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首發WN,授權搬運
4月4日的紐約,因為一位前紐約居民的到來變得格外熱鬧。上周被紐約曼哈頓區大陪審團起訴的前總統唐納德·特朗普,自愿來到了紐約市法院接受法庭傳訊。此前通過特朗普的自我宣告和媒體不斷報道,盡管外界對特朗普被正式起訴已經有了充分預期,但特朗普作為2024年總統大選參選人和共和黨實際政黨領袖的特殊地位,還是引發了紐約警方的嚴陣以待、車水馬龍的媒體與各路 “勤王” 隊伍齊聚紐約下城的盛況。
作為首位面臨刑事案件指控,遭遇大陪審團起訴的前總統和仍在活躍的政治人物,特朗普在法庭傳訊環節還是得到了優待。一套過程下來,特朗普既不需要戴上手銬,也沒有被要求拍被抓時的警局黑白照。在法庭初次出庭時,法官更是禁止了外界進行實況轉播,僅允許庭審前拍照。
4月4日,美國前總統唐納德·特朗普進入紐約曼哈頓刑事法院 ( AFP / ED JONES )
面對曼哈頓地方檢察官和大陪審團34項偽造商業記錄的E級重罪指控,特朗普拒絕認罪。由于紐約州之前對于保釋規則的修改,特朗普并非因惡性刑事案件被起訴,因此無需保釋。并無保釋過程,加上案件主審法官拒絕下達“禁言令”(Gag Order),讓一向口無遮攔,又正在競選總統的特朗普松了一口氣,無需擔憂在未來的幾個月內面臨被收押候審耽而誤選舉活動的可能。不過,特朗普也并非自由自在,法官警告如果特朗普公開鼓勵他的支持者威脅法官,涉案人員家屬或者煽動暴力性事件,法庭對他的優待就有被撤銷的可能。
單從庭審和司法程序的角度來講,特朗普在紐約起訴案將進入一個較長的“休整期”。至少到12月法院再次開庭正式審理案件之前,都是檢方和特朗普法律團隊之間明爭暗斗的舞臺,并不直接牽涉到特朗普本人。但不管怎么說,作為歷史首位被起訴的前總統,特朗普一案帶來的政治影響,將遠遠大于其司法意義。無論是對于當下的共和黨初選和2024年總統大選,還是對未來數十年的美國政壇,這一場官司,必定超乎尋常。
封口費案:小小罪行,巨大發酵
特朗普此番被紐約州起訴的源頭,自然還是“萬惡之源”——2016總統大選。彼時正在和民主黨候選人希拉里·克林頓惡斗的特朗普,為了掩蓋自己十幾年前和色情明星史多美·丹尼爾斯(Stormy Daniels)的婚外情,指示或者暗示他的律師麥克·科恩(Michael Cohen)向丹尼爾斯支付13萬美元的“封口費”來避免大選之前有不利消息流出。科恩先是自己墊付了費用,隨后在2017年從特朗普集團拿到了總計42萬美元的報酬。
在2018年封口費事件被媒體曝光之后,科恩承認封口費一事屬實,但否認特朗普集團和特朗普競選團隊與此事有關。隨后,科恩的辦公室被FBI搜查,然后被聯邦執法機構起訴。面臨逃稅、欺詐和違反競選籌款法等八項指控的科恩在八月選擇認罪,最后被判了3年有期徒刑。科恩在認罪時承認是特朗普親自指示他支付封口費,但特朗普是否指示科恩掩蓋相關財務記錄卻并沒有定論。
科恩入獄的直接后果,是特朗普集團和特朗普本人開始面臨紐約州檢和曼哈頓地檢的持續調查。在特朗普當政期間,由于司法部政策認為現任總統對刑事指控有豁免權,特朗普沒有在科恩入獄的同時遭遇起訴。但是,有關特朗普在封口費一案的角色,特別是涉及到他是否通過偽造商業記錄來掩蓋封口費蹤跡的調查,一直持續到了他卸任總統重歸民間之后。不過,考慮到特朗普作為前總統的特殊性,這個案子一拖再拖,直到前任曼哈頓地方檢察官賽里斯·萬斯(Cy Vance)卸任都還沒解決。
