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國家具看佛山”,提及家具,佛山當屬中國家具產業響當當的名號。在這片土地上有眾多知名的家具制造企業和家具賣場,每年來此選購的全國各地和海外消費者數以億計。然而困頓于疫情,消費者出行不如以往般順暢,因此消費行為從小件消耗品到大宗的耐用品,如家具,也陸續轉戰線上選購。消費行為模式的轉變,也讓社交媒體上興起了一批家具買手,他們通過圖片、視頻或直播方式,向消費者推薦到佛山購買家具的攻略,甚至做起了“帶買”和“代買”的家具中介服務。
專業的介紹,誠懇的話語,讓不少消費者著實心動。家具買手如何為消費者服務?產品和售后如何保障?通過這些家具買手能放心地買到家具嗎?近來,有不少朋友向業內人士咨詢關于家具買手的事情,作為在家具行業有一定深耕經驗的行內人,他向我們透露了關于佛山家具買手的一些真相。
服務有門檻,先交訂金再溝通
消費者吐槽買手收取服務費,卻無實際服務
與視頻上給人熱情洋溢的感覺不同,實際上,想要得到家具買手的服務,需達到一定“門檻”。溝通需求前,消費者需提前繳納300-500元不等的服務費,才有“資格”與買手對較為關切的產品、價格等內容進行深入溝通。如果最后不成交,費用一概不做退還。成交后,消費者還需繳納一筆成交總額5%的服務費。
對于這一模式,有些消費者認為,自己出錢購買別人提供的服務,收取服務費這一做法可以理解。但也有部分消費者認為,自己隨便去任何一家家具賣場,都可以隨便體驗,隨便咨詢,自己作為買家想提前了解產品還要另外交費,這一做法多少有些不合理。而且家具買手帶消費者到合作的廠家購買家具,也應該還有來自廠家的傭金,額外再收消費者的服務費,“吃相”有點不太好看。
按預算報價,價格不透明
作為消費者,除了家具產品本身之外,最關心的當然是產品價格。消費者認為,家具買手身處源頭產地,直接對接工廠,相當于廠家直銷,價格應該更有優勢。然而,消費者通過買手購買家具,在價格方面就一定能獲取最大優惠嗎?答案卻不一定。
在推薦產品之前,買手會先拿到消費者的預算,再根據預算進行報價。同一款式的產品,在同一個買手那里基本沒有第二套方案,消費者無從進行對比。想要多方比價,還要找其他的買手,更要多次繳納服務費。至于實際出廠價是多少,消費者更是無從考究。
消費者在社交平臺反應家具買手肆意加價
據業內人士透露,家具買手獲取利益的手段和渠道遠不止收取服務費這么簡單。合作前,買手與廠家早已溝通好,廠家報價給消費者,再以按所報價格比例的方式對家具買手進行返點,作為介紹客戶的傭金。有不少家具買手拿到工廠報價后,自行加價買給客戶,有的更是成倍加價,以賺取豐厚的中間利潤。業內人士稱,和宣傳內容上看起來只是服務消費者的感覺并不同,家具買手是典型的消費者和廠家“兩頭吃”。
售后無保障,有事自己擔
買手向客戶收取服務費,然而對接的人卻并不專業,未對消費者進行服務
部分買手在宣傳視頻內說明會為消費者提供家具搭配方案,然而服務水平卻良莠不齊,有的“設計師”甚至不具備基本的軟裝設計和家具搭配能力。搭配效果無從保證,到最后結果還是消費者憑感覺自己買。
買手對于客戶售后的處理方式
如果家具在物流途中出現了損壞破損,售后則成為最大的難題。消費者和廠家沒有直接的聯系方式,只能通過買手進行協調,很多消費者也不知道買手的辦公地點,聯絡只是靠通訊軟件,買手一旦推卸責任,或者干脆拉黑不回復消息,最后的結果只能由消費者來承擔。如果消費者想通過線上平臺投訴,因通過平臺下單的只有300或500的定金,并不是全額購買家具的款項,所以平臺也只能受理這部分定金的投訴處理,其余非通過平臺下單的金額,平臺也難以追回和跟進。
買房子裝修,本是人生一件幸事樂事,家具購買的過程雖辛苦繁瑣,卻關乎日常使用的點點滴滴,消費者在購買時一定要擦亮眼睛,盡量選擇正規有保障的渠道。在佛山,有很多廠家有直營店或經銷商店。在這個家具集散地中,專門售賣家具的賣場更多達上百座,家具品牌、種類、價位包羅萬有,消費者可以多番比較。即使不能隨時前往,也可以通過線上媒體聯系到商場、實體商家線上溝通購買方案,通過商場平臺下單也能夠獲得售后和保障,買得更加放心安心。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