追認信使張道元為烈士 孟俊甫紀念碑 劉吉堯故居
【陜西黨史】追認張道元為革命烈士
2004年6月23日,經民政部批準,追認張道元為革命烈士。張道元是智取華山英雄之一,作為黨組織的信使上山勸降華山匪首韓子佩時,在華山青柯坪慘遭殺害。
追憶烈士張道源
榆林日報
張道源(1889—1949),名浚川,字道源,子洲縣馬岔人。道源性格耿直,說一不二,善結交朋友,為人豁達大度、仗義疏財,和陜甘寧邊區政府副主席李鼎銘先生是世交,是當時較有影響的開明士紳。
張道源,有的資料上記載為“道元”或“道遠”,1939年,任何紹南保安二中隊隊長。1940年2月29日,王震將軍驅逐何紹南后,韓子佩擔任綏榆保安十二團團長,張道源任團副。因看不慣韓子佩的張揚跋扈,又受李鼎銘的影響,所以借故離開韓子佩回了家。1944年,子洲縣首屆參議會上,他被選為常駐參議員。
1949年,他閑居西安,在保六旅任副官,領一份軍餉,并已起義。他聽說韓子佩盤踞華山與人民為敵,認為憑他和韓子佩的交情,可以說服韓子佩放下武器。
中國人民解放軍大荔軍分區、渭南軍分區聯合司令部領導權衡利弊,答應了張道源的請求。5月底,張道源帶著《中國人民解放軍布告》和當時大荔地委書記劉文蔚的信,準備上華山。
當張道源來到華山腳下時,韓子佩正好接到胡宗南給他發來的電報,要他據險堅守,并給韓許愿升官。當山下電話報告張道源要求面見韓旅長,有要事商談,韓子佩知道張道源上山來一定是勸他投降的。他害怕軍心動搖,遂傳話山下不予接見,并暗示將道源處死。駐守山口的關士貞營長假意將道源帶上北峰,殺害后丟入華山峽谷。另一種說法是,關士貞原來和張道源有私仇,見張道源上門求見,沒有通知韓子佩便將張道源引上北峰推入峽谷。
《華陰縣志》(1995版)記載:“時韓子佩原旅部參議張道遠攜中共大荔地委書記劉文蔚勸韓投降信來華陰。路東總隊派孟俊甫陪張上山送信,張在青柯坪向韓部營長說明來意。縮居西峰的韓子佩接電話后,下令將張、孟二人就地處決。張被殺害,孟借機逃跑,從仙峪返回縣城?!笨伞度A山志》(2005版)在“名人與華山篇”里,只記載了為解放華山作出貢獻的劉吉堯與王銀生兩人。
在由陜西省委、渭南地委、華陰市委聯合出版的《智取華山·智取華山紀要》里記述:“五月下旬,大荔軍分區、渭南軍分區聯合司令部已經起義的陜保六旅中隊長孟俊甫(孟慶福)和旅部副官張道遠(張道元),持中共大荔地委書記、軍分區政治委員劉文蔚給韓子佩的勸降信,從玉泉院入山。張道遠被殺于青柯坪,孟俊甫逃脫返回?!苯夥湃A山時,路東總隊政委王生榮同志的《智取華山的回憶》里記述:“孟、張登上北峰,便與韓子佩通了電話,說明來意。韓即下令將孟、張當即逮捕,就地處決?!?/p>
解放華山的戰斗,已經過去半個多世紀,但為智取華山而英勇獻身的張道源的身份一直沒有得到認可。經其后人和戰友多方奔走,及當時的華陰縣委宣傳部負責人師道妥和華山八勇士之一的劉吉堯作證,2004年3月,陜西省民政廳受陜西省人民政府委托,同意追認張道源為革命烈士。同年5月13日,經國家民政部批準,受陜西省民政廳委托,延安市寶塔區舉行追認儀式,張道源的兒子張笑宗激動地說:“歷史終于給我父親有了一個應有的評價,父親從此可以含笑九泉了?!?/p>
1950年12月,陜西省人民法院判決韓子佩死刑。次年2月1日被槍決,結束了其罪惡的一生。
【孟俊甫紀念碑】
華陰市電視臺
華陰市解放70周年之際,為人民英雄孟俊甫烈士設立紀念碑,以此紀念他的英雄事跡,表達對英雄的崇高敬意,具有重大而深遠的意義。
9月28日,由華陰市孟氏孟子思想研究會聯合王道一村兩委會和王道一村孟氏宗祠管委會承辦的《智取華山》人民英雄孟俊甫紀念碑揭碑儀式,在王道一村孟氏宗祠隆重舉行。
設立紀念碑對英雄的親屬來說是一種慰藉,同時警示子孫后代銘記,今天的幸福生活是先輩用生命和鮮血換來的,勿忘歷史,愛黨愛國,服務社會,奮發圖強。
劉吉堯故居
蒲城縣文化和旅游局
劉吉堯(1922~2011),蒲城縣橋陵鎮太峪溝村人。解放戰爭“智取華山”八勇士之一。1949年6月13日,時任解放軍大荔軍分區偵察參謀的劉吉堯在當地向導王銀生指引下,帶領6名偵察員,舍生忘死自東峰一側,歷經一天一夜攀上懸崖絕壁,奇襲北峰廟守敵,并連續攻下蒼龍嶺、瘟神洞、千尺幢等據點,俘敵110余名。16日至17日,配合主力部隊攻占西峰,俘敵300余人,繳獲大批武器彈藥,智取華山。此役是我軍以少勝多的經典戰例,粉碎了國民黨軍隊依仗華山天險負隅頑抗、以拖待變的幻想,加快了解放大西北的步伐。劉吉堯因此被中央人民政府政務院授予“全國特等戰斗英雄”稱號,先后受到朱德、鄧小平、胡耀邦等中央領導的接見。電影《智取華山》主人公劉明基的原型即劉吉堯。
斯人已逝,浩氣長存!為了銘記光輝歷史,傳承紅色基因,弘揚英雄精神,蒲城縣委縣政府決定修復劉吉堯故居,使之成為愛國主義教育場所、青少年研學基地和紅色旅游景點。
歲月滄桑,風雨摧剝,故居修復迫在眉睫且難度極大。按照“修舊如舊”原則,縣文化和旅游局統籌力量,精心設計,經數月緊張施工,基本恢復了故居原貌和格局。青磚灰瓦,泥墻木椽,廂房、祠堂、窯洞一如原貌。故居通過實物、圖片、文獻資料和遺物,還原昔日生活場景,講述英雄傳奇故事。來者駐足瞻仰,定會肅然起敬。
落其實者思其樹,飲其流者懷其源。讓我們感念先輩創業之多艱,珍惜和平生活之不易,不忘初心,砥礪奮進,為實現中華民族復興偉大夢想努力奮斗。
建設單位:蒲城縣人民政府
出 資:蒲城勇奔果業有限公司 蔣蘭州
承 建:陜西正六建設有限公司 蔣 勇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