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甘肅天水某私立幼兒園幼兒血鉛檢測異常,引發社會關注,初查是由于園方“違規使用添加劑”導致,但最可怕的是孩子體內的血鉛值,本地檢測正常,而換個地方檢測就大大超標。
有家長爆料,這些孩子在天水檢測時被告知“血鉛正常”,而換到西安市中心醫院檢測,卻被診斷為“鉛中毒”——多數孩子的血鉛值在200微克/升至500微克/升之間,而正常參考值應該在100微克/升以下。
極目新聞報道截圖
為什么差異如此之大?官方并沒有解釋說明,有媒體援引一家醫院的工作人員稱,不同醫院的檢驗儀器不同,檢驗結果也可能會有一定差異——我能體會得到媒體和工作人員的小心翼翼,但公眾的智商沒有鉛中毒,所以心照不宣。
極目新聞報道截圖
——如果儀器誤差到這般地步,那么至少一方使用了不合格產品,需要連儀器生產廠商一起查,不知有關部門敢不敢讓廠家“背鍋”。
細思極恐的是,如果家長相信了本地檢測結果,那么孩子將不會得到及時治療,一系列問題也將會被掩蓋,后果不堪設想。
“他們”在害怕什么?無非“擔責”二字,但這不是一起簡單的食品安全事故,沒有人的“逃責”比孩子的生命健康重要。
圖源:極目新聞
有家長說違規使用添加劑的食品是定點供應的,可調查卻說是幼兒園自己做的,我們為園方勇于擔責表示寬慰,也相信園長在很多人眼中,會得“能處”的高度評價。
但無論是檢測數據,還是主動擔責,如果有造假行為,那就不是普通的撒謊,而是在作偽證,不管是直接責任人還是“幕后指使者”,希望他們得到應有的懲罰。
不要小看家長的素質,他們在單位也可能是領導、技術骨干,問題出在哪里、該怎么調查……也許他們比“調查組”更有頭緒——無他,因為他們不是“無關的人”,會堅決為自己的孩子討一個公道。
圖源:極目新聞
多年的經驗告訴我們,要相信后續調查,一定會有一個公正的結果,但某些常識性遺憾也告訴我們,如果沒有“第三方”介入,總有一些公正會被“打折”。
試想一下,你在單位寫沒寫過“自查報告”?是不是總是把“理論學習不系統”“工作方法待改進”這樣的問題上報上去,你會把自己“多報銷了招待費”上報上去嗎?
有位自媒體作者說:“血鉛超標最多的寶寶,一定是吃飯最乖的”,一下子就戳中了我的淚點——那么多乖巧可愛的寶寶,他們也許不知道發生了什么,更不知道那個“檢測正常”的判斷,其實有多么危險。
指望“自查”能出什么深層次成果,就是“與虎謀皮”般的愚蠢,只有“提級查”或“異地查”,并虛心接受家長監督,才能揭開被人為捂住的蓋子,讓那些奔波、傷心、擔憂的人們,保留一絲信心和期待。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