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以前,一部電影的標準時長為90-120分鐘,而在當下短視頻流行的年代,一種結合短視頻的新型概念被提出:“18分鐘電影短片”
有人可能會說,18分鐘短片,聽起來更像是之前已有的“微電影”概念,那對比之下,有什么樣的新意呢?
小編覺得,這次大賽和以往的“微電影”最大的不同就在于,它的平臺門檻比較低,適合大眾及許多想實現導演夢的影視新人,結合當下短視頻概念,作品的形式更加多樣、多元化,不僅僅局限于之前的幾種電影形式,這讓參賽者有了更多的選擇。
創辦于澳門的“澳淶塢世界產業大會”于最近啟動全球青年短片大賽活動,主旨是讓任何一位有才華有演技的導演或演員能夠被大眾看到。通過以短片的形式選拔考量,不限拍攝設備,無論是手機、攝影機或者家庭相機,只要拍攝投稿,即有機會被各大影視公司看到!
大會主席王海歌指出:組委會舉辦本次活動的真正目的,就是想讓那些懷揣夢想卻又沒有途徑實現導演夢想的人得到一個正式的機會,拍攝的是一部短片,承載的卻是無限的未來!
據悉,本次大賽總共分為四個主要單元:全球青年短片創投市場、全球中學生手機電影競賽、全球電影故事創意競賽、全球青年短片競賽。
而在獎項設置方面,有特別獎、金獎、銀獎、銅獎、優秀獎等五項大獎。
其中全球青年短片大賽單元,除了作品有特別獎、金銀、銅獎、優秀獎之外,還設置了最佳導演、最佳男主角、最佳女主角、最佳攝影、最佳美術等獎項。
大會為全球電影故事創意競賽單元、全球青年短片大賽、全球中學生手機電影競賽單元、全球青年短片創投市場單元的特別獎、金獎、銀獎設立了不同等級的獎金。
小編覺得,這次電影大賽的舉辦形式的確新穎,在如今短視頻如此高速發展的時代,涌現了許多優秀的自媒體視頻博主,而這次的活動就像是一個串聯的繩結,能夠將更多還未被發掘的影視人才讓大眾真正看到。
值得一提的是,本次大賽的評委席來頭也不小,有好萊塢知名導演羅伯·明可夫、七屆格萊美將獲得者戈登·威廉姆斯、原美國BBC的總裁比爾·希拉里、加州洛杉磯分校戲劇學院電視學院院長Brian Kite、前美國奧斯卡主席比爾·麥克尼柯美國電影學院院長兼執行副院長蘇珊·拉斯金(Susan Ruskin),比弗利山莊電影節評委會主席Frederico Lapenda,好萊塢著名演員和制作人Omar Kaczmarczyk ,前美國奧斯卡主席比爾·麥克尼柯(Bill Mechanic),好萊塢演員、好萊塢《尖峰時刻》系列電影制片人亞瑟·薩金斯安(Arthur Sarkissian),好萊塢制片人Fredric Golchan,中國導演胡雪樺等等,可謂含金量十足。
世界電影產業大會總部設在中國澳門,是一個非盈利的中立組織,旨在搭建世界電影互聯互通的國際平臺和全球電影產業命運共同體。這個會議的目標是,在后疫情時代,創建全球舉足輕重的影視界盛事,所有成員均致力于推動影視行業向前發展,在東方和西方架起橋梁,發掘影視行業優秀人才。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