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家好,我是凹叔。
回首剛剛過去的一年,金融市場很難用比較激昂的詞匯去形容,因為我們本身所看到的一切就足以說明了情況:
通貨通脹、居家隔離、貨幣貶值、資產縮水、消費收縮、房價下跌、中年失業、年底裁員,經濟總體仿佛在下行的路上如同一頭狂奔的巨獸,誰也無法拉住它野蠻又任性的腳步。
對于剛剛起首的2023年,作為普通投資者而言,我們又該如何穿越歷史的周期,在牛熊跌宕的市場波動中,成功登上人生的幸福彼岸?
或許,你可以在這篇文章里找到些許參考和建議。
1
認清形勢放棄幻想
也是一種理智
就在剛剛過去的2022年,投資市場出其不意地給很多投資人上了一課。
比如理財產品也會破凈。
何為“破凈”?
破凈則是股價跌破凈資產值,在這里也可以理解為“理財產品”跌破本金。
截至2022年11月,共有4700多支理財產品在去年11月以來破凈,其中單周跌幅最大的兩只理財產品分別下跌了27.58%以及25.70% 。
在很多人的一貫觀念中,市場有漲跌很正常,但無論如何都沒聽過說“連本金都虧沒了”。
其實,對于久經市場的投資人來說,這種情況并不鮮見,相反值得注意的是:
2022年資管新規落地后,中國市場上,再也沒有“保本保收益”的銀行理財產品,銀行理財迎來了“凈值化”的新局面。
而什么又是“凈值化”?
簡而言之就是每只產品“自負盈虧”,這個時候發布理財的機構出來說:
你們賺了,我不抽成,你們虧了,我不負責。
道理就是這么個道理,但你可能會說,以前銀行不是這樣說的???
看這組數據你就明白了:
例如在 2017 年,我國 GDP 達到 820?754 億元,首次超過80 萬億元。GDP 同比增長 6. 9%,比上年加快 0. 2 個百分點,實現了 2010 年以來經濟增長首次提速。
同時 CPI 上漲 1. 6%,較上年回落 0. 4 個百分點。
而過去銀行理財產品之所以敢于承諾“保本”,不過是建立在中國經濟高速增長的基礎之上。
面對當下亟待提振的經濟環境,除了從往日的榮光中走出之外,我們更應認清形勢放棄幻想,特別對于并沒有太多深厚家底的普通投資者來說。
只有明白這一點,我們才能更好地面對已然到來的2023年。
2
2023年
給普通投資人的3個建議
溫家寶總理曾經說過:
在經濟困難面前,信心比黃金和貨幣要重要。
當然,除了“增持信心”之外,有哪些可以落地的實操性建議,不妨接著看:
1.避免短期操作拒絕賭徒心理
投資過股票的人都知道,股市中從來不乏追漲殺跌的案例,但大多數不過是給自己交學費,給別人看笑話。
“股神”巴菲特大家都知道,真正的聰明者從“股神”巴菲特身上學到最大的東西不是投資技巧與方法,而是他的滾雪球思維。
巴菲特曾這樣總結自己的成功秘訣:
“人生就像滾雪球,當我們發現很濕的雪和很長的坡,把小雪球放在長長的雪坡上,不斷積累,越滾越大,優勢越來越明顯。”
就像很多投資者進入股市,對股市、對自己通常都抱有很高的期望,殊不知這恰恰犯了只見樹木不見森林的錯誤,很容易糾結于一兩只股票的漲跌盈虧,甚至由于個股一時漲跌導致自己的情緒興奮或失落,從而忽視了對整體市值波動的把握和控制。
要想做好股票投資,就不要急于追求對個股的研究和判斷,甚至陷于頻繁交易的陷阱。
2.保護本金市值做好安全管理
投資界有個說法是:
任何一個金融資產的價格都不會是一條直線,而是充滿不確定性且上下波動的,非專業的投資者特別容易買在高點,賣在低點,當了韭菜。
而選擇何時入手更是個很難的事情,華爾街流傳一句話:
“要在市場中準確地踩點入市,比在空中接住一把飛刀更難?!?/strong>
比如熊市周期入市的投資者,入市就沒怎么賺過錢,一開始就不停地面臨個股虧損的煩惱,索性也選擇躺平,把希望寄于熊市結束后牛市的開始。
這其實是完全忽視或忘記了守住本金的基本原則,所以在開始股票投資之前首先要有本金安全意識和底線,即使不能守住本金,也要把虧損控制在未來可以賺回來的能力范圍之內,至少不能失控,不能躺平。
3.只堅持價值投資不夠 還需要找準周期與時機
在任何一個行業,在任何一個地方,只要你平時留心觀察就會發現:
市面上其實還是有很多卓越的高成長公司。
比如以前無人問津的新興頭部公司,現在的估值已經全面接近并超越傳統頭部公司,以市值指標為例,過去我們 A 股市場的老大哥是工商銀行、中國銀行等,現在則被貴州茅臺超越,而寧德時代、比亞迪等新生力量已經充分接近,超越只是時間問題。
只是找到值得投資的上市公司股票,是一門技術。
現在最火的投資概念莫過于價值投資,做時間的朋友,但是其實普通人根本承受不了價值投資熊市里一下虧掉本金50%-70%的情況,光是看看去年的股票收益,相比很多人就知道除了價值投資,還需要把握股市的周期和時機。
3
愿你穿越周期
終將成功上岸
股海沉浮,如何在跌跌漲漲之中洞穿時代的迷霧,如何找準穿越牛熊的市場時機變換?
【點擊書封購買】
這里給你推薦這本由前東興證券前副總——銀國宏所寫的《穿越牛熊》,這本書聚焦于分析消費、科技、周期、重組4大類投資品種的基本法則和模式,長期邏輯與短期博弈互相結合,通過復盤中國股市正式誕生以來近30年的扎實數據、事實和背后邏輯的梳理,教你識別熊市時依然有保底收益的優質股,牛市也可以通過科學的方法提前布局倉位,實現利益最大化。
作者銀國宏作為中國首批策略研究員,幾次股市浮沉的親歷者和見證者,從26年的資深從業經歷中凝練出一套適合普通投資者閱讀的投資指南,深入淺出,讓作為普通投資人的你可以做到在理論中和實際進行高效的有機結合。
1926年,俄國經濟學家尼古拉斯·康德拉季耶夫率先發現,商品經濟中存在一個50~60年的大周期。每個大周期又分為4個階段,分別是:
蕭條、回升、繁榮、衰退,最終回到起點,迎接下一輪大周期。
像西西弗斯一樣,永無止境。
而這也被成為“康波周期理論”,作為一名普通投資者,如何能做到熊市不虧或小賺,牛市提前布局,本書在復盤中國近30年來的股市周期,讓作為普羅大眾的普通投資人也在股市里看到希望,提前做好安排,在下一波周期到來之前,贏得屬于你的第一桶金。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