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會經濟的發展,歸根到底還是人的發展。是人的生產勞動(包括智力和體力兩方面),促進了社會經濟的發展進步。生產力是社會經濟發展的最終力量。提高生產力,根本核心還是要靠提高“個人”的創造新財富的能力。
人的實踐(社會活動)是靠理論指導的。雖然大家都知道實踐是理論的基礎,實踐第一。但是很多時間普通人的實踐是有限的,對于那些自己沒有親自實踐的,人們就靠別人的實踐來獲取認知。這個獲取的方式就是學習!別人的實踐終究只是別人的,還不是自己的,還沒有親自實踐檢驗。所以學習的知識還不能“直接相信”,因為沒有經過自己的親自實踐。如果直接把別人寫在書本上的知識拿過來就相信,這個就是“人云亦云”,就是“道聽途說”,是解決不了自己實踐中所遇到的問題的。更何況很多寫在書本上的知識并不是那些作者直接實踐過的,也是通過閱讀別人的知識或者是靠想象寫出來的。所以理性客觀的學習的第一步只是儲存知識,并不是直接憑借情感的好惡去選擇“相信”一種學說和理論。這個就是保持“開放性”的關鍵,也就是具備獨立自主判斷的關鍵。
現代社會無論是哪種學說理論,包括宗教為了說服別人,為了“凝聚”人,都會排斥其他的學說。只有中國傳統文化是講“兼容并包”、“融匯貫通”的。比如西方的基督教是唯一神,伊斯蘭教也是唯一神。可是中國傳統文化沒有唯一神,是人人皆能為堯舜。
所以學習一定要有批判性,“盡信書不如無書”。笛卡爾說“懷疑自己遇到的一切知識,然后再通過辨別識得真假,去除掉假的,學習真的那一部分。”
哈耶克說,“在社會的演化、進化之中,沒有什么是可以避免的,使其成為可以避免的,是思想。”
凱恩斯說,“事實上統治世界者,就只是這些思想而已。許多實干家自以為不受任何學理之影響,卻往往當了某個已故經濟學家之奴隸。”
“不斷促進人的全面發展”,首先要提高人們的思想意識,思想意識的提高首先就是要有“開放性”思維,也就是不能固化,不能執一不化。“左右”“陰陽”“動靜”“中西”,都學,但是并不是直接就“信”!
“學而不思則罔,思而不學則殆”!
這個就是“一以貫之”,也就是“一陰一陽之謂道”的辯證統一。
到廟里去的多數人就兩種人,一個就是并不懂佛教說的是什么,只是“信佛”可以給自己帶來好運,可以保佑自己,于是就磕頭上香。另外一種是知道佛說的是什么,并不想要佛給自己帶來什么,而是要學佛能懂什么,他們是因為知道所以相信。還有極少數人是因為知道了就是知道了,既不迷信也不否定,佛教就是佛教,我就是我。你要談佛教我可以談,你要不談我也不談,這叫獨立自主,也就是自由,不被“偏滯所累”,也就是“中庸”,也就是“立”的堂堂正正,獨立不惑,不眩,不依。這個也就是真正的理性客觀。
如此,才可以具有開放性,才可以“不滿意”。不要以為自己信佛,懂得佛教理論就批評世人沒有信仰,這個是“著相”,怎么得解脫?“毋意毋必毋固毋我”,“去甚去奢去泰”!
當然“中庸”不是“躺平”,而是“左右”“陰陽”全部都學,也就是“極高眀而道中庸”,“執其兩端而用中”。不能執其兩端,怎么用“中”?
“促進人的全面發展”的第一步還是解放思想。不要教條,不要“唯一”“執一”,“絕對”!只有思想解放才有人的生產力的提高,生產力是社會經濟發展的決定力量,關鍵力量。所以解放思想,才可以有高質量的發展,也才能有更美好的生活!既知左也知右,但卻站在不偏不倚的中間。“無可無不可”,任何思想都不能束縛住我,也并不是愚昧無知放縱,這才是獨立自由的更美好生活,也才是“人的全面發展”!(李多善,隨手記)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