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風態度冷峻,一如往年。
耐不住北風的臭臉,人們躲進大大小小格子里。
格子被嚴密封閉,留著觀察外邊風聲的透明窗。
窗外的天空晦暗不明,耳邊又時不時地有疫情新況。
疫情,和天氣一樣成了人們新的社交談資。
疫情,不可避免地阻滯了人們的腳步,也不可避免地影響了貨物的流通、服務的提供。相應地,需求會被壓制,一部分轉移,一部分消失,需求直接作用于供給。供給則影響著人們的就業、消費,形成新的需求,形成新的均衡。
這種新的均衡,造成了失業率的居高不下。
86年前,為了打破經濟和就業僵局,凱恩斯曾在《就業、利息和貨幣通論》里分析影響有效需求的三個基本心理要素:邊際消費傾向、資本邊際效率、流動性偏好,提出政府應通過財政和貨幣政策來影響有效需求。
隨意看一下網頁和新聞,政府的稅收調整、投資動向,央行的利率調整、國債發行,都是有形的手在調校經濟的動作。
再將視野聚焦到人們的消費動向、儲蓄變化、生產采購指數,也能窺探到有形手、無形手是如何相互作用,結果又是如何。
那么,如果凱恩斯生活在2022年,面對這種特殊的社會經濟狀況,他會不會撓頭?還是依舊自信滿滿?
(文耕坊-景軒bookhiker)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