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年6月5日10:44,神舟十四號載人飛船在酒泉衛星發射中心成功發射。大約7小時后,6月5日17:42,神舟十四號載人飛船與中國空間站天和核心艙成功進行了徑向自主快速交會對接,目前,執行神舟十四號太空任務的三位中國航天員陳冬、劉洋和蔡旭哲已順利進入天和核心艙,在接下來的半年時間,他們將在中國的空間站上度過,并執行和見證中國天宮空間站的建設任務。
向世界開放的中國空間站
從2021年4月29日11:23天和核心艙發射至今一年多的時間里,迎來了第三批中國航天員,但如果關注中國空間站的同學可能會記得,我們在天宮空間站發射之初就已經表示歡迎國際合作,除了國外科研機構可以申請到中國空間站上做科學實驗以外,還對外國的宇航員開放,他們通過學習和訓練,可以有機會登上我國的天宮空間站,正如他們在國際空間站上一樣。事實上遠在天宮空間站發射之前,已經有外國宇航員來中國接受訓練了。
他們其中一項必備技能就是熟悉中文,因為在天宮空間站里幾乎全是純中文標識,包括電腦操作系統,不懂中文在中國空間站寸步難行啊……
為何已經第三批航天員依然沒有外國人身影?
除了中國人優先以外,我想一個關鍵的原因就是目前中國天宮空間站還在建設當中,也就是它雖然已經運行了一年多,但它實際上還沒完全建成。神舟十四號任務的三位航天員一個重要任務就是輔助天宮空間站的組建,在他們三人半年的航天任務期間,中國空間站將完成實驗艙段的建設,這是天宮空間站主體的最后兩個艙段:問天實驗艙和夢天實驗艙。而目前的空間站主體只由天和核心艙、神舟載人艙和天舟貨運艙組成的三艙組合體。
在問天實驗艙和夢天實驗艙成功對接空間站核心艙后,在軌的三位航天員要進入實驗艙內逐一解鎖安裝艙內的十余個機柜,以供后續的科學實驗任務。
問天實驗艙主要用于空間生命科學研究。配備生命生態、生物技術和變重力科學等實驗柜,可用于生物相關的空間科學研究。問天實驗艙預計將在7月份發射升空。
夢天實驗艙主要用于微重力科學研究。配備流體物理、材料科學、基礎物理、航天科學等實驗柜,可用于各種空間物理實驗,并建立世界上首套空間冷原子鐘組,將可用于對引力紅移和精細結構常數的精密測量。夢天實驗艙預計會稍晚于問天實驗艙發射。
到此大家應該已經能明白為什么至今還沒有外國人能進入中國空間站了,因為他們要去的地方還沒上天呢^_^,他們現在上去啥也干不了。
題外:未來的巡天光學艙!
除了主體結構的五個主要艙段,我國的空間站還開創性地設計了一個與天宮空間站共軌飛行的太空望遠鏡——巡天號光學艙!太的主鏡直徑達2米,雖然稍低于哈勃空間望遠鏡,但視場將是哈勃的300倍以上,與哈勃主要用于深空觀測不同,巡天光學艙主要用于光學巡天觀測,就是為整個天空拍個照,這一點是哈勃空間望遠鏡做不到的。所以中國空間站的設計是相當務實的,并不是人有我也有,而是為人所不能為的。
預祝我國的天宮空間站建設成功,中國航天再創輝煌!!!
我是星宇飄零,關^_^注我,和你分享更多有趣科學知識。
(以上圖片來源于網絡,如有侵權請聯系刪除)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