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讀《菜根譚》治家篇,讀到這一段:處父兄骨肉之變,宜從容,不宜激烈;遇朋友交游之失,宜剴/kǎi/切,不宜優游。
意思是說當遇到父母兄弟或骨肉至親發生矛盾或不好的變故,應該沉著、從容去解決問題,而不應言辭激烈、莽撞行事;在與朋友交往的過程中,如朋友有什么過失,應該直截了當地告知,不能拐彎抹角任由其錯下去。
相傳一日,蘇東坡去拜訪王安石,王安石正在午睡,蘇東坡見其書桌上有一首未寫完的“詠菊”詩:“黃昏風雨過園林,殘菊零落滿地金?!碧K東坡覺得菊花開在深秋,根本不會凋落,于是提筆續寫道:“秋花不比春花落,為報詩人仔細吟!”王安石醒后見了蘇東坡的續寫,覺得蘇東坡有點不知天高地厚,恃才無忌,于是上書皇帝,將蘇東坡貶謫到黃州。蘇東坡到黃州后,秋天時真的發現落了滿地的菊花,于是悔不當初,為自己的無知和莽撞而慚愧不已,決定之后將當面向王安石道歉。
后蘇東坡得一機會,將回京面圣,想起之前王安石囑咐他回京之日,取瞿塘中峽之水帶給王安石,于是便決定走水路。但旅途中舟車勞頓,蘇東坡身體乏累,竟睡著了。一覺醒來,發現已到下峽。蘇東坡本想調轉床頭,逆流而上,回去取中峽水。但逆水行舟,十分困難,又聽人勸說,同一江流之水,上中下峽哪有什么分別。于是只好作罷,取了下峽水回去。
待歸京見到王安石時,蘇東坡為續寫菊花詩一事跪地謝罪,并將瞿塘峽水交給王安石。王安石一面安慰蘇東坡,不要將續詩之事放在心上,一面讓人煮水沖茶。但茶色過了好一會才顯現出來。王安石便問蘇東坡這水是哪里取的?蘇東坡回答說是瞿塘峽中峽。王安石笑著說:“你在騙我啊,這明明是下峽之水。”蘇東坡大驚,一面道歉,一面問王安石是如何知道水乃下峽之水。王安石回答說:“上峽水性太急,下峽太緩,只有中峽緩急相半。用瞿塘峽水煮此茶,上峽味濃,下峽味淡,中峽則在濃淡之間。今見茶色半晌方見,故知是下峽水?!?
蘇東坡聽后,心悅誠服,立刻離席謝罪。此后收斂了很多自以為是和恃才傲物。王安石和蘇東坡二人,同朝為官,但政見相左。王安石對蘇東坡,雖欽佩其才華,但對其政見卻針鋒相對,然而對其為人和行事上又能以客觀公正的態度去對待。在蘇軾因“烏臺詩案”被逮捕入獄,牽連多人,將擇期問斬之時,王安石毅然疏呈皇帝:“安有圣世而殺才士乎?”蘇軾因此免于死罪。
朋友之間直言相勸,讓人可以瞬間清醒,因為并不牽扯太大的利益關系;但至親至愛之間,不講究方式,挑戰對方的忍耐和愛的程度,就容易激起對方的逆反心理。就像大S和汪小菲,本來一見鐘情、閃婚恩愛,然而一個在綜藝節目上直接指對方沒品,不能控制好自己的情緒,遷怒于人;另一個以“京城四少”自居,家世、學歷都算一流,怎受得了別人家的陰陽怪氣、拿捏于股掌。一個公主作派,一個少爺脾氣,當最美之初見已不再,怎能相看兩不厭?
人們因為不了解而結合,因為了解而分開。分開就分開,但是分開就一定要撕破臉嗎?好好說話,真的有那么難嗎?何況,很容易陷到事后無盡的自我懷疑和折磨當中,比如汪小菲數次發微博說自己要平息這場紛爭,發了又秒刪,數次又一點就著。
其實我們都可以試試非暴力溝通,好好說話,別傷害那些你生命里最重要的、互相愛著的或者曾經愛過的人。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