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一種細菌,一半中國人胃里都有,它就是:
幽門螺桿菌!
這個菌長得像個螺旋桿
可能會引起胃幽門部為主的炎癥
所以叫「幽門螺桿菌」
美國衛生部發布的報告中,將幽門螺桿菌慢性感染列為了「明確的人類致癌物」。
數據顯示,我國目前幽門螺桿菌的感染率大概在 46%-64% 之間,算得上是感染的重災區。
為什么感染的人這么多?
我和我的家人會不會也感染了?
后果嚴重嗎?
這篇,我們就好好來說說。
幽門螺桿菌陽性,沒有癥狀,
真的不用管嗎?
既然后果這么嚴重,為啥還有這么多人感染呢?
這是因為,大多數人感染幽門螺桿菌沒有任何癥狀。
只有部分人會出現腹脹、口臭、惡心等癥狀。
但就算這些癥狀出現,也難以讓人聯想到是幽門螺桿菌感染,最多是覺得「吃壞了」、「消化不良」,才耽誤了發現的時間。
正確的做法是,查出陽性后,應盡快進行復查及治療。要知道,很多疾病的早期表現之一就是「沒有(明顯)癥狀」,早期胃癌也是如此,更何況幽門螺桿菌感染還是胃癌的主要致病菌。
研究顯示,感染幽門螺桿菌,100% 會有活動性胃炎,胃黏膜都會存在炎性反應,包括慢性和活動性炎性反應。
許多慢性胃炎、萎縮性胃炎,甚至中重度的異型增生、早期胃癌患者,都沒有任何明顯癥狀,或者即使有一些癥狀,也大多沒有特異性,很難一下做出鑒別和判斷。
我們國家 70%-80% 胃癌患者發現時都是中晚期,因為在早期沒有癥狀才被忽略,等到有癥狀時才來做胃鏡,結果錯過了治療最佳時機(中晚期胃癌的五年存活率< 30% )。
總而言之,查出幽門螺桿菌陽性,即使現在還沒感覺到癥狀,并不表示它「善良無害」,只是它還沒露出丑陋的真面目,「先發制敵」尤為重要。
如果你或身邊的人有下面幾個情況,就建議進行幽門螺桿菌的篩查:
- 胃部有不適癥狀(消化不良、腹脹、腹痛、惡心等);
- 活動性消化性潰瘍患者,或 MALT 淋巴瘤患者,或者既往有消化性潰瘍病史;
- 胃癌或胃黏膜癌前病變(萎縮性胃炎、腸上皮化生、異常增生)患者的家庭成員;
- 生活在幽門螺桿菌高感染地區或胃癌高發區。
幽門螺桿菌感染
可以引起哪些疾病?
01
慢性胃炎
幽門螺桿菌感染是慢性胃炎的主要病因,慢性胃炎胃黏膜幽門螺桿菌感染率 80%-90% 。
02
消化性潰瘍
幽門螺桿菌感染是消化性潰瘍的主要病因,十二指腸球潰幽門螺桿菌感染率 90%-100% ,胃潰瘍幽門螺桿菌感染率 85%-90% 。
03
胃癌
胃癌發生與幽門螺桿菌感染有關。幽門螺桿菌感染僅僅是胃癌發病的因素之一,人、環境等因素也是至關重要的。
04
胃外疾病
如貧血、血小板減少性紫癜、白血病等。
目前臨床解決辦法
針對根除幽門螺桿菌的建議與意見,我們國家目前推薦使用的四聯療法:兩種抗生素+一種鉍劑+一種質子泵抑制劑,一般一療程為 14 天。
服藥期間大部分人會出現胃部不適、腹脹、腹瀉、頭暈等藥物不耐受情況。
★為什么要慎用抗生素?
臨床上最經常采用的方法就是抗生素的治療方法,通過吃多種抗生素來治療。不過這也有一個詬病,就是抗生素會產生很強的耐藥性,如果沒有一次性根治,再次通過抗生素根治是幾乎不可能的了。
抗生素耐藥的問題變得愈發嚴重。舉個例子,甲硝唑是最早用于根治幽門螺桿菌的藥物,但現在我們甲硝唑的平均耐藥率已經達到了 73% ,相比之下,日本的耐藥率只有不足 13% 。
抗生素耐藥的后果,就是根治變得愈發困難。2004 年以前,中國的幽門螺桿菌根除成功率可達 88.5% ,2005-2009年下降到了 77% ,到了 2010-2013 年,已經下降到了 71.3% 。
希望看到這里的你,翻出之前的幽門螺桿菌檢查報告,開始準備規范治療,或者著手準備檢查。
希望你可以告訴那些對你重要的親友,重視幽門螺桿菌的檢查和治療,讓他們也健康起來。
希望不久的將來,我們能不再因為「胃癌」而感到恐懼。
參考資料:
[1]幽門螺桿菌的前世今生.
[2]知道嗎 幽門螺桿菌也會傳染.
[3]人民日報
部分圖片來自網絡 侵刪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