雙11,會消失嗎?
這是個問題,也是個老問題,今年“雙倍7年之癢”(14年),更是被屢屢拿出來說事。哪怕“交易規模與去年持平”(約5403億元)。
小郝親歷,10多年來,雙11“消失”論,主要有三波:
1、2012年,雙11交易額191億元,2013年初,電商圈盛傳:雙11要停止了。
但同時,一位上市零售大集團的朋友卻被191億震驚,1天勝過他們一年的銷售額,高層不停開會,渴望找到與電商結合的機會。
于是,我告訴朋友:放心,實體的震撼和求變還在,雙11不會停,因為這是線上線下結合的必須。
2、2015年,雙11交易額912億元,而數字公布的前幾天,網上掀起一陣口嗨刷屏,“光棍節”的啟蒙意義不再,雙11該退出歷史舞臺了。
但當時,網上支付難題剛剛解決,物流仍然讓人頭痛,“爆倉”兩字余威尚存。
當時中通的老板告訴小郝,為了能解決物流的“堵點”,他們甚至要祈求,不要在雙11期間,出現大雨大雪的天氣,不然,網上又是罵聲一片。
于是,我告訴朋友:安了!電商關鍵的履約問題沒有搞定,雙11不會停,因為這是零售必須解決的消費體驗。
3、前兩年,雙11交易額漲到5403億元,唱空雙11的聲音又沉渣泛起,仿佛只有論證它的不能、不行、不成,才能證明自己很能、很行、很成。
但年輕人噴薄的消費打了他們的臉,花西子等新國貨接連迸發,破產三姐妹、破產三兄弟大行其道,滑板、滑雪、潮玩、新美食等因雙11“大勢得定”。
于是,我告訴朋友:別擔心,物莫如新,零售不追“新”,就會被革命,只要這造“新”的現實力場還在,雙11不會停,因為這是零售安身立命的關鍵。
而今年,隨著消費疲軟,交易額弱化,雙11“告別”論又老調重談。
但小郝采訪一圈下來,現實是:
這次雙11,1700萬商品和約40萬商家加入雙11,比2021年提高20-30%。而曾經喊著躺平、不玩的老咖,00后初出茅廬的玩家都加入進來。
1、賣家:不再低價產品引流,虧損賺吆喝,取而代之的是中高端產品加大促銷力度。事實證明,賣家求ROI、復購率、用戶沉淀為自己的會員,而消費者也樂意買單。
2、主播:他們在不同平臺之間“互聯互通”,不再高喊交易額的“大”,更在意雙11從公域引流多少粉絲,看直播停留多久。李艾、大左等“腰部”主播也爆發上位。
3、國貨:加速崛起!
天貓2000個單品成交額突破1000萬元,其中,國貨占比過半,Spes、藍盒子等新銳品牌涌現出大量爆款。
蘇寧智能家電銷售增長143%,國貨占比超六成;京東成交額前20的品牌里80%是國貨;抖音電商,開售前7天,家電類銷售額前10的商品全是國貨。
4、品牌:品牌自建直播,像雅詩蘭黛預售觀看超1000萬,已經與頭部主播相差無幾,話術、劇本、優惠玩法等越來越專業,品牌會員帶來的成交額超過其總成交額的40%。
這就像三頓半創始人吳俊說的:雙11,用戶無限關注價,賣方不斷提升值。追求商業效率的回歸,而非“看起來很美”的GMV。
14年,雙11還在發現問題,解決難題的軌道上,沒有變!哪怕超高爆發的狂歡不再,它依然成全創新,深生不息。
就像經濟學家亞當·斯密說的:一種事業若對社會有益,即應當任其自由,廣其競爭。
所以,這樣的雙11,它還會消失嗎?該消失嗎?
咱們評論區見!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