根據中物研協發布的數據,去年以來,全國超過100個小區實現了物業費下調,降費幅度在20%-35%之間。
然而在最先實現小區物業降費的城市重慶,近期卻出現了新的情況——至少有10家物業公司宣布撤場不干了。
綜合這些物業公司發布的撤場公告,退出服務的原因包括物業費降費談判破裂、物業費收繳率持續低迷等。
不止是重慶,近期在杭州、鄂州等城市,也出現了頭部物管宣布主動退出個別小區物業服務的情況。物業行業資深人士對記者表示,在人工成本攀升、設備老化及政策調控等多重壓力下,頭部物業公司多數選擇放棄內卷式競爭,主動退出低效項目,從追求“規模擴張”轉向“質量深耕”。
重慶多個物業公司宣布“棄管”
去年開始,重慶有不少住宅小區都開始跟物業公司談“降費”問題,最終成功將物業費降了下來。
不過,最近事情風向又有變——重慶至少已有十個住宅小區的物業公司宣布主動退出物業服務,直接撤場不干了。
比如近期,重慶加州物業服務有限公司發布公告,宣布將于8月31日退出中渝春華秋實小區二期的物業服務。該物業公司稱,服務中渝春華秋實小區二期已經10年有余,2025年3月,小區召開業主大會,表決通過物業服務降費調整方案,根據公示結果,住宅由高層2.0元/平方米/月和別墅3.5元/平方米/月統一調整為1.30元/平方米/月,商業由5.0元/平方米/月調整為3.0元/平方米/月,車位由80元/個/月調整為40元/個/月。
重慶加州物業服務有限公司表示,結合目前該項目的實際經營現狀,無法接受如此大幅降費,原物業服務費定價是基于長周期服務平均成本而制定,隨著時間推移,人工成本的上漲、設備設施的老化、園林綠植的退化等,都將導致物業服務運營成本的剛性上漲。該公司稱,業主大會關于物業費的表決結果,背離物業管理市場實際,由此將導致物業管理服務質量出現嚴重下降,工作將存在嚴重的隱患和風險。
重慶凱美物業管理公司也于近期發布了“撤場告業主書”,宣布將從8月1日起退出“居然雅素里”小區的物業管理工作。該物管公司解釋稱,退出是因為小區業主長期存在物業費拖欠問題,未繳費業主比例超過全體業主的二分之一,致使物業管理已無法維持正常運營和服務開支,經多次催繳、溝通協商,欠費問題仍未得到有效解決。
此外,中鐵建物業管理有限公司也發布公告稱,決定于8月15日終止在巴南中鐵建花語佰驪小區的物業服務。該公司稱,自2017年5月24日公司進駐巴南中鐵建花語佰驪小區,但從進駐提供服務之日起一直處于收不抵支狀態,并在2024年下半年開始虧損進一步擴大。
除了上述小區,近期將遭遇物管公司撤場的住宅項目還有錦繡江南小區、御景國際小區、龍興未來城市小區、悅江山灝境小區、恒春鳳凰城小區、兩江溪岸云蔚小區等。
從各家物業公司發布的撤場公告來看,退出服務的原因集中于物業續簽降費問題沒談攏、物業費收繳率過低等,也有物業公司稱退出原因是其工作遭到了業委會的刁難。
成立業委會談降費卻“談崩了”
類似的事情也出現在了新一線城市杭州。
位于杭州大江東的住宅小區萬固珺府,在2020年銷售搖號時,中簽率只有7%,曾是許多購房人搶都搶不到“地鐵紅盤”。
然而今年6月30日晚24時,該小區的物管公司——杭州濱江物業管理有限公司(以下簡稱“濱江物業”)正式退出服務。
在濱江物業退出之際,該小區的業委會還沒有找到合適的物業公司正式接手。6月27日,萬固珺府小區業委會發布公告稱,為了不讓小區在濱江物業退出之后無物業服務,已從街道推薦兩家的小區應急托管物業中,確定由杭州磐石物業服務有限公司進行應急托管。
