很多音樂愛好者或音響、耳機愛好者都有選擇一套hifi器材的需求,那究竟該選擇一套什么樣的音響產品呢?當大家帶著這樣的需求進行選擇時,會有一堆的疑問,會面對很多的產品和各式各樣的看法。產品會有針對各種用途和各種價位的產品,而看法這里面會有真知灼見,也有帶歪路的誤導。本文試著從盡量公正和客觀的角度給出一些建議,希望能幫助到你。
由于自己的水平和見識有限,因此,本文也不一定就一定正確,如果與你的看法有差別,可以討論。但如果認為自己的看法就一定是正確,不接受分辯,那你是正確的。
一、什么人適合hifi產品
首先,你得有閑錢,愿意在這上面投入一定的金錢和精力。這不廢話,哈哈。hifi英文直譯就是“高保真”,既然是高保真產品,那它就不會太便宜的。不太貴的產品當然也有,但肯定是在一些方面有妥協的。如果你的預算少,又不肯接受妥協,那基本上走的都是彎路。另外,不管你買多少錢的產品,都有優點又有缺點。市場上沒有十全十美的產品,在享受優點的同時,也要忍受缺點。 這點一定要牢記!這個世界很公平,很多的產品在有某個優點時,也會有相應的缺點。只要十全十美,不能接受任何缺點,這種想法或想把這種想法給你的都是在誤導。
其次,你得比其它人癡迷音樂或音質。hifi的英文直譯就是“高保真”,言下之意就是,它注重的是還原錄音。這類產品是音質優先而非功能優先,一定切記,沒有功能全性能好又價格便宜的hifi產品的。而喜歡hifi音響產品的人叫發燒友,為什么叫發燒呢,這就意味著咱們都不是正常人,嘿嘿。有些偏執的拿正常生活常識來扯的觀點,笑笑就行了(比如,扯火電風電那些來諷刺你的觀點),既然你已經選擇了發燒,就別太在意一般人的看法。
第三,你得有一個獨立的房間,最起碼桌面是需要的。需要注意的一點是,房間面積是關鍵。雖然聽音距離和聲學處理也很重要,但別指望一個桌面能用于下潛40Hz的箱子,這個不現實。環境的大小和好壞直接決定了你系統的上限,提升預算在這個時候很多時候是無用的(不僅無用,很多時候還會是反作用,比如低頻渾成一片)。
二、該如何選擇一套hifi音響呢
首先是你的使用環境,它比預算更重要,其次是你的聽音喜好,再其次才是預算。在這幾點定下來后,你需要第一個確定的是音箱的選擇,緊跟著是功放,音源是再其次,再后是周邊及配套。
第一,根據環境進行的選擇
桌面及小房間(10平方左右),這時候你只需要一對4-5寸的小音箱,低頻下潛55-60Hz就已經足夠了(桌面甚至65-60也是可以的)。這類小箱子產品非常豐富,不要貪大,選擇精品遠遠比選擇一對大的重要。
自然聲NS14,桌面人聲
中小房間(15-20平方左右),這個時候你可以在音箱上更多的增加預算。你大致可以選擇5-6.5寸的一對箱子,低頻下潛在50-60Hz左右的。精品比貪大重要得多,寧愿小一些的精品,也不要更大的粗制濫造的產品。
一般的客廳和20平方以上的聽音室,這個時候如果你的聽音范圍比較寬,那可以在考慮更大一些音箱了。低頻下潛在40-45Hz這樣子的書架。對于入門級的燒友來說,一般不推薦選擇落地音箱,這種箱子要玩好很難,而且所需要的投入會呈指數的上升,對環境的要求極高。很多老燒友幾十萬的投入才敢去碰落地。
30平方左右的聽音室或大客廳(30-40平方),恭喜你,這個環境稍加處理,整一對像自然聲NS17都能較好的發揮它的實力了,但投入也不會低(音箱大約要1.5萬,加上功放2.5萬水平)。不過,達到這個水平的音箱那怕是書架也不便宜,一般要3萬起步了。
雖然很多人都強烈推薦上大的音箱,不過筆者一向反過來,寧愿小一些,也不要貪大。低頻下潛是關鍵,越深玩好越困難,而便宜的落地通常都是樣子貨居多(AV箱是典型)。對入門者來說,選擇一對小一些的箱子,容易玩好,省錢,而且以后升級還容易出些(越大的音箱,二手折價越高,而且成交越困難)。
