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時間7月28日,美國聯邦公開市場委員會(FOMC)公布最新利率決議,將基準利率上調75個基點至2.25%至2.50%區間,這使得6-7月累計加息達到150個基點,幅度為1980年代初保羅-沃爾克執掌美聯儲以來最大。FOMC聲明表示,美國通脹仍然居高不下,反映出與疫情有關的供需失衡、食品和能源價格上漲以及更廣泛的物價壓力。委員會高度關注通脹風險,堅定致力于讓通脹回歸其2%的目標。
此次美聯儲再次加息對全球經濟影響幾何?這對中國貨幣政策有何影響?中國央行下一步的貨幣政策導向是什么?就此,中國新聞網記者對安邦智庫(ANBOUND)宏觀經濟研究中心研究員魏宏旭等專家學者進行了連線訪談。
中國新聞網:北京時間7月28日,美聯儲宣布再次加息75個基點,將利率上調至2.25%-2.5%。美聯儲再次加息對全球經濟影響幾何?
魏宏旭:第一,(美聯儲加息)肯定是抑制通脹,通脹都到9.1%了,加息以后會抑制需求,這樣會反過來對價格產生影響。不只是對美國,對全球的需求情況都會有所壓制,從一定程度上能夠緩解通貨膨脹的壓力。(但是)這是個蹺蹺板,它既然抑制需求,那么整個經濟增長都會受到壓制,也就是說全球經濟的恢復和增長都會受到影響。加息的幅度越大,頻次越多,這個影響也慢慢就會越大。
中國新聞網:美國的高通脹促使美聯儲加息速度快、密度高。據相關數據顯示,3月至5月美國消費者價格指數(CPI)同比漲幅連續三個月在8%以上,6月CPI同比增長9.1%,漲幅創近41年新高。
魏宏旭:是的。這一次是第四次加息,也是75個基點。美聯儲加息一次比一次快,而且密度會越來越強,顯現出它是“急于要把通脹壓下去”這么一個思路,或者說這么一個態度。當然從通脹的情況來看,也確實6月份已經達到了9.1%,因此美聯儲作為政策部門壓力會非常大。
中國新聞網:那么此次美聯儲加息對中國的貨幣政策有何影響?
魏宏旭:美聯儲不斷在加息,和中國央行貨幣政策之間差距也在不斷拉大,中美之間的利差在快速縮小。這對我們外部影響會比較大,特別是人民幣匯率。這種情況下,我們的央行會承受更大的外部壓力,也就是說,國內貨幣政策的空間也在收窄,這是受外部影響的結果。
中國新聞網:近期,全球多國央行緊隨美聯儲步伐選擇加息以應對通脹,中國央行下一步貨幣政策導向引人關注。您怎么看?
經濟學家萬喆:中國因為在新冠疫情發生之后,應該說在(2021年)第一季度影響是最為明顯的,但是實際上第二季度之后GDP走出了一個“V字形”的態勢,而且在2020年就已經實現了全球唯一重要經濟體的正增長,因此我們會發現,在當時我們其實沒有陷入到像美國或者說像其它國家和地區那樣的,這樣一種貨幣大放水的情況。本身我們的利率就是正常的,所以不存在又重新要利率正常化再加息。至于從總體的通脹的形式來看,應該說目前在全球通脹高企的情況下,中國的通脹控制從目前來看還是比較正常的,當然我們還是要警惕輸入性的通貨膨脹。我覺得我們是不太可能跟它保持同步或者跟隨它,而且沒有這個必要。
本文部分圖片來自網絡,侵權刪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