司馬光的《資治通鑒》在這段著重講了韓國、齊國、秦國的變法。
韓國用申不害變法
韓昭侯任用申不害改革,經(jīng)過十五年韓國國治兵強。改革成功之后申不害推薦自己的堂兄被韓昭侯拒絕,申不害很不高興,韓昭侯跟申不害說:“我像你請教治國之策,就是為了富國強兵。現(xiàn)在你舉薦自己的親戚是帶頭破壞你自己制定的法度,我該怎么做呢?”申不害趕緊請罪并送上彩虹屁:“主上,您真的是明君啊。”
韓昭侯有一條破褲子,他沒有送給別人而是讓下人收起來而不是送人,下人很不理解,韓昭侯這樣回答:“明君的一顰一笑都是要符合法度的。這條褲子比我的一顰一笑更重要,所以必須得有人立功我才能賞人。”
司馬光用一正一反兩個故事講了韓國使用申不害的法家的“術(shù)”來治國,第一個是突出變法的優(yōu)點,但是緊接著司馬光就用一條破褲子惡心申不害變法有多變態(tài),強調(diào)這次變法是很惡心的。
齊國重用孫臏強軍
孫臏和龐涓一起學(xué)習(xí)兵法,但是龐涓嫉妒孫臏,于是把孫臏騙到魏國然后把孫臏的兩條小腿砍掉,讓孫臏成了廢人。孫臏等到齊國的外交使節(jié)出使齊國的時候偷偷見到了齊國使者,并成功說服齊國使者把他帶回齊國。孫臏到齊國之后得到田忌的欣賞,并由田忌推薦給齊王,齊威王于是以孫臏來改革軍隊。當(dāng)齊威王打算派兵救趙國,孫臏舉薦田忌為主將,而孫臏坐在車里給田忌當(dāng)參謀。于是孫臏使用圍魏救趙,在桂陵打敗魏國龐涓。
齊國宰相鄒忌嫉妒田忌立下赫赫戰(zhàn)功,擔(dān)心田忌會取代他,于是派人到拿著重金到街市上占卜,并對算卦的人說:“我是田忌的仆人,田將軍為國出征三戰(zhàn)三勝,現(xiàn)在造反,能不能成功啊?”等這跟人從算卦人那里出來,鄒忌就把他逮捕,立刻就把這件事做成鐵案,田忌沒有機會解釋,于是干脆一不做二不休起兵攻打臨淄,試圖抓住鄒忌,后戰(zhàn)敗逃到楚國去了。
司馬光通過齊國軍事改革雖然取得了成就,他緊接著又講了鄒忌、田忌之間的內(nèi)亂,內(nèi)涵齊國變法沒有靈魂。
秦國用商鞅變法
秦國用商鞅變法遷都到咸陽,并移風(fēng)易俗,讓父子兄弟分開房間居住,并集村并鄉(xiāng),設(shè)置縣令、縣丞管理,秦國共設(shè)立了三十一個縣。廢井田開阡陌。統(tǒng)一度量衡。
秦國強大之后,商鞅立刻率兵討伐魏國,魏國派公子卬迎戰(zhàn),兩軍對陣,商鞅給公子卬送去一封信,信上寫著:“年我與公子您交情很好,現(xiàn)在都成為兩軍大將,不忍心互相攻殺。我們可以見面互相起誓結(jié)盟,暢飲之后罷兵回國,以使秦國、魏國的百姓安心。”公子卬竟然信以為真,帶著幾個保鏢就去赴宴了,結(jié)果被商鞅給扣了,然后趁機攻打沒有主帥的魏軍,取得大勝。魏王一看打不過,于是把河西之地割讓給秦國求和。魏國從此遷都到大梁,魏王的腸子都悔青了,感嘆道:“我真后悔當(dāng)年不聽公叔痤的話殺掉公孫鞅!”