濱江物業在杭州是一家頭部物業公司,更是隸屬于港股上市公司濱江服務(03316.HK),后者市值接近66億元。
為什么濱江物業選擇退出萬固珺府的服務?其實也是物業降費最終沒談攏。
2024年12月,萬固珺府成立了業主委員會,其后業委會便與濱江物業就續聘合同展開談判,要求濱江物業將物業費從2.8元/平方米/月降至2.2元/平方米/月。
2025年4月13日,濱江物業發函稱:“對于小區業主委員會提出的物業費必須降價的要求,未達成一致,經綜合考量決定不參加小區續聘事宜。”
濱江物業方面相關人士對記者表示:萬固珺府項目體量不大,(物業公司)本身就處于保本的狀態,現在業委會要降低物業費到2.2元/平方米/月,對于物業公司來說,要么降低品質,要么項目就會面臨虧損,哪一項都不符合公司的要求。
中指數據顯示,截至2024年12月,全國重點二十城物業服務均價在2.72元/平方米/月,而杭州作為準一線城市,以2.98元/平方米/月的價格緊跟上海(3.51元/平方米/月),物業費水平靠前。
頭部物業公司撤場并非個例,近日,中海物業也向鄂州雙創之星小區發出撤場公告信,表示公司將于8月31日正式退出項目、結束服務,原因為小區入住率較低,欠繳物業服務費戶數比例高,累計拖欠物業費近60萬元,項目長期虧損。
業內人士稱成本上行壓力大
為何近期頻現物業公司或主動或被動撤場案例?
一名物業管理行業資深人士對第一財經表示,近年來,物業公司營收增速普遍放緩,摒棄過去攤大餅式擴張、減少“內卷式”競爭成為行業主流選擇。
對于不少物業公司自稱“虧損”的情況,一家重慶頭部物業企業內部人士告訴記者:“整體來看,成本上漲壓力在全行業普遍存在,運營成本增加源于多個因素,包括人力成本持續攀升,維護維修成本增加,比如公共設施設備老化導致的維修頻次增多,以及零配件、耗材、能源等價格普遍上漲,還有合規性支出增加,比如消防安全改造、垃圾分類處理等政策合規投入持續上漲。”
其實從去年開始,已經有多家頭部物業企業宣布退出低質低效項目,比如萬物云2024年全年退出53個住宅項目,涉及飽和收入2.86億元;世茂服務退出6090萬平方米;彩生活終止合約面積5860.8萬平方米;中海物業退盤4450萬平方米。
此外,2024年,重慶、銀川、武漢、青島等城市相繼公布了新的物業服務收費管理辦法,其中,重慶電梯住宅分為四個收費標準,最高為1.9元/平方米/月,這一價格低于大多數新小區的現行收費標準,因而引發了廣大業主呼吁要求降低物業費,隨后,“物業降費潮”在多個城市蔓延開來,不少小區的業主和物業就物業費降價事宜開始進行協商。
在這波降費潮中,有一些小型物業公司為了“拉生意”選擇了主動降低物業費,甚至有物業公司宣布“0物業費”,希望借此提升競標成功率。但是也有很多頭部物業公司希望聚焦于品質服務賽道,因此直接選擇了退出競爭。
一位業內人士稱,對于不少頭部物業公司來說,與其在低效住宅項目中“內卷”,不如將更多精力投入到拓展優質賽道的優質客戶,比如公建、景區、寫字樓等項目的物業服務。中海物業就宣布將在學校、醫院賽道持續發力,2024年在管數量分別超過95個、50個;招商積余則宣布聚焦醫院、交通、IFM等業態,新簽合同額分別同比提升95%、46%、11%;融創服務在高端住宅發力,新增飽和收入超過9000萬元。對于很多頭部物企來說,當房地產黃金時代落幕,物業企業如同大象轉身,必須從追逐管理面積的“量變”,轉向深耕服務價值的“質變”,才能生存下來。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