因為交通規則問題,主張把《背影》從教材里刪除的丁啟陣教授竟然出來叫屈了!要為他背了12年的罵名而正名。
實話說,看他的標題“為了12年的罵名,我來說一說《背影》中的交通規則”,確實讓我汗顏,雖然我沒罵過他,但我也不禁替他心疼,因為我以為這是一個被冤枉了12年的人出來為自己叫屈。
然而現實讓人哭笑不得,他自己的文章竟然坐實了自己的“罵名”是應該的,甚至是活該的。即便他引用了孔子的話,也引用了《孟子》里的典故,依然無法正名。
因為他整個邏輯就是自己盤自己,把自己盤進坑里去,只讓人覺得他實在是活該,12年都算罵少了,應該再罵120年。
這位丁教授說他之所以是無辜的,第一個理由是:“身邊的親朋好友和為數眾多的學生,沒有一個因為我贊成刪去《背影》而跟我翻臉、絕交,甚至連爭辯都沒有發生過。”
這是什么鬼理由?身邊人不說你,不跟你翻臉、絕交,就是你做對事情的證明嗎?或者,就是你不該被質疑,不該被罵的理由?
我們假設,一個罪犯,犯了罪,而他覺得自己沒有犯罪,因為身邊的親朋好友并沒因為他的犯罪行為跟他翻臉絕交。
這太可笑了。
好歹是個副教授,雖然是外國語大學的副教授,中文邏輯也不該這么差嘛。
他的第二個理由是,他替罵他的人“不禁感到難過”,因為孔子說了,人不知而不慍不亦君子乎,所以,他不在乎,他是君子,君子眼里,別人是可憐的。
問題是,可憐的人就錯了嗎?
大約的確不是如此吧。
之后,丁教授開始陳述他批《背影》的原因。也有這么幾條——
第一,唱高調,說他敬佩杜甫的志向,致君堯舜上,再使風俗淳。這是說自己的志向,也是為自己出來說話找理由,因為,他認為別人罵他是敗壞了風俗的,他再不出來說話,就跟他的偶像杜甫給他的志向偏離了。因為,立志“致君堯舜上,再使風俗淳”的丁教授,必須證明志氣。能否致君堯舜上,我們不得而知,估計是不行的,估計他都找不到中南海的大門,更別說致君堯舜上了。這一條大約也許做不到,第二條,淳化風俗,就必須做了。再不做他就是個沒志氣的人了,或者,嘴巴上說有志氣,實際上沒志氣。
當然了,這也是定調子。
調子是這樣的:丁教授是堯舜之輩的人,罵丁教授的人是敗壞風俗。
第二,說證據。丁教授說他贊成刪去《背影》的主要原因其實不是交通規則,而是如下幾點。
1.《背影》里的“我”太弱了,二十多歲,卻動輒流淚,形象病態。
2.文章隱藏若干真實細節和感情,堆砌辭藻,無病呻吟,文風孱弱。
3.《荷塘月色》格調不高,情趣猥瑣。朱自清有些名篇存在模仿古代名家散文的嫌疑。
這三條,請問丁教授,哪一條能站得住腳。
誠然,年輕人應該朝氣蓬勃,但誰規定了年輕人就不能流淚了?不能形象弱一點了?
你嫌形象弱,你咋不把那些女性化的小鮮肉趕下去,你拿一個已經去世了的朱自清出什么氣?
再說了,因為父愛而感動流淚,身處亂世、前途迷茫的年輕人,流淚怎么了?武松那樣的英雄,見了哥哥武大郎還差點流淚呢,怎么就不能流淚了?
再說了,如果這種流淚、形象孱弱的人物不能在書里存在,那么《紅樓夢》里的賈寶玉是不是簡直無處容身,該把他從《紅樓夢》里刪了?
第2點也扯淡,沒人規定文章就得破口大罵,滿紙肅殺之氣呀,金戈鐵馬與獨上西樓可以并存的呀,宋詞里的豪放派從來沒說把婉約派干掉呀,蘇軾豪放、婉約并有,你說咋辦?把蘇軾的也刪了?
再者,真讀過《背影》的話,就知道它還真不“堆砌詞藻”呢。
第3點更扯,還搞連坐,你因為《荷塘月色》格調不高,所以把《背影》歸為一類,這太過分了吧。先不說《荷塘月色》的事情,我就問,就算《荷塘月色》不好,你怎么判定《背影》也不好的
至于模仿名篇,呵呵,你告訴我,不模仿名篇,模仿你那些什么氣體不通的豆腐塊呀?
最重要的是,丁教授說,他查了很多資料,覺得朱自清的父親人品不好,所以,不應該用朱自清的文章。
這是什么邏輯?
還是連坐?
《背影》里表現了朱自清父親是個壞東西了?《背影》里不都是在表現好的嗎?
再說了,就算朱自清的父親不咋的,但作為父親,甚至作為一個人,難道就沒有任何一點值得稱道的地方?既然丁教授的志向是“再使風俗淳”,朱自清宣揚父慈子孝的仁愛風俗,哪里錯了?哪里違背您的志向了?
最后,丁教授終于說到了“交通規則”的問題。
丁教授的邏輯就只有一點,以前的火車站跟現在沒啥區別,朱自清的父親翻欄桿了、橫跨軌道了。
而且,朱自清這不孝之子,還由著父親橫穿鐵道。還感動得流淚,“不像是一個20歲的大學男生的正常反應”。
先說火車軌道的問題,你從哪里證明朱自清那時候的火車站跟現在一樣的?你是沒去過印度嗎?
再說了,就算朱自清的父親違反了現在的交通規則,但他是在一百年前呀,交警處罰,也不會穿越回去吧?你真是,替古人操心無盡頭呀。
再說了,就算一百年前的朱自清的父親違反了一百年后的交通規則,但那是重點嗎?丁教授小學、中學、大學的語文老師沒給您講過什么叫做“中心思想”嗎?近百年前的朱自清寫文章,還得預見未來,照顧一下現在的交通規則,而不去寫事實?
人嘛,往好的地方看,不要總挑那些沒必要的已經死了不知多少時間的陳年舊事說。
既然丁教授引用孔子的話,看來他信孔子的話。
那么,我也引用孔子的話,告訴丁教授,孔子說:見賢思齊焉,見不賢而內自省也。
我們看到好的,就爭取向著好的去看齊,去做。
《背影》里講兒子理解父親,父親疼愛兒子,是不好的嗎?是好的現象,我們應該去“思齊”。
姑且說,《背影》里朱自清父親沒遵守現代交通規則,是不好的,那么“見不賢而內自省”,看見不好的點,我們自省自己,告誡我們自己不要去這樣做。
這樣才是對的。丁教授,孔子《論語》您也得好好讀讀哈。
無論是“見賢”,還是“見不賢”,都不影響《背影》該不該存在的問題。
關于《背影》的價值,到底算不算名篇,我就不多說了,仁者見仁智者見智。但我應該告訴大家,自從中國有文字、有文章以來,寫母親的文章不少,寫父親的文章似乎是沒有的。似乎只有到了朱自清這里,真正意義上去寫了一次“父親”。從這個意義上,我們該感謝朱自清。至少他以文字的方式,喚醒了很多人對于父愛的感受,對于父親的認識,思考父子關系,并有無數人去效仿以文字的形式去寫父親。
這一點,已經足夠反駁丁教授至啞口無言了。
話說回來,《背影》入不入教材問題不大,中國好文章多的是。但什么文章入選教材的話語權落在丁教授之流手中,那才真是讓人“不禁感到悲哀” 呢!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