的先天性免疫應答過程中發揮著重要的調控作用,但是LEG1在真獸亞綱物種(如小鼠和人)中的功能鮮有報道。本研究以豬為模型,對豬的肝富集基因1a蛋白(pLEG1a)進行了分子鑒定。實驗首先制備并驗證了pLEG1a蛋白的兔源多克隆抗體,并驗證了pLEG1a在豬唾液腺和肺部的表達。同時,在唾液中檢測到了pLEG1a蛋白的信號,表明pLEG1a蛋白可能是一種分泌蛋白。此外,當在HEK293T細胞中異位表達pLEG1a時,可在細胞培養液中檢測到pLEG1a蛋白,進一步證明了pLEG1a是一種分泌型蛋白。另外,糖基化實驗顯示,唾液及HEK293T細胞中的pLEG1a存在糖基化條帶,且這一條帶可以通過糖基化酶去除,表明pLEG1a是一種N-糖基化蛋白。綜上所述,本研究探究了pLEG1a蛋白與其他物種(尤其是真獸亞綱動物)LEG1蛋白在表達譜、糖基化和分泌能力方面的相似性,并且提出pLEG1a可能是研究真獸亞綱物種LEG1基因的良好模型。
關鍵詞:豬; 肝富集基因1a蛋白; 分泌蛋白; 糖基化
DOI:10.3785/j.issn.1008-9209.2021.04.081
責任編輯:梁容 胡清華
浙江大學學報(農業與生命科學版)征稿啟事
北大中文核心期刊
CSCD核心期刊
中國科技核心期刊
中國農林核心期刊
Scopus檢索
浙江大學農生環學部一級期刊
本刊網址:
初審迅速1~3天,不耽擱下一個投稿
審稿速度快過去的6個月,實際送審的稿件,平均錄用時間約50天,平均退稿時間約40天(注意是平均)。錄用后可盡快上線,在中國知網優先出版
征稿方向:生物學、生態學或農業生態學、作物學、園藝學、植物保護、食品科學與工程、農業資源利用與環境保護、土壤學、生物地球化學、農業遙感與信息技術、動物科學與動物醫學、基因組學、遺傳細胞與遺傳育種、農業微生物、畜禽水產、農業工程及其相關交叉學科的學術論文及文獻綜述和研究快報
具體的,以下方向將很受歡迎:基因組編輯技術及其在農作物和畜禽中的應用研究、食品檢測中的高光譜成像技術、抗氧化肽的分離與表征、農田土壤污染修復、入侵生物學、家畜胃腸道消化、牛瘤胃微生物組與腸道甲烷排放研究、植物DNA甲基化的調控機制及其作用、植物病蟲害防控、智慧農業
征專輯專題
承接場景:
科研單位、學會協會周年慶專輯、依托大型學術會議或大型科研項目的主題專輯、學者個人自薦任客座編輯組織專輯。
出版形式:
14~16篇文章可組整期的專輯,3~6篇可在正常某一期開設專題。
我們的優勢:
1. 速度快。在客座編輯團隊將稿件落實到位后,一期專輯的出版可在5個月左右完成(包括同行評審與編校生產上線)。
2. 多渠道發布。專輯專題出版后會同時在中國知網網站平臺、Scopus、期刊自建網站、期刊學術新媒體矩陣(超過15萬用戶)等同時發布。
專輯要求:高學術水準!
專輯咨詢:0571-88272801;zdxbnsb@zju.edu.cn
更多信息,請關注“浙大學術期刊”公眾號!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