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月16日,比亞迪舉行了第300萬輛新能源汽車下線發布會,被譽為“中國品牌的高光時刻”,比亞迪也無可爭議的穩坐中國新能源汽車的“頭把交椅”,如今的比亞迪海外足跡已遍布全球70多個國家和地區,旗下登陸歐洲市場的漢EV、唐EV,其售價甚至能和傳統燃油豪華品牌寶馬奔馳“掰掰手腕”。
不少人看到比亞迪獲得如今的成就,不由感慨:比亞迪這個造電池的企業,從什么時候開始走上了新能源汽車的快車道呢?然而翻開比亞迪新能源汽車的發展史可以發現,這真的比小說主角的“逆襲之路”還要勵志。
被戲稱"大忽悠"的比亞迪新能源汽車
提起中國新能源汽車的發展,不得不提錢學森在1992年在給中央的信中提到的“新能源汽車計劃”,在此之前,20世紀70、80年代不斷爆發的能源危機,讓西方國家已經開始重視新能源汽車的研究與改革,1976年,美國國會通過了《電動汽車和復合汽車的研究開發和樣車試用法令》,1990年,歐洲“城市電動車”協會成立,在錢老的強烈建議下,1996年,我國也將電動汽車列為“九五”期間的國家重大科技項目。
可是新能源汽車到底該怎么造,西方發達國家顯然比燃油車都還沒研究明白的我國更有發言權,而且那個年代,國內車企還在一門心思的研究燃油車三大件,街上桑塔納還是稀罕物,又有那個車企敢吃這第一口螃蟹呢?
是比亞迪。
2003年,鋰電池大廠比亞迪收購秦川汽車,開始了從造電池到造汽車的邁進,這個造車后來者推出的比亞迪 F3成為了一大熱銷車型,就在2007年,比亞迪汽車依靠價格親民的F3剛在汽車界站穩腳跟,比亞迪董事長王傳福就喊了個“依靠電動車實現2025年全球銷量第一”的口號,一時間,“大忽悠”的評價層出不窮。
了解王傳福的人都知道,他是一位科研、執行力都很強的技術性企業家,他能喊出這個口號并不是空穴來風,此時的王傳福就已經開發出世界先進的電動機,亮相于2006年北京車展的比亞迪 F3E,就是比亞迪第一款純電動汽車,然而因為純電車配套設施問題難以解決,2008年12月,比亞迪率先推出插電式混動的F3 DM。
當時的比亞迪 F3 DM,搭載了比亞迪第一代DM混動系統,這套平臺在技術方面無疑是超越時代的技術,第一代DM混動系統將一臺1.0升三缸發動機融入了兩個電機和一個減速器,實現了純電、增程(發動機帶動發電機給電池充電)、混動三種驅動方式,各種模式互相切換,很大程度上節省了燃油(百公里油耗油耗2.7L)。
但技術總是依托材料才能發揮設計效果的,高端的DM系統,在實際使用上出現了頓挫感強烈、動力不足(百公里10.5秒),最高車速受電機最高轉速約束,最關鍵的是比燃油版F3貴了8萬,即便是深圳補貼8萬政策下,這款超時代的混動車買了300輛不到,幾乎無人問津。
依靠第一代DM技術翻盤的比亞迪
在推出F3 DM之后,比亞迪在2010年推出了我們熟悉的e6,對于這款大量用于出租的車,比亞迪是寄予厚望的,也是純電車開始走近消費者心目中的第一款車,無奈當時的比亞迪財務出現了嚴重的危機,一度讓比亞迪搖搖欲墜。
此后比亞迪新能源車開始逐步發展,特別是比亞迪在2014年提出“542戰略”之后,2015年,比亞迪新能源車中的秦、唐以及e6的發力,使得比亞迪全年新能源車銷量突破6萬輛大關,一舉成為國內新能源車企的領頭羊,甚至全球都無對手,此時比亞迪新能源車的實力開始被認可。