4月4日,紐約曼哈頓聯邦法院外,曼哈頓地區檢察官阿爾文布拉格在新聞發布會上發表講話 ( AFP / ANGELA WEISS )
綜合各方消息來看,特朗普封口費案是在新任檢察官阿爾文·布拉格(Alvin Bragg)于22年接手后開始逐步升溫,最終在今年三月歷史性地由大陪審團決定起訴。在特朗普面臨的諸多法律麻煩當中,封口費一案顯然是案情最輕,涉嫌罪行也是外界最難以理解的一個。但正是這輕微的潛在罪行創造了歷史上首次前總統被刑事起訴的劃時代先例,不得不說諷刺意味十足。
檢方勝算不大,但后續政治影響難以估量
如果僅從封口費案情的具體情況出發,此案很難說是一個檢方有很大勝算的“穩贏局”。
根據CNN的民調顯示,76%的美國人認為政治因素至少對大陪審團做出起訴的決定起到了一定的影響。哪怕是民主黨人,也認可紐約地檢選擇起訴特朗普是受到了政治因素的影響。即便是大多數都認為特朗普確實犯了“錯誤“,但仍有相當一部分(40%)的美國人,尤其是共和黨人,認為特朗普不應該因支付封口費和偽造財務記錄而被起訴。
歸根結底,偽造財務記錄和違反聯邦競選籌款法雖然在類別上屬于重罪(Felony),但卻屬于很少被檢方窮追猛打的白領犯罪,起訴與不起訴,是否選擇協議罰款了事,往往都在檢察官自主判斷區間。檢察官在類似案件上的較大自由權(雖然最終是否起訴決定還是在大陪審團手中),以及最終是由自由派大本營的紐約市地檢來追查特朗普,無疑給了外界較大的想象空間。
在罪行如此輕微,特朗普又貴為前總統和現實共和黨總統候選人的特殊情況下,檢察官布拉格還是選擇“冒天下之大不韙”,這想讓共和黨人信服,顯然是不現實的事情。正是因此,西弗吉尼亞參議員,保守派民主黨人喬·曼欽對此事的表態——“無人凌駕于法律之上,但也沒有人應該被法律特殊針對”的話,成為了許多共和黨人為特朗普辯護所引用的言辭
4月4日,特朗普的反對者在紐約曼哈頓地區檢察官辦公室外抗議 (AFP / Leonardo Munoz)
由于紐約州刑事案件定罪需要陪審團12位成員一致同意,指望全部12位成員中沒有一位是共和黨或者特朗普的支持者并最終達成一致,肯定會十分困難。因此,最終此案的結局大概率將是無疾而終,特朗普也不會因為如此輕微的罪行而入獄。但是,當前總統被起訴的潘多拉魔盒被打開之后,隨后來的當然不會是和風細雨,更大的風暴和挑戰也還在等著特朗普和其他未來的前總統們。
事實上,紐約市的案子,不會是短期之內特朗普唯一的法律麻煩,甚至可以說另一份針對他的起訴狀書就在眼前。特朗普在2020年大選后堅持舞弊陰謀論,試圖脅迫喬治亞州共和黨人和選舉負責官員更改選舉結果一事的相關刑事調查,預計將在近期得出結論。根據大陪審團成員的媒體公開表態,特朗普大概率將會未來數周內被佐治亞州富頓郡的地檢以敲詐勒索和共謀罪起訴。相比紐約州的封口費一案這種比較微末的 “犯罪行為” ,特朗普在2020年大選后的一系列操作可謂是人盡皆知。
即便是共和黨人,也不愿意積極替特朗普在所謂彌天大謊(Big Lie)事件中間的所作所為進行辯護。所以,特朗普在喬治亞州所面臨的起訴,將會比紐約州這種可以簡單被他用“政治迫害”和“政治報復”借口來搪塞的案件要復雜得多。特別是在當下,選民希望不再糾結于2020年大選,把目光放到未來,重新把特朗普2020年前后的事情再拿出來審視,對特朗普和共和黨的2024選情和他個人的安危都不會是好事。
