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來相繼出圈的成都環城生態公園78座橋梁。無論是運動愛好者熱衷的騎行、徒步,還是攝影愛好者的街拍行程,總也繞不過成都綠道上新“冒出來”的這些橋梁。
這不禁讓人想要探索一番背后的原因,綠道橋梁為何會如此牽動成都人的心弦,它們的出現,給成都這座城市帶來了什么?于城市而言,78座綠道橋梁的核心價值指向何處?
談及城市價值,無非三個方面,第一是城市的先天價值,即城市印象、地理位置等;第二是城市的發展價值,涉及經濟、產業結構與增速、GDP、人口發展等眾多方面;第三則關乎于個人感受,這個城市的精神內核能否與你產生共鳴,如果是,那這里就是屬于你的城市。
在穩坐新一線城市榜首的成都,發展、增速是關鍵詞,“第五座一線城市”能否花落成都卻仍然是個未知數,太多人對于成都的印象停留在熊貓、旅游城市、安逸、茶館之類的名詞上。誠然,這些名詞確實是成都的名片,可是在新的發展階段,成都也正在展示著它已經更新換代的城市價值。
價值凝聚在何處?就從公園城市建設,100公里環城生態公園綠道貫通,121個特色園“串珠成鏈”,78座綠道橋梁集中亮相說起。
凝聚人文價值
吸引世界精英匯集成都
前不久,以“樂跑公園城市品味千年煙火”為主題的2022成都馬拉松,成都市民、馬拉松愛好者、專業運動員,甚至還有競速輪椅馬拉松國家隊成員、視障跑者匯聚在成都的同一條賽道上,成都以高標準賽事服務收獲了各界各地馬拉松選手的廣泛好評,成都馬拉松也成為了中國首個世界馬拉松大滿貫候選賽事。
成都馬拉松的重要載體,是天府綠道,橋梁占據了環城綠道31%的比重,亦作為賽道的一部分,承載著各界馬拉松跑者的矯健步伐,同時也映入眾人眼中,以其極富美感的精巧設計,成為成都的最新名片。
川陜路橋
不僅是馬拉松,還有成都圈子里最火爆的騎行,朋友圈里常常能看到身邊不同的朋友曬出騎行打卡的照片。近日,環城生態公園“百公里一級綠道”騎行線路已經被國家體育總局體育文化發展中心收錄為“2022中國體育旅游精品項目”,更多的戶外運動愛好者也將用自行車輪丈量成都綠道和78座橋梁的魅力。
錦城湖棧道橋
在賽事、運動之外,這78座橋梁作為新的城市名片還有互聯網的“出圈”。
“拍攝地點:成安渝橋;拍攝時間:傍晚六點半左右;機型/濾鏡……”譬如以銀杏為靈感的成安渝橋,它是攝影愛好者們的最愛。
最近,這座橋在各大社交平臺上頻繁出鏡,一張張圖片曬出來,訴說著成都的故事。成安渝橋繁復華麗的曲線勾勒的是銀杏葉片輪廓的自然之美,而橋梁裝飾的不同色彩則代表著銀杏樹四季的變化。不同的角度,不同的距離,不同角度的自然光下,這座橋展現著它多變的氣質和身姿,遠觀、近賞造就意境截然不同的設計之美。銀杏樹,1983年就被定為了成都的市樹,在許多年的光陰里,靜靜陪伴城市的步履匆匆。這一次,以銀杏為靈感的大橋也在攝影作品中,代表成都成為“網紅”,把成都印象留在更多人的心中。
順向分析,是橋梁、綠道服務于體育賽事、戶外運動、攝影打卡,而反過來,也是這些橋梁、綠道作為一處人文高地,吸引著眾多的人們匯集在成都。
加碼經濟價值
展示著現代、科技和活力
與凝聚城市人文價值相比,區域經濟價值顯得務實了很多,大到企業落戶、產業投資,小到開店選址、板塊房價,如何把成都的城市價值鮮明體現在眾人眼前,大聲宣示“這是發展的新面貌”?
