雍正是中國歷史上爭議最多的皇帝之一。在歷史上雍正可以說是一位明君,治理國家的能力很強。但是雍正總是被人描述為心理陰暗,性格殘暴,心狠手辣,雍正何以這么不受人待見,以至于在歷史上留下了暴君的名聲呢?我們可以把原因分為外部和內部兩大類。
外部原因
雍正繼位后,八阿哥集團既無奈失望,又極度憤恨。他們開始編造故事四處宣揚,說雍正的皇位是從弟弟十四阿哥那搶來的,得位不正。十四阿哥本人更是心態失衡,回京后見到雍正,拒絕向新軍下跪,場面幾乎失控。對此,雍正當然不能容忍。待坐穩皇位就開始收拾反對者。他讓十四阿哥給康熙守靈,其實就是軟鏡。對,在背后支持十四阿哥的八阿哥集團更是嚴厲懲處。雍正把他們開除出宗室,并將八阿哥改名阿齊納,九阿哥改名塞斯黑,意思是連豬狗都不如的畜,可見他的憤恨。盡管如此,八阿哥集團編造的流言已經傳到了民間,成為了人們茶余飯后的談資。老百姓總是對宮廷秘聞津津樂道的。這樣一傳十,十傳百,越傳越邪乎,已經無法靜止。
除了普通人,士紳當中也有不少人熱衷于傳播這類丑聞。這同他們對雍正的態度有關。雍正推行的一些政策,對朝廷和百姓有利,卻損害了相當一部分士紳的利益。就拿官紳一體當差,一體納糧來說。本來讀書人只要考取功名,就可以免除勞役,不用納糧。這是朝廷賦予士紳的特權。雍正登基后規定,不管你有沒有公民,都要服勞役,交公糧,這相當于觸動了士紳階層的根本利益。但是用于雍正的強硬手段下,他們不敢在明面上發抗。于是就在私底下傳播宮廷丑聞,以此發泄怨恨還是可以的。這也是雍正繼位問題屢禁不止,反而成為全社會八卦話題的重要原因。
內部原因
當然,雍正招人懷疑也與自身的行為處事有關,也就是內部原因。這里主要講兩件事情。
- 第一件,誅殺有功之臣
首先倒霉的是年羹堯。年羹堯牽制十四阿哥的大軍,保障了雍正順利繼位。此后,他接任撫遠大將軍一職,平定青海,既為邊疆穩定做出貢獻,也給雍正爭了光。雍正激動之余,說出了你是朕的恩人的話。一時間,年羹堯成為皇帝的大紅人,滿朝文武都來攀附年羹堯,也是志得意滿,越來越放肆。隨即風云突變。雍正三年年底,雍正以大逆不道、貪贓枉法等罪名罷免年羹堯一切職務,賜其自盡。一代名將就這樣從巔峰跌落谷底。
緊接著倒霉的是隆科多。雍正五年,隆科多因結黨營私等罪名遭到抄家囚禁的懲處,不久即病死獄中。如此對待功臣,不免令人懷疑,雍正是在殺人滅口、掩飾篡位的事實。歷史上殺功臣一直以來都是那些專制君主的慣用手段。雍正不是第一個也不是最后一個。所謂功高震主,功臣的貢獻越大地位越高,就可能對皇權產生威脅。中國歷史上因此而被殺害的功臣、名將數不勝數。雍正的做法雖然殘酷,但并不稀奇,不能構成他殺人滅口的證據。
- 第二件,發布和撰寫《大義覺迷錄》
雍正六年,湖南秀才曾靜策動川陜總督岳鐘琪反清,被岳鐘琪告發。經過查實,曾靜的反清思想源自其老師已故的浙江名儒呂留良。雍正決定赦免曾靜,以示寬仁。把呂留良的遺體挖出來示眾,以儆效尤,這個案子就這樣算結案了,不過有個事兒,雍正耿耿于懷。曾靜在煽動岳鐘琪的言論中,羅列了雍正的種種罪狀,包括謀殺父親、逼死兄弟、殺害功臣等。雍正感到連曾靜這樣的秀才都能聽得到那么多的傳言,可見對自己不利的言辭已經流傳到了何等地步。為澄清真相,他親筆撰寫了《大義覺迷錄》。
大義覺迷錄
只可惜聰明反被聰明誤,這么一來,大家都認為是此地無銀三百兩的意思,人們就更有理由相信雍正確實是因為心虛所以要狡辯。而且在雍正的授意下,朝廷大量印發《大義覺迷錄》,反倒讓更多人知道了奪嫡之爭,并衍生出了更多離奇的故事。于是,一本為澄清事實而發行的書,變成了集體八卦的魔幻現場。雍正繼位的合法性反而越來越說不清。后來乾隆繼位后,立刻將《大義覺迷錄》全部收回銷毀,因為他明白,讓往事徹底沉默,沒有人提起才是維護雍正名譽的最好辦法。然而,一切都是徒勞,關于雍正繼位的種種討論和陰謀說早已在民間流傳開來。
雖然雍正備受爭議,被人描述為心理陰暗,性格殘暴,心狠手辣。但是,不能否認雍正是一位好皇帝,在他治下為民,百姓能解決溫飽問題,不用擔心沒飯吃。在他的治下,百姓生存的機會遠大于歷史大多數朝代。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