特朗普的支持者在2021年1月6日沖擊國會山 ( ALEX EDELMAN / AFP )
除了喬治亞州的潛在起訴之外,特朗普同時還面臨著司法部和特別檢察官關于他的多重調查,包括他在1月6日沖擊國會山事件中的角色,和去年八月從他海湖莊園家中帶走的非法存儲的機密文件一案。就現有的情況來看,前者隨著眾院1月6日委員會的解散,而暫時進入了停滯的環節,而后者則因為拜登同時也面臨機密文件存儲不當一事,指控將不太可能真正進入訴訟環節。另外一些紐約州對特朗普集團和特朗普稅務情況的調查,則更加難以在多年之后“結出果實”。總的來說,特朗普雖然多重法律麻煩纏身,真正能威脅到他人身自由和競選前景的卻并不多,這些司法問題本身的意義,更多還是將在它們對特朗普和共和黨整體政治,和選舉前景等層面上體現。
重塑“敵我矛盾”,特朗普選舉前景中的利與弊
當然,比起法律層面的各種意義,特朗普被起訴給美國政界帶來的的沖擊,才是這件事最關鍵的影響。對于特朗普本人來說,經歷了2020年總統大選的失利,1月6日沖擊國會事件的考量和去年中期選舉的“滑鐵盧”之后,被民主黨籍地檢起訴給予了他在政治層面上卷土重來的機會。自去年十一月中期選舉,共和黨,特別是特朗普派的候選人集體表現不佳后這一段時間內,共和黨內出現了大量希望“去特朗普”,擁戴弗羅里達州長德桑蒂斯等新人作為新政黨領袖的呼聲和動作。
盡管在起訴事件發生前,共和黨內非特朗普勢力的動作收效甚微,已經展現出了他們“去特朗普”策略的局限性——無法撼動特朗普牢固的基本盤,又無法統一扶植一個可以與特朗普打擂臺的替代者。在特朗普被正式傳喚起訴后,共和黨內的“去特朗普運動”基本上在很長一段時間內都將被迫銷聲匿跡。在共和黨人——無論意識形態和階級出身——都普遍認同特朗普,認為此案是民主黨“政治迫害和政治干預”觀點的大環境之下,對公開質疑特朗普一事投鼠忌器的建制派共和黨人,更不可能在特朗普被民主黨人圍剿的當口,來對特朗普“落井下石”。相反,就連通常和特朗普完全不對付的羅姆尼等一票建制派共和黨人,也難得站在了特朗普一方,抨擊布拉格和“民主黨檢察官”。
這種積極維護特朗普的做法——不管他的行為是否真正不當,甚至可能對長遠的大選前景造成負面影響——反應的是美國政治當下高度極化,兩黨選民認知行為部落化的本質。對于共和黨選民和政客來說,特朗普作為共和黨部落的一員,在他被其他部落(民主黨)圍攻之時,必須要站出來維護自己人,更合況特朗普對大部分共和黨基層選民來說,還是這個部落當中的“領頭羊“。
近期,特朗普在共和黨初選中甩開包括德桑蒂斯在內的一票對手,重新拿回一騎絕塵的態勢,將會很大程度上定義2024年共和黨的總統初選。雖然從歷史上看,距離初選還有大半年時候的領跑者,往往都不是最后脫穎而出、代表政黨參選總統的總統提名人,但考慮到特朗普作為前總統的地位,和他在基本盤MAGA選民中經久不衰的崇高聲望,指望特朗普自我毀滅崩盤,恐怕并不現實。
而現在在特朗普面臨“民主黨追討”,成功塑造出“敵我矛盾”(Us vs. Them)格局的新形勢中,即便是已經開始公開攻擊特朗普,希望能夠奪位的共和黨新星德桑蒂斯,也不得不站出來重新維護特朗普。鑒于未來初選前幾個月中,因為法律麻煩將不斷,特朗普仍將是媒體關注的焦點和輿論走向的主導者,共和黨初選的基調,還是將由特朗普來把握。特朗普將占據絕對主動和關注度,而其他共和黨候選人幾乎無法得到外界和全國范圍選民關注,這種不對稱格局,勢必將負面影響其他共和黨總統候選人在初選中追趕特朗普的機會,更何況這些挑戰者現在還難以張口直接攻擊特朗普。
