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摞摞的模擬題庫,嘩啦啦的試卷。
水靈靈的蘋果、蘿卜、油菜,旁邊斜躺著計算器,計算器上跳躍的數字。
考試、買菜,這是大家對數學的直觀理解。
但是,數學絕不只是考試和買菜。
那么,數學是什么?
龐加萊說,數學是一門賦予不同事物以同樣名字的藝術。
換種說法,萬物皆數。
《萬物皆數:從史前時期到人工智能,跨越千年的數學之旅》是米卡埃爾·洛奈寫的一本數學簡史。
簡史嘛,說明了數學的由來和發展歷程。
數學,隨著人類活動而自發地興旺,不約而同地在世界的各個角落燃起薪火。
數學,其發展并不總是坦途,并不總是自然生發。人們有時要逆著自己的語言方向去思考,才能在驀然回首間、燈火闌珊處發現她的所在,比如零、與負數的發明。
數學,反過來,幫助人們書寫、分析和理解周圍的世界。在復雜的研究對象、與簡潔的表達式之間,數學建立起令人炫目神迷的關系。
數學是簡潔的,如作者所言,沒有冗余的邊角料、沒有隨意的例外,也沒有毫無用處的差別。
數學的簡潔卻極富力量,不論是尼羅河邊的土地、還是遙遠的海王星、冥王星,都逃不出草紙上的演算。
數學,是理解世界、解決問題的工具。
每個人都有使用數學的權利。
如果只是將數學推給考試、買菜還有實驗室,那和作繭自縛有什么兩樣呢?
(文耕坊——景軒bookhiker)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