延安古稱延州,歷來是陜北地區政治、經濟、文化和軍事中心。城區寶塔山、清涼山、鳳凰山三山鼎峙,延河、汾川河二水交匯,歷史為兵家必爭之地,被譽為“三秦鎖鑰,五路襟喉”。
延安是中華民族五千年文明的發祥地之一。軒轅黃帝的陵寢就安臥在延安境內的橋山之巔,是炎黃子孫尋根祭祖的民族圣地。在漫漫的歷史長河中,延安以其特殊戰略地位,許多中國古代名將在此施展文韜武略,演繹了一幕幕悲壯的史劇。
1935年至1948年,延安是中共中央的所在地,是中國人民解放斗爭指揮中心和戰略總后方。13年間,這里經歷了一系列影響和改變中國歷史進程的重大事件。特別是老一輩革命家親手培育的延安精神,是中華民族精神寶庫中的寶貴財富。
從1935年至1948年,黨中央和毛主席等老一輩革命家在這里生活、戰斗了十三個春秋,“延安精神”得以凝聚并廣為流傳。
歷史遺跡9262處,革命紀念地445處,珍藏文物近7萬件,標志著延安深厚的歷史文化積淀。而說到延安悠久的歷史,首先就要說說獨一無二的黃帝文化。延安是公認的中華民族發祥地,天下第一陵——人文初祖軒轅黃帝的陵寢就位于延安市黃陵縣的橋山之巔。黃帝陵景區是目前延安唯一的國家5A級景區,也是第一批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自唐大歷五年(770年)建廟祀典以來,一直是歷代王朝舉行國家大祭的場所,每年來黃帝陵尋根祭祖、覽勝的游人過百萬,清明節的公祭活動是唯一的國家級祭祀大典。據說公祭時,在象征著“九五之尊”的9時50分,黃帝陵軒轅殿的祭祀廣場上鐘鼓齊鳴,萬余海內外炎黃子孫一齊祭奠人文始祖軒轅黃帝。
延安具有豐富的旅游資源,舉世聞名的棗園、楊家嶺、王家坪等一大批革命舊址,吸引了大批游客。雄奇壯美的壺口瀑布,象征著中華民族自強不息、勇往直前的民族精神。
2016年10月1日
【作者簡介】王治剛 筆名致罡,山東省青年作家協會會員 ,中國現代作家協會會員,山東省臨朐縣井頭村人。從事營銷工作,業余酷愛讀書,喜歡寫作,主要文學作品:《月是故鄉明》、《懷念我的奶奶》、《奮斗》、《探訪朐山村》、《中國神秘的朐氏》、《中華逄氏尋根地》、《闖山西》、《闖關中》、《闖關東》、《下南湖》等散文隨筆,專長于山東移民文化研究,為在外的山東移民和烈士公益尋親二十多年,山東電視臺、山東商報等多家媒體采訪報道。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