臺兒莊大戰紀念館坐落在山東省棗莊市臺兒莊城西南郊,是為了紀念抗日戰爭初期著名的臺兒莊戰役而修建,于1992年由臺兒莊區人民政府籌資建成,1993年4月8日正式對外開放,占地面積34000平方米,建筑面積6000平方米,融展覽館、影視館、全景畫館于一體。
臺兒莊會戰,也叫做“臺兒莊大捷”,發生在1938年,抗日戰爭初期國民黨軍隊與日本侵略軍在山東峰縣臺兒莊地區進行的一次會戰。擊敗了日軍兩個精銳師團,取得了震驚世界的輝煌勝利。因為這次會戰的地點在臺兒莊,故稱為臺兒莊會戰。臺兒莊大捷是抗日戰爭時期徐州會戰中中國軍隊取得的一次重大勝利。在歷時1個月的激戰中,中國軍隊約29萬人參戰,日軍參戰人數約5萬人。中方傷亡約5萬余人,斃傷日軍約2萬余人,日軍自報傷亡11984人。戰役由民族英雄李宗仁、孫連仲、湯恩伯、張自忠、田鎮南、康法如、關麟征、池峰城、王銘章等抗日名將火線指揮。
前不久臺兒莊大戰紀念館收到了一份特殊的戰場文物——一封家書。捐獻人馬風威講述了一段感人至深的故事:79年前,馬風威的爺爺馬聚三烈士在臺兒莊戰場上寫給母親一封家書,這是一首飽含深情的“獻給母親的詩”:
母親,
我也曾想安逸地過我的一生,
我也曾想不踏進革命的危境。
可是,
在風凄露凝的清晨,
風清月白的黃昏,
我決不應忘了我所負的使命……
母親,
與其在鋼槍白刃下受辱偷生,
真不如在激烈戰爭中殺身成仁。
落葉聲聲,
打動了我的心靈,
我勞苦功高的母親……
我懷著敬仰的心情,參觀了了臺兒莊大戰紀念館。歷史教育著人們,人們不敢忘卻歷史,作為弘揚民族精神的一座豐碑——全國愛國主義教育基地的臺兒莊大戰紀念館,已經肩負起昭示歷史,激勵當代,教育后人,開拓未來的神圣使命。
【作者簡介】王治剛 筆名致罡,山東省青年作家協會會員 ,中國現代作家協會會員,山東省臨朐縣井頭村人。從事營銷工作,業余酷愛讀書,喜歡寫作,主要文學作品:《月是故鄉明》、《懷念我的奶奶》、《奮斗》、《探訪朐山村》、《中國神秘的朐氏》、《中華逄氏尋根地》、《闖山西》、《闖關中》、《闖關東》、《下南湖》等散文隨筆,專長于山東移民文化研究,為在外的山東移民和烈士公益尋親二十多年,山東電視臺、山東商報等多家媒體采訪報道。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