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篇文章,也許是記錄了一段特別的歷史,若干年后,當(dāng)我們可以隨意切換城市,自由馳騁在馬拉松賽道上時,會對今時今日的不易唏噓感嘆,也會更加珍惜每分每秒不受環(huán)境約束的美好時光。
這次來廈,是來參加第20屆廈門馬拉松賽,從2020年1月跑完香港50公里越野之后,幾乎就再也沒跑過正兒八經(jīng)的比賽了,這幾年時間,跑步雖然沒有停過,但沒了比賽的吸引,跑起步來總是不夠系統(tǒng),沒有什么正統(tǒng)的訓(xùn)練計劃,只是每一次鍛煉盡量跑足10公里,卻也逃不了三兩公里就草草收工的敷衍,體重就在這懶洋洋的跑步生活里增增減減,整個人就像嫁接了美顏相機(jī),時胖時瘦,時黑時白。
早前幾天,深圳的形勢稍見起色,全國各地也調(diào)低了要求,幾乎都看到曙光了,可最近情況又變得復(fù)雜,計劃有時候被變化脅迫著改變。
深圳新增挺多,廈門的要求是周日的比賽,周四必須在18點前抵廈,并且做一次落地檢,然后三天三檢,周六拿著三次檢測報告去領(lǐng)裝備,周日才能正常參賽。
這要求雖然繁瑣了點,但也算是夾縫生存,比之前臨時取消或延期要改觀很多,就是苦了疫區(qū)的跑者和檢測人員,一個是增加了時間成本,一個增加了人力成本,兩者又都添加了財力負(fù)擔(dān)。
可能有人會說,既然如此麻煩,就不能不去參加?說實在的,按照我怕麻煩的性情,提前兩天抵達(dá)又面臨著各種不確定因素,我的內(nèi)心確實搖擺過,但此次來廈門的任務(wù)不僅是跑馬,還有之前和廠家約定好的直播計劃,為了愛好可以遺憾舍棄,但為了工作,又總有一絲不甘。
轉(zhuǎn)念一想,能像我這樣提前幾天到達(dá)的人畢竟是少數(shù),只要按照當(dāng)?shù)匾?guī)定做好檢測,問題就不大。關(guān)鍵是大家的生活總要恢復(fù)正常,馬拉松賽總要重新開遍全國,這也算一種嘗試,有的人知難而退,有的人迎難而上,這本身就是社會發(fā)展的最常規(guī)的兩種應(yīng)對模式。
出了廈門北站,出站之前要先看行程碼,只要是綠碼都二話不說,快速放行,然后做一次核酸就出站了,流程很平滑,操作也簡單,這是時間積累的工作經(jīng)驗。我覺得這起碼會給人以信心,手持綠碼,便是自由。
廈門馬拉松對這次賽事承擔(dān)的壓力和付出的努力不會小,細(xì)節(jié)處見溫暖。在出站口的正前方,有一個巨大的藍(lán)色橫幅寫著一行字:2022廈門馬拉松暨全國馬拉松錦標(biāo)賽歡迎您。
這足以看出廈門馬拉松,并不是廈門人的馬拉松,他張開了懷抱,歡迎南來北往的客人。
比賽不到鳴槍起跑,不敢說就能順利舉行,但一句“歡迎”,是期許,更是希望,是接納,也是改變。希望這樣的歡迎詞接下來可以在全國絕大多數(shù)城市一一綻放。
跑步這項運動之所以受到越來越多人的喜歡,就是因為它給予我們太多人生的暗示,堅持、釋放、挑戰(zhàn)、突破、自由、呼吸、沖刺、孤獨、享受、獨處、完成。
如果不能自由的呼吸空氣,不能暢快地自由奔跑,不去感知心臟跳動的聲音,不去肆意地?fù)]灑汗水,那人活一世,形如走獸,便無精彩可言了。
我期待著這場比賽能如期進(jìn)行,大家都能安全完賽,人生的馬拉松腳踏實地,又心懷遠(yuǎn)方。
特別聲明:以上內(nèi)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nèi))為自媒體平臺“網(wǎng)易號”用戶上傳并發(fā)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wù)。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