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為中華民族的優秀文化遺產,“君子文化”彰顯了優秀傳統文化培育下的高尚人格,展示了中華民族自古崇尚的優秀道德,它追求的是“為天地立心、為生民立命”的理想目標,展示的是勇于承擔時代重任、關心天下興亡的家國情懷。如何在教育教學實踐中培育新時代的“少年君子”,是基層教育學校應該思考的問題。
要培育新時代“少年君子”,學校首先要圍繞“君子文化”這一核心,積極開展主題德育教育。“君子文化”主題德育教育本質是:以君子仁德為基本,以開展各種活動為載體,集中對學生進行君子之智、君子之體、君子之藝、君子之勞等方面的教育,開啟“少年君子”的立體培養模式。
也就是說,學校要通過最佳的渠道和途徑,將傳統的“德智體美勞”教育,與“君子文化”主題元素進行有機融合,讓學校教育真正成為引導學生自覺培育和踐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的“潤物春雨”,從而引導學生在學校、在家庭、在社會,能自覺地爭做品德潤身、公德善心、大德鑄魂的新時代好少年。
培育新時代“少年君子”,要積極營造濃厚的“君子文化”氛圍。需要學校通過升旗儀式宣傳教育、召開“君子文化”主題班會、開展文明禮儀教育、組織“培根潤心 鑄魂少年君子”主題研學活動等形式,全方位,多角度開展德育系列教育活動。
通過一系列活動的開展,讓“尚君子之德,效君子之行,揚君子之志,鑄君子之魂”的文化氛圍在校園內蔚然成風。也讓同學們在學校這個大家庭中,沐浴著“君子文化”主題教育的春風,不斷滋潤著自己的中國心、民族魂、文化根、創新力,進而促進青少年學生身心的全面健康發展。
培育新時代“少年君子”,實現教育“立德樹人”的根本目的,需要廣大教師給學生做出表率。這就要求教師要自覺加強師德修養,充分認識到師德師風是一名教師的立身之本,更要隨時隨地在學生面前做好示范和表率。
同時,教師還要自覺遠離有償補課、從事第二職業、體罰和變形體罰學生等違規違紀從教行為,時刻守牢教師職業道德的“底線”和“紅線”,努力做一名真正被學生尊敬、家長信任、同事認可的“君子教師”,只有那樣,才會為國家、為社會、為民族培育出可擔大任、可成大器的新時代“少年君子”。(淄博第十五中學校長 田福營)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