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看到一則題目為《海陽市留格莊污水污染河道致水發臭 鎮政府啟動調查機制》的文章,在網絡上引起群眾圍觀,筆者好奇:媒體曝光了污染事件,鎮政府就立即啟動調查機制,如果沒曝光呢?
通過文章不難看出,海陽市留格莊鎮郭格莊村的污染情況,之所以得不到根治,主要是治理不力。媒體一監督,相關單位就被動地治理一下;媒體監督過后,相關單位就放松監管,被監督的企業污染繼續進行。像這種“捉放曹”式的“監管游戲”,根本無法實現美麗鄉村的建設目標。
暫且不論《中華人民共和國環境保護法》的法制精神和環保宗旨,單就建設美麗鄉村的要求而言,消滅黑臭水體,就是一項硬性指標。
日前,中央農村工作會議上,一句“讓農民就地過上現代文明生活”成為無數人的希冀。美麗鄉村建設是實施鄉村振興戰略的重要任務,也是推進農業農村現代化全面提升的重要一環。山東省農業農村廳《關于做好2022年度省級美麗鄉村示范村申報工作的通知》明確要求,“申報創建 2022 年省級美麗鄉村示范村,應是或正在創建的市級美麗鄉村。農村人居環境明顯改善,村內黑臭污水得到有效治理,農村改廁及全年使用率達到全省平均水平,村莊環境清潔衛生。”進一步說,即便留格莊鄉不申報創建2022年省級美麗鄉村示范村,也不容企業任性排污,也不容有關部門睜一眼、閉一眼,放松對違法排污企業的監管。
當然,治理黑臭水體污染,加強鄉村環境建設,也不能單獨由鎮政府孤軍作戰,當地的生態環境局也有責任和義務依法進行監管。像上述村莊有企業污染河道,生態環境部門也逃脫不了監管不力的責任。針對上述情況,生態環境部門完全可以依法采取強制措施,責令企業停工停產,嚴肅整改,加大懲處力度,強化執法手段,直至達標排放為止。
經濟建設走持續發展之路,絕不是以犧牲環境為代價。對污染企業依法采取強制措施的終極目的,既不是置企業于死地,也不是限制企業生產經營。作為政府職能部門,不能為了發展地方經濟,而弱化了黨和國家賦予的神圣權力;在監管和治理工作中,更不能陷入“一抓就死,一放就散”的旋渦。尤其是對此類污染“頑疾”,要啟動問責機制,追根溯源,找出直接責任人,使造成和縱容污染者都付出沉重的代價。作為排污企業,要吸取教訓,舉一反三,認真整改,達標排放,不應該曲解和誤讀了國家及地方政府大力治污、狠抓環境建設的使命和初心。
2022年12月30日,省委常委、市委書記江成在煙臺市第十八屆人民代表大會第二次會議上說,“2023年是全面貫徹黨的二十大精神的開局之年,是山東綠色低碳高質量發展先行區建設的起步之年,也是煙臺實現地區生產總值過萬億元目標的沖刺之年。”作為地方相關職能部門及領導,應該認真領會省市領導建設“綠色低碳高質量發展”的精神,在治理農村環境工作中,以省市領導的環保精神為抓手,各級組織攜手并肩,齊抓共管,勠力同心,形成合力,努力做好“綠水青山也是金山銀山”的大課題,向黨和人民遞交一份合格、滿意的答卷。(文:詈言)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