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字是人類文明發展的基石,很多追尋考究也很有意思,歷史往往無真相,我們簡單噴空漢字 雀。
我的老家舞陽縣,農村里稱呼麻雀為“小錘兒”,我一直認為可能是“小雀兒” 或“小蟲兒”的轉音。噴空地名、山水人文歷史,見過很多地方稱呼鳥獸。關于麻雀這個兒化音的“小錘”(大致發音),有一些和古今文字語言有關的新理解。
豈有蛟龍愁失水,更無鷹隼與高秋。
——李商隱
注意這個鳥“隼”,讀音sun (筍),兇猛的鳥的意思。
架子(下面的十字)上的隹,或者樹枝上的高鳥,隼,高而俯瞰覓食?
斑騅只系垂楊岸,何處西南待好風。
——李商隱
騅不逝兮可奈何,虞兮虞兮奈若何。
——項羽(傳說作者)
注意這個 騅字,讀音 zhui,追,跑的快的馬。可能有飛起來的感覺。馬做偏旁,是為物類,隹做字音,是為功能。向隹鳥一樣速度的馬。
我們再來看看和隹有關的詞匯。 淮,淮河。
官方解釋:形聲。字從水,從隹(zhuī),隹亦聲。“隹”本指“鳥兒”,特指“鳥頭”,引申為“高、精、尖”。“水”與“隹”聯合起來表示“頂級水”、“水至清”。淮的本義:最清的水。淮河發源山區,相對清澈,與發源丘陵土質區域的河流對比而言。
漢字 難,難本身有鳥的意思,演變中消失。
睢縣,睢(sui,雖),眼睛(目)+鳥(隹)。本是古水名。我看過一個稗官野史的材料,忘記了考證過程,也可能是作者的見解,大意是周穆王視察商丘地界,河灘有鳥。觀隹之水。僅供參考。
然后我們看看麻雀的雀。雀=小+隹,雀者,小隹也。
隹,讀音 追(zhui),意思是短尾巴的鳥。雉(zhi)、雅(古通烏鴉的鴉)、雁等都有鳥字做配套的痕跡。注意,隹(zhui)和佳(jia)的區別。
這么來理解,我的老家漯河區域,稱呼小麻雀為“小錘(讀音)”,應該是古語言的遺留,應該是 小隹 (與小錘讀音接近)的痕跡。
古漢語已經融入到我們生活之中,點滴痕跡似有可尋。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