沒想到2016年的新能源車“騙補門”直接把國內整個新能源車害慘了,為了騙取高額的國家補貼,大量車企組裝劣質純電車,一下子讓許多消費者對新能源車傷了心,直接對后幾年的整個新能源車銷量都產生巨大的負面影響。
比亞迪新能源車也是在質疑聲中負重前行,穩步前進,但2018年比亞迪又遇到了特斯拉這個“棘手”的對手,銷冠地位幾乎是瞬間易手,而2017年一直作為中流砥柱的鋰電業務,也被“后起之秀”寧的時代超越,此時的比亞迪需要一把“利刃”打破現有的局面。
于是2021年,比亞迪DM-i超級混動技術出現了。
如果說2018年新一代唐的出現標志著造車新時代首款豪華車型落地,2020年首次搭載“刀片電池”的漢成為比亞迪當時最大的宣傳點,但真正讓比亞迪新能源車從月售過萬到幾萬、十幾萬跨越的,首功當屬2021年DM-i技術的推出。
比亞迪研發的DM-i技術做到了把混動系統額外產生的成本壓縮,讓混動車的售價與同級別燃油車劃等號,這直接讓消費者沒法做“選擇題”了,同樣的價格,誰不愿意買一臺更省油的混動車呢?
比亞迪DM-i超級混動技術,其本質還是延續了2008年第一代DM技術,因為這一代的DM技術有實現降低混動車成本的結構優勢,比起第二代、第三代DM技術,可以取消多檔變速箱和星型車輪盤,采用發動機和電機串聯的驅動方式,也減小了電池高倍率供電壓力。
當然第一代DM技術巨大的材料劣勢也必須要彌補的,簡單來說,串聯驅動存在能量的二次轉換,需要更高效率的發動機,高效率發動機需要壓縮比來實現,高壓縮比需要解決燃油在發動機氣缸中爆震問題等等,為了解決這些問題,比亞迪前后研發幾百項專利,深厚的技術沉淀,讓熱效率達到43%的1.5L驍云發動機成為現實。
此后,比亞迪新能源車銷量徹底迎來“噴井式”提升,從月銷幾萬,到十萬,再到反超特斯拉,再到月銷二十萬,直至如今的累積銷售300萬輛。
未來的比亞迪將更加“恐怖”
比亞迪董事長王傳福還在發布會上預告了仰望品牌,將正式帶領比亞迪進入百萬級高端汽車領域,首款車型預計于2023年一季度正式推出。不少人第一時間會想到國產汽車提高檔次的“傳統技藝”——堆材料,各式各樣的功能、內飾往最大程度上堆,但就比亞迪而言,這種概率非常的小,因為作為一個擁有9426項專利的技術型車企,比亞迪可能會給我們數個“大驚喜”。
比如說800V電壓平臺,800V電壓平臺一直是純電車的一個熱門話題,我們都知道電壓越高,在電流上限一定的情況下,充電的速度就會更快,目前很多新能源車企都在解決高容量電池充電速度慢的問題,由于市面上普通充電樁為500V電壓,根本實現不了向超過500V電壓的電池充電,于是像特斯拉等車企開始自建高輸出電壓的“超級充電樁”,又比如理想直接采用換電模式,這些車企拐彎抹角的搞這些花樣,其本質上還是因為解決不了升壓充電技術。
但是比亞迪卻有,驅動復用升壓充電技術,簡單來說就是通過電機里的線圈,利用變壓器原理,實現低電壓升壓的技術。
目前,比亞迪純電車動力電池電壓650多伏,充電電壓為700多伏,在百萬級高端汽車領域實現800V電壓并不困難,當然800V電壓平臺目前的佼佼者是保時捷,含金量可以直接感受得到吧。
至于仰望品牌到底有多少讓其他車企“仰望”的黑科技,還得到明年揭曉后才知道,讓我們拭目以待吧!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