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鄉航拍,來自網絡)
在上篇噴空中,我們噴空了《內鄉為什么叫內鄉》,當時我的草稿中是計劃把內鄉和新鄉一起聊的。主要是內鄉和新鄉有一定相同處,內鄉以前叫中鄉,新鄉以前有新中鄉,中字的去掉和變化是一致的故事。但是我對新鄉實地走訪或了解較少,挖掘單調。今天補缺新鄉,從朋友圈另一個角度來噴空交流。
作為地名典故、山水人文愛好者,我對新鄉一直也是“如鯁在喉”,新鄉來自新中鄉,很簡單就能查到。那么 新中鄉 是什么?怎么個新?怎么個中?無法更進一步。知其然知其所以然,知其所以然背后的山水自然、歷史偶然、時代必然,才是學問所在。
一切人文皆水文。山水地理是人類文化的根本。
新鄉的前身是新中鄉的古地名,那么刨根問底,新中鄉咋來的。昨晚(2023.3.17)看到微信朋友圈張朝民去新鄉游歷渡口、驛站等尋覓痕跡。有碑刻記載新鄉縣的新中驛(八柳樹村、古黃河渡口)。我對新鄉--新中鄉--新中驛--中鄉--中驛 的認識豁然開朗。寫文和大家噴空,噴空為河南方言,閑聊的意思。(<噴空>微信公眾號、<噴空>頂端號、<人文噴空>頭條號、噴空河南 網易號等同步)。 新鄉地名和獲嘉地名分不開。據說漢武帝時候巡視,走到新中鄉這個地方(說明秦漢就有了新中鄉),獲悉南越反叛者呂嘉的頭顱,賜名當地為獲嘉縣。同樣說法的,還有山西的聞喜縣,是聽聞戰勝南越呂嘉打了勝仗,而得名“聞喜”。
也就是說,新中鄉、汲縣(郡)等地名要早于 獲嘉。新中鄉變新鄉,和我們以前噴空過的中牟變內牟、中鄉變內鄉是一樣的緣故,隋朝隋文帝的杰作,忌諱“中、忠”。
(從新鄉的地理位置看,的確橫亙東西,連接多省多市,是另外一種南北交通的 “中” ,有新中鄉、新中驛,或也是理所當然的事)
(從水路還是陸路,新鄉處于衛漳河海河水系、黃河水系之中,南北水陸要道,西北部是太行山天險,境內河流多,又與多省相鄰,怎么個不 “中”,不 “新中” “新中鄉、新中驛”呢)
在新中鄉 變 新鄉的隋朝之前,新中鄉就該存在千年左右。新中鄉來自新中驛,或者因為有了新中鄉、就有了附近的新中驛。從北向南看,新中驛---亢村驛(獲嘉)---廣武驛(鄭州滎陽)---馬驛(鄭州管城)---永新驛(鄭州新鄭)---滍水驛(葉縣,滍水是沙河,葉縣曾長期管轄平頂山)---南陽博望驛、臨水驛(白河)……,這種官道、官驛、經濟交通線的串聯,明朝有之,或更早就有痕跡或雛形。鄉、驛、站(亭)、鋪、店、渡口,因交通節點而生,因行政經濟來往而擬定。
(張朝民拍攝,黃河古渡口 新鄉七里營八柳樹村;村碑刻有新中驛記載)
據說明清的4條驛路線路,有3條都經過新鄉的新中驛(新中驛也曾稱為新鄉驛,我更認為它的新中二字,是沒有被皇帝名諱改造的最自然的名字。新中的中,是古代交通脈絡中的相對位置)。
新中驛,新中鄉,和內鄉來歷的“南鄉、中鄉、北鄉”這種節點性地理、地望的文化演化了現在地名。有中驛(中是地理位置),有新開辟的中驛(新中驛),或許有這么的故事。
新中驛,現在字典有兩個解釋,一個是新鄉的古代驛站、渡口;一個是河北任丘的演化的“辛中驛”。
新鄉為什么叫新鄉,新中鄉變新鄉,新中鄉背后有新中驛,新中鄉和新中驛更早就是中國南北驛站交通雛形中的節點,中字或是地理位置因素。“新“字或有相對應的其他“中驛”、 “中鄉(類似內鄉這樣的故事)“之故。 地名背后的故事,從可以隨便搜索到簡單的 “新鄉來自新中鄉”,向前噴空一點,歷史無真相,后人噴空之。僅供參考,三人行必有我師。
關注噴空,一起噴空。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