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導演兼探險家詹姆斯?卡梅隆揭曉勞力士全新蠔式恒動深海挑戰型(Oyster Perpetual Deepsea Challenge)腕表。
2012年3月26日,一只實驗型腕表伴隨詹姆斯?卡梅隆潛入馬里亞納海溝,下潛至10,908米(35,787英尺)的深海。正是此款實驗型腕表為深海挑戰型賦予設計靈感。
全新勞力士深海挑戰型腕表由RLX鈦金屬制成,配備排氦閥門及Ringlock系統,保證防水深達11,000米(36,090英尺),是潛水員的可靠良伴,能夠在開放水域潛水時、潛水器中或高壓艙內等各種環境下發揮出色性能。
2012 年誕生的實驗型腕表被固定于詹姆斯 ·卡梅隆的潛水器機械臂上,而深海挑戰型則可以 佩戴于腕間。這款腕表直徑 50 毫米,表殼、表帶由甄選5級鈦金屬 ——RLX鈦金屬所打 造,此種金屬堅固輕巧,使新款腕表較2012年實驗型腕表輕30%。部分組件經過改良,例如水晶鏡面變得更為纖薄,確保腕表整體比例更為協調,并符合人體工學。表殼經磨砂處理,表耳邊緣磨光,表帶配備Rolex Glidelock 延展系統及蠔式摺扣延展鏈節, 令腕表可佩戴于厚達7毫米的潛水服外。
腕表表殼底蓋刻有“Mariana Trench”(馬里亞納海溝)字樣及“23-01-1960”、“26-03-2012”兩個日期,藉此向這兩次具有歷史意義的馬里亞納海溝深潛探險致敬。1960年,海洋學家雅克?皮卡德與美國海軍中尉當?沃爾什駕駛的里雅斯特號創造深潛紀錄;2012年,詹姆斯?卡梅隆駕駛深海挑戰者號創下單人深潛紀錄。這兩次探險均配備勞力士實驗型腕表。
深海挑戰型融匯勞力士于潛水表領域的各項專業技藝,并凝聚品牌多年來悉心研發的所有重大創新發明 :勞力士專利Ringlock 系統表殼結構,使腕表能夠承受深海的巨大水壓;排氦 閥門,當潛水員在高壓艙內進行減壓時,此裝置可釋放表殼內多余氣體,減小內部累積的過大壓力,以免損傷腕表 ;三扣鎖表冠,設置三個密封區 ;Chromalight 夜光物料,能夠散發持久藍色光芒,確保腕表清晰易讀。
為測試每一只深海挑戰型腕表的防水性能,勞力士與Comex公司緊密合作,建造了特制高壓艙,模擬深海 13,750 米 (45,112 英尺)下的壓力。蠔式表殼內搭載 3230 型機芯,此新一代自動上鏈機芯由勞力士研發制造,配備Chronergy 擒縱系統、不受磁場干擾的 Parachrom 游絲,以及 Paraflex 緩震裝置等數個專利部件,全面體現勞力士精湛的制表技藝。發條盒的結構與擒縱系統的優秀效率,使 3230 型機芯的動力儲備增至約70 小時。一如所有勞力士腕表,深海挑戰型獲超卓天文臺精密時計認證,平均誤差為每天正負兩秒以內。
勞力士在設計伴隨詹姆斯 · 卡梅隆下潛探險的腕表的過程中,因制作期短而面臨巨大挑戰。憑借在深海潛水表領域積累的豐富經驗,勞力士團隊僅用數周便成功研發出這款腕表。經測試后,其水晶鏡面可抵御水下15,000米( 49,200英尺)的壓力,等同于表面承受17噸壓力。這款實驗型腕表伴隨詹姆斯 · 卡梅隆下潛七小時,其中三小時用于在海底拍攝圖片并收集樣本,結果正如 1960 年一樣,此實驗型腕表成功抵御了巨大的深海壓力。
經過勞力士工程師與深海探險家數十年來的通力協作,如今,深海挑戰型為人類與技術的探險歷程樹立了新的里程碑。
關于勞力士
勞力士為瑞士綜合獨立制表商,總部設于日內瓦,其蠔式恒動(Oyster Perpetual)腕表與切利尼(Cellini)腕表的機芯均獲瑞士官方天文臺認證(COSC),并就精準度、動力儲備及可靠性方面進行一系列內部測試。迄今為止,勞力士已經注冊了五百多項專利。品牌在瑞士有四座廠房,設計、研發及生產勞力士腕表的大部分零件,從金合金的鑄造,到機芯、表殼、表盤及表帶的加工、打磨、組裝和修飾,皆由品牌獨立完成。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