第二、從音樂的角度選擇音箱
如果你只是喜歡流行歌曲、民謠、口水歌這些音樂,選擇低頻下潛55Hz水平的足夠了,再低50Hz到頭了。雖然選擇更低的效果會更好,但投資也會水漲船高。預算不夠的話,盡量考慮精品小箱子。
如果喜歡古典交響和JAZZ還有其它類別(也就是雜食一些),那么50Hz是起步水平,大約5.5-6.5寸可以做到。
大型的古典交響等音樂需要音箱達到40-45Hz水平,這大約是6.5到8寸的箱子才能達到的級別了(當然,不是所有的這個口徑的箱子都能達到,原因自己前面文章中已經講過了)。這個時候,系統所需要的投資不會低了。進口音箱這個時候已經直副3-5萬了,哪怕是國產,也在2萬附近了。這個時候,NS17的性價比就體現出來了,1.5萬一對,2.5萬一套可以搞定它。
超大型的交響、鋼琴協奏曲,電影原聲音樂和鋼琴音樂需要低過40Hz的低頻下潛,這已經是頂級音箱所涉及的范圍了。有一些人號稱高于30Hz或40Hz不能聽這類的觀點,那是不了解。或者是被很多亂標參數的誤導了,JBL的旗艦箱子低頻下潛也只到40Hz而已。
實際上,音箱并不是在標稱低頻之下就立刻截止了的,倒相式音箱低頻衰減大約是24db一個倍頻,封閉式是12db。也就是對標稱50Hz-3db的封閉式音箱而言,25Hz的能量衰減也就衰減了12db。正常播放音樂時大約響度為90db,那播放25Hz的聲音也有78db的響度,這個響度依然是非常明顯的。這也就是為什么那些不標+/-3db的音箱頻響敢隨便標到30Hz的原因,你如果掃頻的話,你會發現它在相應的頻率上依然是有相當的響度的。不過,很多有源式音箱的低頻特性是截止很快,很明顯,是通過EQ提升的結果。這樣的優點是低頻聽起來下潛更好,但缺點是一旦聲壓增加、動態增加,低頻將會一塌糊涂,糊成一片。
音樂這里,如果預算夠,環境也沒問題,是可以考慮更好一些的音箱的。好的音箱通常都能往下兼容,但反過來則不行。
第三、從預算的角度來考慮選擇
在考慮預算時,如果只考慮進口產品將會讓預算大幅度增加(同樣素質和性能下)。因此,在預算不充足的時候,適當考慮國產品牌會省不少的錢。不過,選擇國產品牌的風險也會相應的增加,需要自行鑒別。如有機會,試聽一下是最保險的(感謝某寶的七天無理由包退換,這其實讓選擇相對容易了些)。如果沒機會,通過聽試網上錄音也可以大致做一些判斷。不過,網上錄音質量差次不齊,而且有些廠商會通過近場錄音或假錄音真原軌的方式,需自行鑒別。也有些器材僅使用某一類音樂進行錄音(比如流行人聲這類),這在很大程度上反映了器材的對音樂實用性低或有明顯缺陷,需自行鑒別。
第一、系統預算5000以內
這個預算來說桌面問題不大,對無源音箱來說多數是3-5寸全頻或小口徑分頻音箱(像自然聲NS14或NS16),或加上功放大約在3500-5000元左右。其余的預算可以考慮一條小尾巴(幾百元的便攜式解碼耳放一體線,體積小音質還不錯)或解碼,用手機或電腦做音源也能滿足基本要求了。在桌面上、書房里效果還是相當棒的。
高品質的這類音箱在桌面或小房間內滿足流行人聲、鄉村、JAZZ、古典中小編制需求問題不大,這個時候不要貪大。寧愿犧牲一些低頻表現也要追求較高質量的人聲和高頻表現。
第二、系統預算在5000-10000元
雖然有句名言叫“萬元以下聽個響。但這個價位區間還是可以選擇到不錯的國產品牌的精品音箱的,比如聲技MC15,自然聲即將推出的NS16二代,自然聲NS15及美之聲監聽一號等音箱的。一些進口的優質音箱也可以選擇到,比如達尼皇太子、ATC SCM7及雨后的P3等。不過搭配好基本上也都要上萬了。
