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周,K哥受邀參加了一場私董會,與會的20幾位都是中小企業老板。今年的環境如何不用我多說,大家也知道,中小企業的生存狀況真的很艱難。但是,通過交流我知道大家都沒有躺平,都在積極展開自救,有的扭虧為盈賺到了錢,有的還在苦苦探索應對策略。
與會者里面,許多都是我的讀者,會議快結束的時候大家邀請我發言。我就分享了兩個故事,一個是我的新媒體公司自救的故事,老讀者都知道,就不贅述了。
另一個是IBM的故事:
有一次,IBM的一位管理者因為判斷失誤,讓公司損失了幾百萬美元。當時的CEO找這位管理層來談話,沒等CEO開口,這位管理者就說,我知道因為我的失誤,給公司造成了損失,我愿意承擔后果,辭職謝罪。
可是,這位CEO卻說,開什么玩笑,我們剛花了幾百萬美元培養你,怎么可能就樣放你走?
但是CEO要求這位管理者,對這個項目做一次深度復盤,從中學到了什么,以后在類似的項目中如何能夠做得更好。
后來這位管理者留在了IBM,并且獲得了很好地發展,還晉升成為了高管,直到退休。
像IBM這樣的百年企業,能夠穿越多個經濟周期屹立不倒,有著許多值得我們學習的管理方法和經驗,復盤就是其中一個。
所以,我給中小企業老板們的建議是,對上半年做一次深度復盤,哪些事情做對了?哪些事情做錯了?哪些事情沒有做?給企業做個體檢,及時校正方向,下半年整裝出發、全力以赴。
復盤方法不僅適用于企業,對于職場人來說,也是一樣的,通過復盤讓我們走出執行區,進入學習區,才能夠有所成長和提升。K哥就和大家聊一聊關于復盤的話題。
圖片
01
我為什么要給團隊做復盤?什么是復盤?
復盤原本是圍棋術語,指的是棋手對弈后,把對弈的過程重現一遍,對下得好和不好的部分,進行再度分析和推演。現在,“復盤”一詞被廣泛應用于個人提升和企業管理的場景中,成了更好推動和優化實踐的利器。復盤通常具有如下幾個方面的意義:
1、校正方向,排查體檢
就像人走得遠了,就很難保證一直沿直線前行一樣。工作推動久了,也容易出現一些航向偏差,或干擾方向的不利因素。一旦方向跑偏,再怎么努力也很難到達目的地。而復盤的過程,實際上就是對工作方向的一次導正,以及對既往工作中的排查和“體檢”。
2、發現問題,避免重復犯錯
不犯曾經犯過的錯誤,是復盤主要目標之一。因此通過復盤,回溯過程,可以找出以前的bug和問題所在,吃一塹長一智,避免以后在同樣的地方再犯錯誤,從而有效提高后續工作的效率和成功率。
3、彌補缺陷,強化優勢
讓工作中的成功和失敗都有價值,是復盤的另一個重要意義。復盤過程中,發現的短板和問題,可以得到處理,即使不能一下子完全解決,也能想辦法將其弱化,把它在工作中造成的不良影響和隱患,降到最低。而工作中的優勢和有利面,則可以進一步優化、強化、實現其價值的最大化。
4、提煉經驗,形成工具和方法論
復盤是對過去的工作重新梳理和分析,是經驗的有效提煉和歸納,并可以最終形成適合自己的、具備一定通用性的思維體系和行為方法論。既能讓自己在以后的工作中更有效率,還可以少走彎路,有效避坑。
02
我如何帶領團隊做復盤?
