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當下我國老舊小區改造的進程中,多元主體的參與是必不可少的。作為長期研究城市發展問題的安邦智庫(ANBOUND)一直非常關注老舊小區改造問題,早在2017年,就在日常追蹤研究的分析中提出了要“動員社會力量參與城市建設,積極引導多元主體參與推進老舊小區改造”的觀點,并陸續提出了具體實施的一些方式。本期將從老舊小區改造的不同環節,講述各階段所涉及的多元主體該如何更好地參與到老舊小區改造的進程中來。
首先是政策方面。
要明確各方的責任與義務。例如《關于進一步明確城鎮老舊小區改造工作要求的通知》中提到:“各地應督促引導電力、通信、供水、排水、供氣、供熱等專業經營單位履行社會責任,將老舊小區需改造的水電氣熱信等配套設施優先納入本單位專營設施年度更新改造計劃,并主動與城鎮老舊小區改造年度計劃做好銜接。
市、縣應明確街道、社區在推動城鎮老舊小區改造中的職責分工,并與加強基層黨組織建設、居民自治機制建設、社區服務體系建設相結合,加快健全動員居民參與改造機制,發動居民參與改造方案制定、配合施工、參與過程監督和后續管理、評價與反饋小區改造效果等。”
其中,為了后續工作能夠更順利地推進,老舊小區的產權責任也需要在政策中明確,并就多產權老舊小區改造問題,通過立法來強化老舊小區改造政策執行力度。在產權混合小區內,界定老舊小區內專有部分及共有部分的產權歸屬問題,分清在改造實施過程中各方責任與義務,進而減少改造過程中,由于權屬規則不清問題導致的利益沖突,提高改造進程和效率。
第二,從方案層面來講,針對不同性質、不同情況的老舊小區應出臺不同的改造方案,并且需要顧及各方需求,在方案中很好地體現出來。
例如歷史街區的改造,要注重與原有風貌的協調,把盡可能多的歷史信息留下來。這時就需要相關專家學者的參與提供專業意見。除此之外,不論是歷史街區還是普通老舊小區,居民都是改造的主體,在方案中應充分體現居民意愿。在此過程中,既要遵循自上而下的框架制約,更要充分聆聽,響應居民的呼聲和需求,通過制度設計有效整合自上而下和自下而上的雙向資源。同時,專業人員、專業機構、政府也不可或缺:專家和專業機構在居民決策中提供有效引導,政府在其中發揮關鍵的連結和支持作用。
第三,從實施層面來講,資金問題是重中之重。
除了用好中央財政支持外,引入社會資本參與是現階段我國老舊小區改造的重點內容,具體內容請參見系列視頻(第一期):《【安邦智庫城市問題研究中心】老舊小區改造——融資問題》。對于社區居民自籌資金出資金額較高,參與積極性受到影響的情況,可創新參與入資模式,減少居民即期支出壓力。上海寶山區推出“無息按揭付款”模式,電梯設計建設、維修、配件等由電梯公司墊資,公司可通過居民無息按揭還款和電梯廣告運營等收回成本。北京、南京一些小區采用按月收費或按年租賃的方式,減輕了居民的資金負擔,提升了居民參與老舊小區改造的積極性。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