如果是一套的預算,那可以考慮NS15加A80的組合,聲音犧牲很小。還可以把2000元的預算放解碼上(比如自然聲DAC-1)。或者買一臺聲音素質不錯的CD機或入門級的數播先將就。
第三、1萬到2萬左右
這個價位,國產精品級音箱有不少了,進口也能配齊一套不錯的。算是可以跳入hifi坑的系統了。不過,如果拿進口,一般素質只能到hifi入門級,但普遍調音會較好。反過來,拿國產素質會是hifi進階級,但調音普遍要差些。看選擇吧。
這個價位區間,自然聲NS15加A120功放一樣能打,而NS17加A120可以打遍全場了,哈哈。
第四、2萬以上的預算
其實2萬的預算一般都不是入門級的燒友了,但也不排除有不少。而且相當多的人居然用這么高的價格買了一套入門級的hifi器材,還自我感覺良好的。這冤枉錢就花得很不值了。
這個價格,那怕是進口,也能買到些中檔的箱子了(當然只限箱子,比如雨后的超五、ATC19這些了)。如果買國產,妥妥的中檔一套了(不排除國產也有不少高大威猛但聲音不行的貨色,請別對號入座)。如果是拿NS17加雨前級加A300后級這種,都快到頭了,配好周邊在大客廳里享受各種音樂都很舒服了(俺就是這么玩的,哈哈)
三、該如何分配預算呢
先給結論,不管具體給出什么音箱、功放、音源要1:1:1,什么1:2:1這類的,一律是下圖,哈哈。
對選擇一套hifi音響器材,最重要的是選擇音箱。或者也可以說,選擇了一對合適的音箱,就成功了一半。當然,如果你選擇錯了,那怎么搞聲音都不會太好的。具體的選擇原則筆者在前面已經講了,簡單點說就是:別貪大(雖然會有一堆人在你求推薦中說大就是好這類的)。除非你預算真的很高(至少,光音箱接近或超過2萬吧),別去選擇落地。聽信很多人說的:一寸大一寸強,會哭都哭不出來的。
音箱一般不要分配太少預算,但一定要給功放留出相當的預算出來(這個根據音箱的不同會有些區別),因為你需要一臺能發揮音箱實力的功放。而好的功放,通常都不會太便宜的。雖然很多人會建議你買靈敏度高的音箱,這樣似乎在功放上可以省些錢。但筆者想說的是:別!提高靈敏度是有代價的,低頻下潛、聲音的沉穩、能量感這些,在提高靈敏度的過程中會很容易犧牲掉。而如果要做成年人(不做選擇題,咱都要),那靈敏度高低頻又好的箱子價格都要飛起(必須用非常大的單元才行)。
真正重要的是平衡,一般別選擇特別難推的(比如ATC的小七,11這類),現在的音箱都不會太難推。一般現在石機功放輕輕松松做到50瓦以上,100瓦的也不貴,推動一對書架都不是不能聽。而一對100瓦的功放,也就三四千元,像自然聲A120這種,130瓦8歐才3999元,聲音完全可以信賴。推開一般的5-6.5寸音箱輕輕松松(推小七也是可以的了)。
除了音箱和功放,音源和周邊也需要相當的預算。如果你的房間小,而預算很充足,可以在這上面多預算一些,買一臺高端一點的。音源這個事是,選擇比預算本身更重要。最成熟和容易出好聲的是CD機,筆者自己就是用的一臺CDM4轉盤加自己的DAC-1,效果非常理想價格一起才4000出頭。如果想便宜又怕選擇錯,雅馬哈有幾臺效果不錯價格也便宜的。國產的話,山靈、鐘神的都很不錯。數播其次,但更費錢些。就筆者來看,電腦是最難搞的。同樣的效果,也最費錢。
下一篇自己繼續講講在選擇過程中容易犯或碰到的一些疑問或容易被誤導的觀點,期待一下。如果有疑問或問題,或自己的看法,歡迎在下面留言討論(不想討論的就沒必要了)。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