關于復盤,有不同的角度和方法,K哥只分享一下,個人在工作中最常用的一種。大致分為四個環節:
1、回顧目標,檢視計劃
直接一點說,就是在復盤的時候,要先想想當初做這件事的目的是什么,期望有哪些,這才是整個復盤行為的核心對標。工作做的好,還是不好,更多地取決于現實的執行路徑和預定目標的偏離程度。全面回顧目標、檢視計劃,既是復盤的重要內容,也是后面工作查遺補缺的基礎和前提。
2、評估結果,對比目標
復盤是一次階段性總結,當然包括對已實現結果的全面審視和評估。但這并不是全部,一般來說,結合預定目標和落地情況,還要回答如下幾個問題:我當前還需要完成哪些工作任務;這些任務的目的是什么,有哪些具體衡量標準;自己要實現哪些關鍵成果;Boss或部門對自己的期望是什么,等等。這才是基于現實結果和既定目標的深入思考。
3、分析原因,尋找問題
任何事做得好,有做得好的道理;做不好,有做不好的原因。復盤就是要把這些原因和道理全面深入地挖出來。
通過復盤,好的做法,要繼續加以強化;不好的做法,要找出背后隱藏的問題,是客觀原因,還是個人問題;是流程、資源的問題,還是協作、溝通的問題…
K哥在工作中,經常會遇到一種非常不好的現象。有人把一件事做成了,不知道為什么成,再追問就只會摸摸頭說自己“運氣好”;搞砸了,也不知道自己錯在哪,只會一臉誠懇地表態“我錯了,我沒有做好”。這其實就是偷懶的表現,不肯花心思從做事的流程、采用的方式、背后的數據等方面,做深入的復盤整理,是對某種更深層價值的巨大浪費。
4、總結經驗,制定更優方案
通過復盤,把遇到的問題解決了,失敗的原因理清了,后面就是積極探索可以進一步改善之前問題的行為或資源。畢竟,問題不只是用來發現的,而是用來解決的。要據此總結出有價值的經驗,形成更優化更有針對性的方案。比如,在以后的工作中要想規避以前的問題,需要獲得哪些人的支持、需要調動哪些資源;需要開始哪些準備。
圖片
03
關于復盤,我踩過的幾個坑
1、復盤不是為了批斗或表揚,而是中性化的實用工具
復盤過程中,尤其在涉及原因分析的時候,經常會出現一些扯皮現象,有人遮遮掩掩,推卸責任;有人絮絮叨叨,邀功求賞。出現這些行為,雖然可以理解,但其實都是曲解了復盤的本意。
復盤的目的,是為了客觀分析工作中的得失對錯,查遺補缺,糾偏導正;是一種中性的分析問題的工具和手段,而不是批斗大會或表彰大會。那樣不僅“跑題”,還會讓參與會議的人,心存雜念,不能真正體現“復盤”的意義。
K哥在主持工作復盤的時候,都會特別要求,在分析問題原因的時候,嚴禁在討論過程中出現人的名字,你可以說某一步、某一個環節沒有做好,但不允許說某個人沒有做好。最大程度地把復盤控制在“對事不對人”的層面上。真要是論功論罰,那是業務會議上的事,絕不能在復盤的時候,不顧邊際。
2、復盤不是復刻,而是嘗試更多角度的思考
既然是復盤,就要有更大的開放性,要勇于跳出自己的固定視野,敢于從更多重角度(用戶視角、對手視角、合作伙伴視角)進行模擬推演,發現更多問題,取得更大收獲。而不是局限在原來的思路模式上,1比1復刻,僅僅在舊有的實現路徑上打轉、打補丁。用更新、更有意義的視角,審視以前的工作,探索更多可能性,會讓你的復盤,更有價值和格局。
3、復盤不是囫圇吞棗,而是更多地關注細節
“讓我們快速復盤一下”,在公司開會的時候,大家會常常聽到類似的說法。所謂的“快速復盤”,其實都是蜻蜓點水,囫圇吞棗。而這恰恰是復盤的大忌。
走馬觀花式的復盤,不叫復盤,最多叫備忘,基本沒有意義。真正深入的復盤,是要對整個流程全方位回顧,尤其不能忽略當中的一些關鍵細節,這些都是要花時間、花精力來準備,來開展的。都說魔鬼藏在細節里,魔鬼你都放過,這不是復了個寂寞嗎?
4、復盤不是一次性的,持續累積才更有價值
復盤,本質上是對過往經驗的梳理和再利用。它不是一次性的動作,而是要不斷根據新推進、新問題、新對策的出現,不斷重復,所形成的習慣性、常規性動作。職場人要從內心認可復盤的重要性,加強復盤意識,形成行之有效的復盤方法論,并堅持下去。這對個人工作能力的提升和全面成長都很有意義。
復盤是一種成長思維,就像一面鏡子,照出事件真實的樣子。很多人因為沒意識到,或者偷懶,沒有真正重視復盤。這種只愿意在執行區做事,不愿意在學習區提升的現象,其實就是雷軍所說的,用戰術的勤奮來掩蓋戰略上的懶惰,非常不利于個人的發展。
職場人,要想讓自己更快成長,一定要養成堅持復盤的好習慣。尤其在日趨復雜、多變、不確定的環境中,不管是個人還是組織,都要把“復盤”這件可以有效應對變化、提高效率、提升能力的職場利器,扎扎實實用起來。磨刀不誤砍柴工,復盤會讓你在職場中更有效成長,游刃有余。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