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大約七八年前,我們村里通了自來水。而在這之前,我們吃水,每家每戶都會在自己家挖一個大池子,用水泥砌上。然后去很遠很遠的地方去拉水,一次性拉幾大桶,裝滿能吃一個月,有的家里池子大了,能吃兩三個月。其實時間久了,因為是死水,池子里的水就會長一些小蟲子,也無所謂,習慣了,大家還是可以吃的。。
小時候有一次,家里沒水了,老爹出了遠門,我和老娘去鄰居家借水,拿著大桶,推著自行車,回來的路上,一個上坡,老娘扶著自行車,我在后面推,一不小心自行車倒了,水也灑了,老娘摔了,然后她就哭了。那時候就想,如果有個管子從拉水的地方通到家里就好了,我們就不用這么辛苦去外面拉水了,后來上了大學才發現,這些東西在城市里幾十年前就有了。
這事兒,后來慢慢的就模糊了,后來有了自來水,老娘又經常提起這些事。
而這些,當在城市里拉完屎沖馬桶的時候,打開水龍頭就流水洗菜的時候,可能并不覺得這有多美好。
初中的時候,在鄉鎮中學上學,每天早上起床騎自行車去15里以外的學校上學,下午5點半放學騎自行車回家。很多都是土路,每次大約騎四十分鐘左右。
上學的路上有一段路,不用拐彎,一條直線4km,兩邊種了很多樹,左邊是楊樹,右邊也是楊樹。那條路騎了三年,因為無聊,總會去數兩旁的樹,一共有多少棵,到現在我還記著,左邊1236棵,右邊962棵,左邊有兩棵不是楊樹。
到了冬天,早上騎自行車上學,手凍的通紅腫脹,破皮流血。那時候我們村里沒有霧霾,冬天全是霧,一路騎下來,頭發上,眉毛上,全是白花花的一片。
那時候就想,什么時候能坐上電視上說的公交去
上學,就不用這么冷了。直到我上大一那一年去學校報道,坐上了人生的第一輛公交車。
很多生活在大城市的人,總覺得從小到大,他們也很努力,并沒有得到什么特別的恩賜,所有的東西都是通過自己努力得到的。
并不是這樣,只是出生,就生活在這么一個環境里,覺得理所當然罷了。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