位于高新南區的機場高速橋,起于交子百業園,從繞城內側跨機場高速,乘機落地成都,前往市中心時,就能看到它了。鮮紅醒目的顏色,現代感的棱角設計,橋梁的曲線正呼應了成都的首字母,橋梁以它舒展的身姿,像張開的雙臂一般體現著成都的開放和包容,給初來成都的旅人熱情、向上的第一印象。
郫都區,或許大多數人印象中的郫都是望從祠“望帝春心托杜鵑”的古樸與厚重,又或許是聞名全國的豆瓣醬,而如今的郫都區確定了“一心兩廊三片”總體布局,其中的“一心”即為科創新城。
目前,科創新城已經聚集國盾融合創新中心等超過40個重大項目,以及京東方、華為、富士康等企業和配套廠商,成都智算中心項目也已經正式上線,價值高地落戶郫都。把“科創新城”這一新鮮名片廣而告之,綠道橋梁在其中大有作用。
犀團路橋
位于郫都區的犀團路橋又被稱為“馬卡龍橋”,打破傳統印象,它既不古樸厚重,也沒有色香味俱全。這座全長超過千米的橋梁以山巒流線為設計理念,使用了藍色、黃色、粉色等馬卡龍色彩組合,給郫都區再添一道新印象下的風景線。西華大學、錦城小學、技術學院、四川傳媒、團結學校……很多校園分布在犀團路橋的周邊,年輕與活力是這段綠道的主旋律。橋下穿梭而過的有軌電車,披著綠色、藍色、黃色的涂裝,與這座橋形成了動態的呼應,向眾人宣示著——這里,是現代的,是活力充沛的。
還有坐落郫都的沱江1號橋,以“流光逐水”為理念,網狀的獨特曲線,碳纖維的藝術裝置,漫步其中,光影交錯。這兩座綠道橋梁像是一份新簡歷,展示著郫都這個區域的現代、科技和活力,刷新印象,加碼區域經濟價值。
承載情緒價值
蘊含著深層次的情緒基因
位于白鷺灣濕地公園與花田濕地之間,橫跨成龍大道的錦歸橋。它的設計汲取四川傳統民居的山墻輪廓及廊橋線條,卻偏生未造成一板一眼的對稱形狀,一抹斜邊指向天際,重新勾勒出“屋橋”輪廓。夜幕下,這座橋上恢弘大氣的明亮呼應“錦歸”的衣錦還鄉之名,暖色燈光的設計則應和了“屋橋”之名,讓人想起小巷盡頭那一間永遠為你留著燈的小屋,從這座橋上走過,心安之處,便是家鄉。
錦歸橋
78座綠道橋梁中被“打卡”次數最多的橋梁之一——跨文昌路橋。它以新娘頭紗為創意,提取新娘頭紗紋樣為設計元素,結合教堂風格,將神圣和典雅共同融入橋梁設計之中。這還不是它全部的奧秘,橋梁一側設計為純潔無暇的白色,另一側則是融合了中國婚慶元素的赤紅,在不同光影的映襯下,顯現出截然不同的觀感,應和著不同境況下的情緒。
以新娘頭紗為創意的橋一如令人神往的愛情,或是坦誠如白紙,或是喜悅如朝陽,又或是夜色微光下的神秘,而萬變不離其宗的則是愛情如橋梁鋼骨一般的堅韌。
家、愛情,人生的重要情緒不止于此,78座綠道橋梁提供的情緒價值更不止于此。科技感十足的“朋克光影”蘇坡排洪渠橋,以萌寵為主題的好順大道橋和二支渠橋,如同芙蓉花瓣一般的“花之橋”成渝玉蕊橋,脫胎于音樂名畫的金芙蓉大道及寶成鐵路橋……似乎每一座橋梁都蘊含著深層次的情緒基因,共鳴著人們內心深處的情感。
蘇坡排洪渠橋
在急速發展、考驗城市人才吸引力的當下,這些橋梁代表了成都開放包容的態度——無論你從何處來,你的情感,你的喜好在這座城市都能得到共鳴,這里是你的心安之處。
78座綠道橋梁的核心價值指向何處?出現在百公里環城綠道上的這78座橋梁,是一份嶄新城市價值自薦書的重要組成部分。
這些橋梁承載著各類活動,承載著城市的美學體驗,匯聚眾人的腳步和目光。它們是各界貴客來蓉的第一印象,也是你和身邊人周末騎行、游玩的重要載體,是區域新印象的名片。更重要的是,它們身上展示著成都開放、包容、發展的城市精神。
人文價值、發展價值、情緒價值,城市價值的三大維度在78座綠道橋梁上展現得盡致。伴隨著綠道橋梁的集體亮相,成都的城市價值自薦書,將會被更多人捧在手中。(文/圖 劉垚)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