換言之,被起訴對特朗普的初選前景是一個相對的重大利好,既能夠幫助他中和黨內針對他的反對派聲音,同時也能賦予他新的競選主題和主打話題。作為一個享受在危機中拼搏斗爭的混亂愛好者,特朗普先前宣布競選時的無精打采和過氣感覺,在被起訴之后迅速轉變為義憤填膺、干勁十足的復仇范。重新回到15年剛參選時主打的 “敵我矛盾 ”之上的特朗普,倘若其他大環境沒有發生劇烈變化,大概率將重新成為共和黨的總統提名人,連續參加三屆大選。
不過,初選中的利好,并不一定代表面臨刑事指控就會給特朗普創造出贏得最終大選、重返白宮的機會。縱觀特朗普時代開啟以來的數屆選舉,特朗普雖然對自己的基本盤擁有宗教領袖式的絕對掌控,但卻也因為自己的言行招來了一大批堅決反對他的反川勢力。2020年大選和隨后2022年的中期選舉結果顯示,即便是當政的民主黨總統和國會支持率相當負面,針對特朗普的反特朗普聯盟仍然是占據選民群體中多數的一方。無論是特朗普2020輸掉連任選舉,還是民主黨候選人在中期選舉中遠超基礎預期表現的事實,都證明了特朗普主義的局限性。
而特朗普此番被起訴,很明顯不會有利他說服這些反特朗普勢力回心轉意。相反,特朗普在初選,甚至大選階段持續要回答關于他各種法律麻煩和庭審的消息,只會進一步把特朗普的歷史包袱——比如2020年大選后的各種超常規作為,拉回到公眾的視線當中。與此同時,特朗普的問題,還會下滲到試圖奪回參議院,保住眾議院控制權的國會共和黨人。在2022年選民已經懲罰了共和黨人試圖走沒有特朗普的特朗普主義、對實際問題不提出切實政策和解決方案的做法后,共和黨再度被卷入特朗普各類丑聞和爭議,更讓他們難以在選民心中重塑嚴肅執政黨形象,進而奪取關鍵搖擺選民的信任。
對初選有利,對大選不利,特朗普被起訴的二相性,可謂是把美國政治的超極化特質展示的淋漓盡致。
結論:起訴未必是好的決定
至于特朗普是否應該被起訴的話題,勢必要涉及到關于美國司法體制和地方檢察官等宏大問題的討論。考慮到文章主題,結尾這里就長話短說。曼哈頓地檢官布拉格和支持起訴特朗普的民主黨人提出的“法律面前人人平等原則”是現代法治社會的基石不假,因為有犯罪行為就起訴現在身份是平民的前總統是理所應當的。
但是道德和精神層面的正確,未必在實際操作環節中就是完全正確的。在法律和社會的實際運作過程當中,勢必還要考慮選擇性執法的收益和成本效率問題。通過“輕罪”來第一次追查前總統,是否會起到保證“無人凌駕于法律之上”的真實作用,還是會因此讓相當一部分民眾徹底對司法系統失去信心,并給與許多人眼中的“危險人物”政治上翻身的機會,無疑是值得外界和檢察官思考的一個問題。
從民主黨角度來看,盡管大部分民主黨人在經歷了2020和2022之后,都對讓特朗普作為24年的總統大選對手十分感興趣,但是他們如果有的選的話,還是不希望特朗普有任何翻身的機會。然而,由于美國聯邦制的政治體制,作為民主黨領導人的拜登和其他國會高層,并無法插手作為地方官員的紐約地檢的決策過程。因此,對此事不可置否,坐觀其變將是大部分民主黨人的態度。
在歷史性的一天之后,特朗普的命運和2024年的總統大選,乃至未來美國的政壇和司法傳統,又再一次緊密的集合在了一起。
注:搬運我自己,其實要不是因為節假日上周就發了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