秦孝公死后,秦惠文王即位,把商鞅抓起來車裂了,滿門被殺。當(dāng)初商鞅變法的時候,法律特別嚴酷,曾經(jīng)在渭水邊上審判,犯人的血水把渭水都染紅了。當(dāng)了十年宰相,秦國公卿百姓都很怨恨商鞅。有一次商鞅跟門客趙良閑聊,他問趙良:“你說我跟百里奚誰更牛啊?”趙良說:“老大,都是忠言逆耳利于行,如果讓我說實話,您得先保證不能殺我。”商鞅一聽,就說:“沒問題,我同意了,你說吧。”趙良說:“百里奚原是楚國的一個平頭百姓,秦穆公把他從奴隸提拔為大夫。他在秦國做了六七年得宰相,主持討伐了鄭國,三次扶立晉國君主,一次拯救楚國,立下了不世之功。但是他做宰相得時候,平時不坐車、不打傘。到地方上視察得時候從來不帶眾多得隨從,也從來不帶保鏢。他死得時候老百姓都痛哭流涕,就連小孩都不在唱歌了。而再看您,您起家的時候是靠著太監(jiān)景監(jiān)舉薦,執(zhí)政的時候侮辱貴族官員、殘害百姓。就連秦孝公的哥哥公子虔長達8年不出門。您又殺死祝歡,給公孫賈臉上刺字。《書》曰:‘恃德者昌,恃力者亡。’上述的幾件事,可算不上是以德服人。您的危險處境正像早晨的露水,沒有多少時間了,卻還貪戀商於地方的富庶土地,在秦國獨斷專行,積蓄下百姓的怨恨。一旦秦王有個三長兩短,秦國用來逮捕您的罪名還會少嗎?”商鞅聽后不以為然,結(jié)果不到五個月就遭遇車裂之禍。
司馬光對于秦國商鞅變法也是通過一正一反,強調(diào)雖然商鞅的變法讓秦國富國強兵,但是商鞅這跟人道德上很惡心。
結(jié)論:
最后司馬光說了孟子見梁惠王的故事。鄒人孟軻見魏惠王,王曰:“叟,不遠千里而來,亦有以利吾國乎?”孟子曰:“君何必曰利,仁義而已矣!君曰何以利吾國,大夫曰何以利吾家,士庶人曰何以利吾身,上下交征利而國危矣。未有仁而遺其親者也,未有義而后其君者也。”王曰:“善。”
司馬光評價:子思、孟子之言,一也。夫唯仁者為知仁義之為利,不仁者不知也。故孟子對梁王直以仁義而不及利者,所與言之人異故也。
翻譯一下,司馬光想說的是,韓國、齊國、秦國的變法短時間內(nèi)都取得了非常顯著的效果,但是長期來看都沒有鳥用,最有用的還是孔孟的教化。但是司馬光講的變法的反面都在講主持變法的人的道德水平很拉跨,甚至讓你感覺很惡心,以此來否定他們在政治、軍事上取得的成就,而沒有從變法本身進行討論,有一點講道理講不過就搞人身攻擊的感覺。確認讓人覺得這個人有點惡心。世間從來沒有萬世不變的法門,從來都是具體問題具體分析,單獨以變法效果而言,最終是秦國取勝統(tǒng)一天下,所以商鞅的變法是最成功的,但是秦朝統(tǒng)一天下之后,環(huán)境已經(jīng)改變,而秦國沒有進行及時調(diào)整,這也怪到商鞅身上嗎?要以唯物歷史官來評價歷史人物,你不能用今天的角度來評價,這是非常不公平的。
而司馬光之所以這么寫是因為他跟王安石進行黨爭,所以對于任何變法他都要想盡辦法進行抹黑。
根據(jù)這些故事注意兩個問題:
1、能建立大功業(yè)的人在道德層面未必是好人,但是他取得的成就不能忽略,這需要一分為二的看。
2、變法圖強不是請客吃飯,大部分的時候都是損害既得利益者的利益的,是需要流血的。心靈雞湯讀起來是不錯、是可以調(diào)節(jié)心態(tài),但是想靠心靈雞湯成事就太扯淡了。
特別聲明:以上內(nèi)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nèi))為自媒體平臺“網(wǎng)易號”用戶上傳并發(fā)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wù)。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