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吳越春秋·闔閭內(nèi)傳》中記載,刺客要離奉吳王闔閭之命,以苦肉計獲得慶忌的信任,成功將其刺殺,其過程看完令人頭皮發(fā)麻。
公子光闔閭殺死前任國君王僚即位后,王僚的兒子慶忌當時領(lǐng)兵在外,慶忌身材高大,有萬夫莫當之勇,在吳國號稱第一勇士,手下的那批士兵又特別忠于他。慶忌成為了吳王闔閭的心頭之患。
闔閭與伍子胥計議,尋找勇士謀刺慶忌。伍子胥便推薦了要離。
要離家在今無錫鴻山之北,大河頭火叉浜口南岸,以打魚為業(yè)。生得身材瘦小,僅五尺余,腰圍一束,形容丑陋,但智術(shù)非凡,有萬人之勇,是當?shù)赜忻膿魟δ苁帧?/p>
闔閭初見要離,見要離高不過五尺,腰大貌丑,大失所望。伍子胥說,要離雖然其貌不揚,但機警過人,且對吳王非常忠心,是可以利用的。
闔閭與要離密談,要離謹表忠心說:“現(xiàn)在慶記正在招納亡命之徒為父報仇,我打算詐稱投奔他,但讓他相信我必須用苦肉之計,所以請大王斬斷我的右臂,殺死我的家人,這樣就可以取得慶忌的信任,因而也就有機會行刺了。”
第二天。伍子胥與要離入朝,當著文武百官的面保薦要離為將軍,率軍攻打楚國。闔閭聞奏,怒斥伍員"你保薦的這人身矮力微,怎能帶兵打仗?要離當面頂撞闔閭:大王真是忘恩負義,伍員為你安定江山,你卻不聽伍員的。闔閭"大怒":你這人竟敢頂撞大王我。命人把要離的右臂砍掉,關(guān)進大牢,拘留他的妻子與兒子。伍員嘆息而出,群臣一時也莫名其妙。
過了幾天,放松了對要離的看管,讓他"趁機"越獄逃跑了,闔閭便下令把要離的妻子與兒子斬首示眾。
要離逃出之后,四出鳴冤。聽說慶忌在衛(wèi)國,便投奔衛(wèi)國找慶忌去了。慶忌疑他有詐不肯收容,后探的要離的妻子兒子均被闔閭斬得事實,便對要離深信不疑,視為心腹,委他訓練士兵,修治舟艦,常在左右,同謀舉事。
三月之后,慶忌出征吳國,與要離同坐一艘戰(zhàn)艦,由于慶忌作戰(zhàn)勇猛,很快便取得了一場勝利。
有一天刮大風,水面蕩起大浪,船也劇烈搖晃。慶忌穿著鎧甲,立在船頭,遙望遠方,想到馬上就可以為父親報仇雪恨了,不禁握緊了拳頭。要離這時左手握著長矛站在慶忌身后,看著陷入沉思的慶忌。
要離知道此刻正是刺殺的最佳時機,便借著船搖擺之勢,左手持矛,奮力朝慶忌沖去。巨大的沖力外加船的慣性,要離這一矛直接貫穿慶忌的鎧甲,長矛破胸穿出。要離也倒在了甲板之上。
一旁的護衛(wèi)來不及救主,親兵趕緊護住了慶忌,慶忌雖被刺穿,仍倒提要離,沉溺水中三次,然后將要離放在膝上,笑著說:"天下竟有如此勇士敢于刺我!"
慶忌這時候還剩一口氣,他對護衛(wèi)說道:“這個人是天下少有的勇士,我們怎么可以在一天之內(nèi)殺死天下兩個勇士呢!”
“你們把他放回去,讓他的主人表彰他的功勞。”
等要離去,慶忌拔出長矛,口吐鮮血而亡。
要離回到吳國,闔閭金殿慶封要離,要離不愿受,說:"我殺慶忌,不是為了做官,而是為了吳國的安寧,讓百姓能安居樂業(yè)。"說完便自刎于金殿。
吳王闔閭根據(jù)要離生前的遺愿,便令伍子胥將要離葬在鴻山東嶺南麓楊梅塢專諸墓旁。
要離雖然刺殺成功,但是,滅絕人性的讓吳王殺掉全家妻兒老小,終究為世人所不齒。
正如司馬遷在刺客列傳最后寫道:“從曹沫到荊軻五個人,他們的俠義之舉,有的成功,有的不成功,但是他們都沒有違背自己的良心,名聲流傳到了后代,這難道是虛妄的嗎?”
沒有良知的刺殺,在現(xiàn)在只能被稱為“恐怖份子”。不仁不義不忠的要離,想要在史記成為第六個主角,只能是“雖然我長得丑,但是我想得美”。
特別聲明:以上內(nèi)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nèi))為自媒體平臺“網(wǎng)易號”用戶上傳并發(fā)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