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幾天,有很多干了多年的編外人員被勸退了。本想著努力一把,考進編內。結果太突然,終結了。
很多編外人員做得比編內的多,我覺得有能力的人居上。現在好多讀死書,不懂靈活運用,沒讀多少書的人很珍惜每一份工作。讀書太多的人想法太多,好高騖遠。沒說讀書多不好,但是有些確實是,編外人員就低人一等?
有多少稅是靠編外人員的低工資,累死累活收進來的?現在好多地方清退了,他們基本就是35到40歲,請問現在35到40歲找工作誰要?你們考慮過沒有?當然失業金也可以領取,當時失業金有多少?要求多生,要求這樣要求那樣,把唯一生計都卡死了,你讓年輕人怎么活?
這個是很矛盾的,我們都知道編外的干得多拿的少,可是這是沒辦法的。因為他們正規考試是考不贏那些會讀書死讀書的人,一旦上面有權利說可以給某些表現好的編外人員給予轉正,你信不信,全是領導的關系戶進來。真正有用的人還是編外,這就是現實之處。考不過別人,上層又腐敗,還是要改進啊,長路漫漫。
特別是鄉鎮編外人員,拿的工資是最少的,干的是最累的活。駐村,包村,疫情三年他們舍了命的干,有的幾天不睡覺,吃住在村口,累了一身的病。為什么到了下面,就是拿這些弱勢群體開刀呢!
不想說太多,這次不涉及到縣一級,就事論事。不管編制內編制外,應該統一的進行一次全方位的考核,主要看業務能力,有能力的留,沒能力清退。公益崗和勞務派遣都應該取消,按照部隊模式走,但工資要低于部隊。
大家好好看看,真正體制內的事業單位的在編人員,躺平的有多少!很多最累最苦的工作都是給勞務派遣的人員,應該好好清查體制內的這些大老爺們了,拿著高工資,一天基本上什么也不干,在里面混日子。
問題是財政支出不夠和編內人員不作為,那關鍵就是編內工資考核問題。能完成任務的編內獎勵,完不成的拿基本工資,不就解決了。何況編外人員工資才幾個錢,有的崗位也不是編內一些老同志能夠解決了的。
這幾年大量編外人員的出現,其實就是績效考核惹的禍。如果各單位都只做本職工作,基本上不需要編外人員。但是,這幾年績效考核越來越多,越來越繁雜,體制內人員分身乏術,又要做業務,又要應對業務之外的名目繁多,而且細如牛毛的績效考核。為了通過績效考核,就只能聘請編外人員來干,不然就安排機關的老實人干。
有人說:財政壓力大,不清理不行啊!你們同意這個觀點嗎?
聲明:原創文章,請尊重原作者,勿抄襲到其它平臺。關注作者,天天收到直擊心靈的文章。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